应天故事汇 > 历史小说 > 王莽 >  上一页    下一页
一〇二


  “不好意思了,咱们只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列位,咱们好好想想,换个角度想想,要是咱们处在大司马这个情况,咱们心里会是怎么兜这圈子?”

  “怎么兜?要是我,我会这么想:论功劳嘛我最大,论资格嘛我不比谁差,我这儿谦虚一下,你们倒当真啦?”

  “着着着!您想的跟我想的一样!王大司马这是伟大的谦虚!可是,他谦虚归他谦虚,咱不能埋没他的丰功伟绩呀!孔大人四位,再怎么也是跟着大司马干的,论起安定国家的功劳来,大司马是首功!他要是认第二,天底下没人敢认第一!太后,大司马虽然克己让人,朝廷可不能就这么稀里马虎地算了。还是应当大张旗鼓地表彰他,赏赐他,表示朝廷重视首功,别让百官跟老百姓失望!首功不赏,赶明儿谁还去当那出头的椽子!”

  王政君大喜:“总算碰上明白人儿了!这次朕亲自拟诏,我就不信,他王莽还会再跟我这儿泡病号!”

  “大司马新都侯王莽,经历三代皇帝,都担任三公之职,履行周公之责,制定了造福子孙的长治久安的规划,功勋和德行,都是领袖群臣、众望所归的!崇高的品德跟优良的作风,已经流传全国,连远方异域的人们也仰慕他的威望,不远万里进献珍禽白雉!应当把召陵、新息两县民户二万八千家加封给他,免除其后代儿孙的差役义务,规定子孙可以原封不动地继承爵位和封邑,按照高皇帝当年奖励开国元勋萧何萧相国的成例褒赏王大司马!任命王莽担任太博,主持四辅的工作,并上尊号为安汉公!把萧相国的官邸作为安汉公第,写进法令,永远留传下去!”

  诏书快马送达大司马府,王莽再也躺不住了:“这叫我怎么是好!我不过做了一点点工作,菲薄之力嘛,怎么用这么高的规格奖励我!太后诏书写得也太过份了,王莽哪有那么优秀?过誉了,过誉了,谬赞了,谬赞了!”

  使者提醒王莽:“大司马,不,王太傅,不,安汉公!您别一劲儿感慨了,拾掇拾掇门脸儿,赶紧着上朝接受策命吧!昨儿就把大伙儿饿得够呛!”

  王莽上了车,诚惶诚恐跟着使者赶奔未央宫。

  策命仪式很隆重,策书写得更是让王莽肃然起敬:“汉朝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连着几代没有皇位继承人。这是多事之秋、危难之秋!在这个大厦将倾的危急时刻,是您挽狂澜于既倒,安定了国家!四辅的职责、三公的重任,是您承担着!满朝的文武、众多的官吏,是您统率着!您的功勋比天高,您的恩情比海深,国家硬是靠了您才得以安定的!而白雉祥瑞由天而降,这是老天在表彰您那跟周公辅佐成王相媲美的功绩!这真是古有周公,今有安汉公!特策命王莽为安汉公,辅佐皇帝,您千万不要辜负我的期望!”

  王莽跪在丹墀,手捧策书,大正月的,愣憋出他一脑门子汗:“臣王莽无才无德,侥幸成功,不期受此隆恩,怎不战战栗栗、汗出如雨!天恩浩荡,不敢不受,但臣有本章奏上,望太后恕臣冒昧之罪!”

  群臣全楞住了:“安汉公又要出什么么娥子?策书都接了,还有什么本章要奏?别不是借着安汉公、太傅这刚出锅的热呼劲儿,弹劾哪位大臣吧?”

  有那平常手脚不太干净的主儿,就开始哆嗦,不大会儿,这哆嗦的毛病就传染开了,整个前殿抖成一片。

  王政君也不明究里,但既然安汉公有本,总不能不让他奏吧?

  “安汉公,有本但奏无妨!”

  “遵旨!太后,臣虽不学无术,但自幼蒙名师传授周礼,于官制上尚知一二。考证历代君主,有明有昧,有圣有昏,明君圣主,固然天资聪慧,却也须群臣辅佐方能成其大事,至于那些昏王昧帝,因臣下谗误而丧国者有之,因辅弼英明而保国者也有之,由此而知,‘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的古训委实不差!所以,从周朝开始,就设立了三公作为最高辅佐官员。我大汉上承周统,下扫秦弊.也设了二百多年的三公。开始是以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为三公,前两年改丞相为大司徒、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与大司马合为三公。三公者,天子之相也!司马主天,司徒主人,司空主土。分工是很明确的!至于四辅,历史就更悠久了!相传自夏商之际,已有四辅古官,掌顾问进谏、弼成政教。周朝时以左辅、右粥、前疑、后丞为四辅,至秦时乃废,我大汉也是这两年才恢复古制的。恢复得好!国家那么大,人口那么多,光靠三公的力量是不够的!特别是当今天子年幼,更需要有忠诚贤良的老臣做为四辅,才能实现国家安定、百姓富足的目标!那么现在大汉是以太傅、太师、太保、少傅为四辅,臣王莽有幸列于四辅之首,实在是愧不敢当。可是莽身为巨子,不敢当也得当,此身已托汉室,还有什么犹豫彷徨的?太傅的责任,臣是战战兢兢地接受了。”

