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历史小说 > 屈子传 > | 上一页 下一页 |
八五 | |
|
|
在《离骚》中,屈原欲发挥大胆的想象,并大量引用神话传说材料和历史人物故事来托讽现实,连草木禽兽都将使其获得人格化的象征意义。要使人间和天上、过去和现在,人情和物态,诸多方面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形成充满奇情幻思、光怪陆离的形象体系,以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 《离骚》的语言要富有音乐性,诗中隔句用一个“兮”字,以增强朗读效果。全诗大致两句一韵,使其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为了咏叹抒情方便,尽量多用些“之”、“品”、“鱼”、“模”之类的洪音字。为了成功地形容事物的状态,便于表情达意,屈原欲在《离骚》中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字。双声字如“零落”、“陆离”、“歔欷”、“犹豫”、“容与”等;叠韵字如“贪婪”、“逍遥”、“相羊”、“偃蹇”等。 屈原要让《离骚》富于文采,他设计了叩天阍、相下女、远游自适、女媭劝责、重华陈辞、灵氛问卜、祈求神示等一系列有趣的情节,或壮丽的场面铺陈,或新颖的主客问答,力求生动形象,别致多变。他要广泛自如恰切地运用对偶,诸如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当句对、隔句对、三字联绵对等多种形态穿插使用,尽可能增强长诗抒情状物的表现力。 《离骚》要在诗歌形体上有重大的突破,使其既不像《诗经》那样以四字作为基本句式,也不像楚地传统民歌那样将“兮”字嵌入每句中间,而是欲将“兮”字置于单句末尾,形成容量较大的文句和错落中有规整的节奏,便于驰骋情思和保持一定的声律,力求自由灵活,富于弹性,奔放洒脱。 在《离骚》中,屈原有意识地将方言口语入诗。“兮”字是民间歌谣中经常出现的口语;此外,像“冯”、“羌”、“诼”“侘傺”、“泪”、“搴”、“邅”等等,都是楚国特有的词汇,是具有特殊词义的楚之民间方言口语;还有大量后世所谓文言虚词,当时都是人民的口语,如“乎”、“也”、“者”、“焉”、“矣”、“哉”、“以”、“而”、“其”、“于”、“虽”、“苟”、“夫”、“惟”等,虽是俚语俗词,但却为民众所喜爱,所习惯,屈原也就对其颇有感情,将其用于诗中,以使句子活泼有力,异彩纷呈。 一切想好,一切拟就,一切囊于腹中,一切呈于面前,闪烁,跳跃,交相辉映,达到了这种程度,按说便可挥笔成诗了。然而,屈原的创作有别于他人,他的创作一般说来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走出家门,奔向原野,投于大自然的怀抱,让思绪像脱缰的骏马,驰骋奔腾,踏千山,跨万水,放荡不羁,无拘无束;让想象展开双翅,翱游天穹,穿云破雾,鸟瞰气象万千的锦绣山河;让灵魂出窍,冲破时空的束缚与限制,古往今来无所不思,天上人间无所不游,阴世阳间无所不往,漫漫历史,茫茫寰宇,浓缩笔端,任其描绘。第二步才是置几展帛,席地而坐,将所想到的一切,经过头脑的过滤筛选,记录下来,这便是辉煌的诗篇。因第一步进行得十分充分,这第二步每每一挥而就,一气呵成。在这“一挥”的过程中,无论时间多久,屈原一般是不饮,不食,不会客,不做其他任何事情。 夏末秋初一日,黎明时分,一轮磨盘似的红日涌出大江,升腾,滚动,轰然有声,光芒普照大地,连荒凉的汉北平原亦铺锦镀绣,景色分外迷人。卯时过后,晴空一碧如洗,云彩丝不见,令人清心惬意。在始终烟腾雾漫的江汉平原,在这阴雨连绵的季节里,难得逢上这样一个天晴气朗的日子,因而屈原要出门漫游,开始他那长诗《离骚》第一步的创作。 出家门,过溪桥,穿竹林,眼前是万里平畴,广袤无际,江河纵横,河网密布,林莽、荆榛、芦苇、荒野、农田相间相杂,斑驳陆离,颇似一个秃疮头。汉水西北而来,蜿蜒东南,汇注长江。头上是金灿灿的太阳,身边是习习清风,屈原许久不曾这般赏心悦意,有似朗朗晴空,灿灿金秋,莽莽原野,滔滔江河,他披荆榛,踏荒草,越过一片开阔的稻田,奔向汉水大堤。