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司马迁 >  上一页    下一页


  侯嬴在朱亥那里又磨蹭了一会儿,见信陵君态度始终那么恭敬,也不好再拖延了,于是别了朱亥,到了信陵君家。信陵君请侯嬴坐上座,然后在宾客面前对侯嬴大加赞扬,一个貌不出众的老头居然受到如此礼遇,宾客们都很吃惊。后来,信陵君又亲自给侯嬴敬酒,祝侯嬴身体健康。侯嬴终于被深深地感动了。他后来成了信陵君的上客。

  侯嬴告诉信陵君,他的朋友朱亥也是个有本事的人,只是世人不知道罢了。于是信陵君也经常去拜访朱亥。

  后来秦国攻打赵国,将赵国的都城邯郸团团围住,赵国的处境十分危急。魏国和赵国一直很友好,秦王担心魏国会派兵援赵,于是恐吓魏王说:“我很快就会攻下赵国了,各诸侯中谁要敢管闲事、来救赵国,我攻下赵国后就马上派兵攻打他的国家!”魏王吓坏了,他本来已经派了10万大军去解救赵国,这一来,马上派人通知统帅晋鄙停止前进,晋鄙接到命令后驻军不前,名义上是去解救赵国的危机,实际上已经名不副实了。信陵君的姐姐是赵国平原君的夫人,赵国危在旦夕,信陵君岂能见死不救?他请求魏王发兵,但是魏王惧怕秦国,他费了不少口舌、举了许许多多的理由都没能说服魏王,见发兵无望,信陵君横下心来,带领他的宾客约百余人去救赵国,想与赵国同归于尽。

  一行人个个抱了必死之心,气氛十分悲壮,经过夷门时,信陵君将他的打算告诉了侯嬴,并向侯嬴诀别。侯嬴只说了一句:“公子您好自为之吧!恕我不能跟随您同往。”信陵君驰马走了一段后,想起刚才侯嬴的态度,不禁有点不大高兴,他心想:“我平时待他不薄,各方面的礼数都尽到了,这是众所周知的。

  我现在将要去与秦国拼命,他却没有什么表示,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我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吗?”想到这里,他马上拉转马头,回到夷门。侯嬴微微一笑,说:“我料到你会回来的。”不待信陵君开口,他又接着说:“公子您喜欢结交天下朋友,闻名四方。现在碰到了困难,不想想别的办法就想去与秦军作战,这如同将肉送到饿虎的嘴里,又有什么功劳可言?这样能救得了赵国吗?公子您平时待我十分周到,现在您将去赴死,我却没有送您什么言辞,我知道您一定会因为记着这件事而返回来的。”

  信陵君一听,惭愧极了,连忙拜倒在地,向侯嬴请教计策。侯嬴告诉他,晋鄙的兵符收在魏王的卧室里,只要偷出了兵符,就能夺得晋鄙的兵权,解救赵国就不成问题了。至于怎样才能把兵符从魏王那里偷出来,就得靠如姬了。如姬是魏王的宠妃,能经常出入魏王的卧室。当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后,她到处找人替她报仇,三年时间过去了,还没有查出凶手的下落。她对公子哭诉了这件事,公子马上派宾客查出了凶手,并斩下了凶手的头送给如姬,如姬对此感激涕零,公子要是求她什么事,她肯定是不会推辞的。信陵君一听,豁然开朗,马上去求如姬取兵符,如姬一见报恩的机会来了,想办法偷了兵符给他。

  信陵君收好了兵符,整装待发,侯嬴又说,“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公子的兵符即使与晋鄙带在身边的兵符合上了,但是晋鄙不把兵权交给公子,却要向魏王请示,事情就危险了,我的朋友朱亥力大无比,您可以将他带去,要是晋鄙不交兵权,您可以叫朱亥将他杀了。”古时候将帅领兵在外作战,都带着兵符的一半,另一半在皇帝那里,皇帝要是想下达什么命令,就派人拿了那一半兵符去,两半兵符合上之后,就如同皇帝亲临,将帅这才会执行皇帝的命令。但是情况特殊时,将帅也可以拒绝执行命令。信陵君接受了侯嬴的主意,但是一想到晋鄙作为一名骁勇的老将,将要被击杀,不免有些于心不忍,但除此之外无别的办法可以解救赵国的危难。信陵君于是请来了朱亥与他同行。信陵君该走了,他去向侯嬴道别,侯嬴说道:“我老了,不能跟您一起去救赵国。我将计算公子的行程,等公子到了晋鄙军中之后,我就面向北方自杀,以此来送公子。”

