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历史小说 > 王莽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七 | |
|
|
有一次,武帝刘彻又有病了,按照他晚年的习惯,只要一有病,准得往政治方面去找原因,看看又是什么人在暗中做手脚。于是,那一帮惯于看皇帝眼色行事,善于拍天下第一马屁的东西又有机会展示才华了,他们调查来调查去,没有发现什么骇人听闻的新动向,就又打起了在押犯的主意,向武帝报告说,长安监狱里面有天子气,而这就是您老人家的病根儿所在。 武帝也是老糊涂了,就派遣了不少使者,分头到长安城各所监狱里去,凡是在押犯,不论罪名轻重,一概杀头,以断绝那股“天子气”。奉命到郡邸狱行动的是内谒者令郭攘,这家伙怀揣圣旨、腰挂宝剑,一心一意想出色完成任务,半夜三更加班工作,谁知夜色中的郡邸狱大门却对他紧闭着,丙吉硬是不让他进去。隔着监狱的大铁门,丙吉还振振有词:“你不就是冲着皇曾孙来的么?皇曾孙,没错,倒是在我这儿关着呢。可你要想杀他,那就没门儿了。我告诉你,就是普通的平头百姓,没有罪名也别想杀他,更何况是皇帝的嫡亲骨肉重孙子!” 整整相持了一个晚上,郭禳到了儿也没能进得去郡邸狱的门。这个被人割去了男人根本,因而心理变态的内谒者令,气得浑身发抖,用他那女人般尖细的嗓子,搁下几句硬话:“好你个老不死的丙吉,你敢抗旨不遵,当心你的脑袋!” 这可不是几句找面子的场面话,郭攘当真到武帝面前,恶狠狠地告了丙吉一个刁状。 他原本以为武帝一定会大发雷霆,给丙吉一个严厉的处分,说不定真会要了丙吉的脑袋,给他这条忠实走狗出一口恶气。 没想到武帝沉吟片刻,点了点那颗毕竟充满着一代英主的睿智的龙头:“丙吉的话有道理,朕险些又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这是老天爷的意思呀!” 这位英主,终于做出了一个英明的决定:大赦天下。 刘询的性命,就这样又一次被丙吉保住了。丙吉亲自把遇赦的刘询用车送到刘询的奶奶史良娣的家里,由已故史良娣的家人们抚养。到后来,武帝又命人把刘询接到皇后居住的掖庭。掖庭令(宫中官名)张贺也是个好心人,曾经服侍过刘询的爷爷戾太子刘据,如今一见故主遗孤,自然尽心奉养,用自己的傣禄,资助刘询念书。 正是在掖庭期间,刘询娶了他的第一个妻子。 张贺本来打算把自己的孙女嫁给刘询的,跟兄弟有将军张安世一商量,正在辅佐年轻的新皇帝昭帝刘弗陵的张安世大不赞成:“大哥您傻不傻?都说人往高处走,水才往低处流呢!那小子是戾太子的后人,这辈子能以一个老百姓的身份穿衣吃饭,就算不错了,您干嘛要把孙女许配给他?真不知道您是怎么想的!” 张贺想想也对,这事儿就此作罢。可是看着刘询一天天长大,就冲着故主戾太子的面子,也该给他张罗一门婚事才是呀?自己的孙女不行,干脆寻觅别人家的女孩子吧!找来找去,找到自己的下属许广汉,把这门亲事照顾他吧。 许广汉和张贺一样,也是个宦者,也就是后来人们说的“太监”。也许您要问,太监不是都没那话儿吗?怎么还有孙女、女儿许给刘询呢?这里面有一个小小的原由,且听我慢慢道来: 西汉时候宦者的地位很低,大部分是由犯了死罪的人充当。根据当时的刑律,那些死罪的犯人,如果自愿,可以用宫刑来代替死刑。所谓宫刑,就是阉割男子的生殖器,这是一种极不人道的残酷刑罚,受刑者在被处官刑之后,因创口极易感染中风,为苟全性命,必须呆在像养蚕用的那种保温条件较好的小黑屋里,不见风光蹲上百日,创口才能愈合。所以,古书上有时又把宫刑叫做“蚕室”,受宫刑叫做“下蚕室”。 至于官刑究竟怎样实施,是只割去男子的睾丸,还是只割去他们的阴茎,或者两者无一幸免,这就不见干正史记载了,只能从零星的文献中窥见点滴。据分析,应该是全部割掉,因为历代常有一些太监阉割不净而夤缘入宫,像明代的魏忠贤,就是因为自己施行阉割术,方法不对,割得不彻底,结果成了孽根尚存的假太监,入宫后才会时有性冲动和不完全的勃起,闹出了和朱由校的奶妈客氏发生暧昧关系、秽乱宫闹的丑事。不过在清代也有不采取阉割方法而净身的,这一般是以幼年男童为对象。据已故京剧大师齐如山先生介绍,男童出生不久,抱入宫中,由阉官用拇指搓磨童子睾丸,起初力量不大,渐渐指力加重,一直到童子痛楚啼哭为止。如此每日三次,经年不辍,睾九随之萎缩,长年如此,即使人已长大,睾丸却已被消化吸收,性能力自然也就丧失了,或者说根本就不曾有过更为贴切。