  听到这儿,大家才松了口气.既然王莽“战战兢兢”,咱们就别哆嗦了。

  王莽喘了口气儿,接着妻他的本章:“至于策书中以王莽跟周公相比,赐号为安汉公,这就更让臣无地自容了!周公是多么伟大的人物,王莽怎敢望其项背!安汉公的称号,实在是让王莽不敢领受!本当推辞不受,可又一想,人总是要有点儿压力的.人没压力轻飘飘,地没压力不出油嘛!周公是百世人臣的楷模,也是我王莽努力的方向、追赶的目标!朝廷赐我安汉公的美号,这里是有深刻含意的!就是要求我象伟大的周公一样,尽心尽力地辅佐皇帝,把国家治理好!我如果推掉‘安汉公’的称号,不是就推掉了效仿周公的承诺了吗?所以,这,我也接受,也是战战兢兢!”

  王政君发问了:“那么说,你全接受了?”

  王莽跪行了两步:“非也,今日的策命,臣只接受责任、只接受压力!本着这个原则,臣可以担任太博,可以受安汉公的美号,甚至,也可以接受萧相国的故宅!萧相国是大汉的元勋.住在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一定会使我时刻不忘肩负的责任!但是,臣不能接受益封两万八千户的赏赐,更不能接受子孙荫爵袭土的特殊待遇!”

  殿上一片唏嘘之声,很多人为王莽可惜,要知道,万户候的实惠、世代罔替的殊荣,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王莽居然会无动于衷?莫非他有更高的追求?

  王莽觉得有必要解释一番:“列位,王莽不傻,知道这样做也许会招来许多人的误解,会说王莽我这么着是在沽名钓誉,是在觑觎着更多的什么!可是,我宁愿忍受这些误解,也不能接受这两项赏赐!列公啊!你们很少到下面去,你们不知道大汉子民如今有多么凄惨!前两年,鲍宣曾经上书,说到民有七亡七死,大家一定都还记得吧?他说,大汉子民有七亡,也就是七种失去养家糊口手段的情况:阴阳不和,水旱为灾,是一亡;县官重责,更赋租税,是二亡;贪吏并公,受取不已,是三亡;豪强大姓,蚕食无厌,是四亡;苛吏徭役,失农桑时,是五亡;部落鼓鸣,男女遮列,是六亡;盗贼劫略,取民财物,是七亡。七亡倒还算不了什么,还有七死等着呢!哪七死?酷吏殴杀,一死;治狱深刻,二死;冤陷无辜,三死;盗贼横发,四死;怨仇相残,五死;岁恶饥饿,六死;时气疾疫,七死!老百姓有七亡,而无一得,有七死,而无一生,打算让国家安定,门儿都没有!列公啊!咱们立在庙堂之上,吃着皇家的俸禄,能不替老百姓想想吗?真要逼得老百姓没了活路,大汉的江山还稳得了吗?我今天要是受了这两万八千户的封邑,就不知有多少人要流离失所、卖儿鬻女!再说那子孙荫爵袭土的赏赐,别以为那是给后代儿孙造福!身不动膀不摇,躺在父辈怀里享清福,那能造就一代坚强的接班人吗?这种优越的环境,只能生产纨绔子弟,寄生虫!我说这话列位别不爱听,甭管哪朝哪代,这种纨绔子弟多了也只能毁了老子们打下的江山!所以呀,太后,臣王莽心领了朝廷的这份恩典,等老百姓家家都富起来,您再给我物质奖励不迟!”

  王政君深受感动,大臣们不干了:“安汉公严于律己的作风真值得我们学习一辈子!可是,封爵裂土,是祖宗留下来的规矩,给您这样的赏赐,不是为了让您可以减少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治理国家的大事业当中去嘛!您千万别推辞!”

  大臣们这么力争.有着自己的目的:“我们没日没夜地这么干,图什么?不就图个赐侯裂土、封妻荫子吗?您这么一带头,叫我门还有什么指望?”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