  晋鄙果然对兵符有怀疑,不肯交兵,朱亥从袖中抽出40斤重的铁锥,将他杀了。信陵君取得了统帅权,挑选了8万精兵,攻击秦国军队,秦军来不及防,很快就被打退了,邯郸解围了,赵国得到了保存。信陵君自知惹怒了魏王,干脆不回去了,就在赵国住了下来,他带领的魏国军队呢,则委派一名将领带了回去。

  司马迁专门去当年的夷门看了看,遥想往事,不禁感慨万千。信陵君的礼贤下士、大仁大义,侯嬴、朱亥的知恩图报、耿耿忠心,无一不在头脑中显现。

  黄河水滚滚向东流去,沉淀下了多少泥沙;在历史的长河中,千古风流人物都化做了尘埃,是随浪而去了呢,还是沉在了河底?信陵君的学识才华、潇洒英姿、高尚人品,我可以从当地人的言谈中领略得出来,这样一个人中灵杰,我却不能一睹其之风采,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情啊!这样的人才不知多少年才能出一个呢!现在像这样大仁大义、礼贤下士的有德之士可是越来越不多见了。

  司马迁在大梁又听说了不少有关信陵君的事。这么多年过去了,信陵君在当地百姓心目中仍然具有很高的地位,他的一言一行,就像昨天才发生一样,依然活灵活现地存在于老百姓的头脑中,百姓们每每谈起,总是满脸向往,满脸虔诚。司马迁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对信陵君也就更加钦佩了。

  从大梁向西,经过洛阳、函谷关,司马迁就再也没去别的地方了,直接回到了长安。

  长安啊!远方的游子回来了!几年的风风雨雨、几年的艰辛跋涉、几年的酸甜苦辣、几年的坎坎坷坷,此刻都化作了滚滚热泪。京师长安依旧那么繁华,街道上依旧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依旧那么响亮,这一切都还是原来的模样,我的老父亲呢?

  他现在还好吗?司马迁一想到父亲,马上加快了步伐,大步朝家的方向走去。

  司马迁的这次漫游,是一次前无古人的壮举。历时数年,他的足迹遍及了大江南北。多少艰难困苦,他都忍受过来了,多少日升日落、朝朝暮暮,他都走过来了,这需要多么强大的毅力的支持啊!许多人也有宏伟的志向、有准备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的决心,当谈论这些志向时,他们口若悬河,显得多么意气风发、令人敬畏啊!可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点点挫折、一点点风浪,就会将他们宏伟的志向、干大事业的决心击得粉碎。与这些人相比较起来,与那些成天为鸡毛蒜皮的事斤斤计较,伤透脑筋的人比较起来,司马迁是多么的人来人往伟大,他的精神是多么地难能可贵啊!

  带着搜集史料的目的去游历祖国的河山,司马迁一定会有另外一番感受。欣赏着祖国壮丽的山色,他想的更多的是当年的历史事件在哪里发生、历史人物在哪里留下音容笑貌、在哪里叱咤风云。观汨罗江,屈原的事迹让他感伤不已、痛哭流涕;上九嶷山,棵棵斑竹引起他对远古的驰骋想象;登会稽山,深幽的“禹穴”让他对治水平患的大禹产生仰慕;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立志复国的决心让他钦佩;战国四公子的故地之游,让他对这四位英杰有了更清晰的印象;淮阴、彭城、沛县等地的游览,秀丽的景色丝毫挡不住他对收集楚汉相争中历史材料的兴趣;曲阜之行,又让他对孔子这一中国历史上的伟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鲁地孔子遗风在民众中的影响也让他感叹不已;青山绿水、滚滚江河,在别人眼里是各具特色的景观,司马迁把它们看作是历史人物上演各种历史悲喜剧的舞台。当然,他也曾为宜人秀美的景色所陶醉,他也不止一次一回地赞叹祖国山河的壮丽、多姿多彩。

  司马迁的这次漫游,各地的风土人情、历史传说、历史资料,为他以后写《史记》这一历时达3000多年的巨著准备了一定的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特别是彭城、沛县一带的收获,对他以后在《史记》中评价楚汉战争,评价汉初统治者具有很大影响。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