这种破坏童子睾丸而达到净身目的的办法,表面上看似乎“科学”一些,也“人道”一些,但这些都是政治上的专制、道德上的野蛮和科学技术上的耻辱。 西汉时大概还没有发明那种破坏童子睾丸的方法,而且即使发明了,对已经成年的死罪犯人也不适用,因此还是施用手术法。在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宫刑受害者,就是曾经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名言的那位伟大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司马迁先生了。他在受宫刑之后,壮志不衰,发愤著书,才有了那一百三十篇《史记》流传千古,也使他这“刑余之人”流芳百世。至于其他的受刑者,就没有这样的“幸运”了,他们大多由于失去了性能力,而被送入内宫,成为一种“中性”的、供人役使的奴隶,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太监”。 严格说起来,“太监”一词最初并不是阉人的代名词。“太监”这个词最早见于唐代。唐高宗龙朔元年,即公元661年,当时的皇帝李治曾经搞过一次宫廷办事机构的小小的“改革”,下诏把掌管皇家车辇、服饰的殿中省政称为中御府,把国子、少府、军器、将作、都水五监的一、二把手改称为“太监”、“少监”。太监的称谓正式宣告诞生。不过,这时的“太监”,并不一定都是由阉人充任。到了明代,才出现了宦官机构二十四衙门中的十二监,即:司礼监、内官监、御用监、司设监、御马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这十二监的长官,才是真正的“太监”,都必须是被阉割过的男子,后来,人们把那些并不担任“太监”的宦官,也叫做“太监”,不过是一种“尊称”而已,就好像把并不担任“将军”职务的军校尊称为“将军”一样。 许广汉和张贺,都是因为犯了死罪而用宫刑代死的,在受宫之前,那话儿曾发生过作用,这样一说,大家就会明白为什么西汉的宦者还会有儿女了。许广汉年轻时在昌邑王刘贺的手下当过负责侍从职务的郎官。这个“郎”,是当时年轻人跻身上流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梯,一般的大官,都是从郎这一级慢慢提拔起来的。可惜许广汉刚踏上这个阶梯,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从此失去了青云直上的机会。事情的起因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一个马鞍子。 有一次,他跟随汉武帝去往甘泉宫,恰好他的坐骑没有鞍子,急中生智,就顺手拿了别的郎官的马鞍子来用。结果自然是被告发,而且被议定为“随皇帝出行而犯盗窃罪”,按律当斩。壮志凌云的许广汉当然不愿就此结束性命,好在还有一条以官代死的路好走,在“性”与“命”之间,他很理智地选择了后者。咋呼一刀下去,斩断尘缘、割去孽根,许广汉成了“了”无牵挂的人。在蚕室熬过一百天,出来当了个掌管宦官事务的小官“宦者丞”,谁知好运不长,这位老兄再一次犯了错误:有一次左将军上官桀谋反,许广汉奉命搜查他的罪证,在上官桀府邸中一间不起眼的偏房里,他看见了同样不起眼的东西——几千根绳索。这明明是一次绝好的将功折罪的机会,可惜又被他错过了,他根本没细想,上官桀又不是开绳麻商店的,要这么多绳子干什么?就是上吊,有一根也就够了。等到第二批搜查人员向上司汇报,说那些绳子就是上宫桀谋反的铁证,是用来捆绑忠于皇帝的大臣的,这时候,许广汉才跳着脚地骂自己笨蛋,那话儿没了,难道连眼珠子也没了么?下过蚕室,难道联想能力也随着性能力一起被阉掉了么? 于是又被论罪,被贬为在掖庭看管罪犯的小吏——“暴室啬夫”。许广汉也够窝囊的了,错误是越来越多,官却是越当越小,连身上的零碎也是越混越少了。 正在为自己的前途悲观失望的时候,张贺找上门来了。 “许老弟,有一件事情想和你商量商量。” 张贺是许广汉的顶头上司,如今亲自登门造访,说话又这么客气,弄得许广汉受宠若惊,忙不迭地让座,敬茶,还把女儿许平君叫出来:“快,叫大爷。” “不用不用。”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