大堤巍峨高耸,曲折而前,有似游龙。堤坡上林木苍翠,绿草如茵。攀上坝顶,举目眺望,江水茫茫荡荡,汹涌而前,奔腾而去。经过早饭后这段并不算遥远的跋涉,屈原颇有些气喘吁吁,力不从心了。他真不敢相信,这才几天工夫,自己的身体竟然虚弱到这般地步,这是苦苦熬煎的结果呀!寻一个树墩坐下小憩,目睹滚滚激流,他的心潮逐浪高…… 屈原系古帝颛顼之后,其先父名唤伯庸。他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这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吉日,正所谓“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人合一,三才美德集于一身,因而父亲给他取名“平”,字“原”。“平”者,像天一样公平无私,“原”则似地一样均调万物。这是上天赐予的秉赋与资质,谁也无法与之比拟,强求更属徒劳。屈原并不以此为满足,他十分重视自身品德的修养和才干的增长与锻炼。为了说明问题,不妨以物作比:他把蘼芜和白芷都折取了来,和秋兰纽结着做成了花环,佩戴于周身。他整日匆匆忙忙,就像赶路似的,惟恐如电的光阴抛弃自己,飞逝而过。春天里,他到山上去攀折木兰;冬天里,去收揽水边的青藻。尽管如此,时光还是匆匆而过,草木迅速凋零,恐怕自身也会转瞬衰老,因此要利用眼下的盛时扬弃秽政。怀王啊,您为何不肯改变这些陈旧的法度?快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我愿作个马前卒,在前边为您开路! 想当年,楚之先君德行完美,公正无私,所以群贤聚会在他们周围,既有菅蕙,也有申椒与菌桂。唐尧虞舜是多么光明正直,他们沿着正道登上坦途;夏桀殷纣是何等的狂妄邪恶,行不由径只落得国破家亡。还有些人结党营私,苟安其乐,这些人的前途也难免黑暗而险阻。屈原力主变法改革,联齐抗秦,并非害怕自身招灾惹祸,而是担心祖国的前途与命运。忆往昔,自己匆忙地奔走效力,是为了怀王能够步古圣先哲之后尘,令楚迅速富国强兵,统一天下;然而怀王不仅不肯鉴察我胸中的愚诚,反而听信谗言,怒我疏我。屈原早就知道,忠言直谏必招祸患,然而为了祖国和人民,他却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屡屡忠言诤谏。他信誓旦旦地请九天做证,自己的所做所为,全都是为了国君,别无他意。他不禁在暗暗地质问怀王,你既然与我早有成约,却为何中途反悔,改变了主张?我与你的分离并不难堪,只叹息你的为人反复无常,没有主张。 屈原的思潮若汉水之波,滚滚滔滔,奔腾东去,突然一阵南风送来了异臭,迫使着他爬起身来,逆风循臭而寻。原来不远处是一片臭椿林,南风一起,可不就异臭难闻。这臭椿令屈原遐思冥想,难以收缰。同是“椿”树,却香臭迥异,倘不是嗅闻或品尝,只用目视,从枝干和叶形上,真是难以分辨。相传当初椿树只有香者,绝无臭者,后因环境的突然恶劣,一部分经不住考验者,由香变臭。既变之后,种子绵绵不绝,繁衍至今。由这些变臭的椿树,屈原想到了自己所培养的人才。他曾官为三闾大夫,以教育为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他将振兴楚国,统一天下的希望寄托在这些优秀人才身上,不料在“众皆竞进以贪婪”的环境中,群芳芜秽了,这多么像眼前这些变臭的椿树呀!这就不能不激起他汹涌澎湃的诗情—— 我已经种下了九顷春兰,又栽种了百亩秋蕙,分垄栽培了留夷和揭车,还把杜衡和芳芷套种其间。我希望它们都枝叶繁茂,等待着收割的那一天。即使它们全都枯萎凋落又有何妨,令人痛心的是它们相继芜秽变质。大家都拼命争着向上爬,利欲薰心而又贪得无厌。他们猜疑别人,宽恕自己,勾心斗角,相互嫉妒。他们急于奔走钻营,争权夺利,这一切全都违背我的心愿。我只觉得年岁渐大,迅速趋老,担心不能留下德高望重的名声。早晨我饮木兰上的露滴,晚上我用菊花残瓣充饥。只要我的情感坚贞不移,形消骨瘦又有什么关系!我用木根编结菅草,再把薜荔花蕊穿在一起。我拿菌桂枝条联结蕙草,又用胡绳搓成既长且好的绳索。我向古圣先贤学习,非世俗之人所能做到。和今世的人无法苟合,古代的彭咸是我效法的榜样。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