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历史小说 > 屈子传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一〇 | |
|
|
姚妹子不懂屈平的意思,以为他的帽子还没有洗,伸出手来,恭恭敬敬地说:“平小爷,请你把帽子给我,我来给你洗干净。” “不!不!”屈平急忙解释,“我是说,在你家主人洗衣裳的池塘里洗我的帽子,反而弄脏了我的帽子!” “怎么会弄脏你的帽子呢?”姚妹子越发莫名其妙了。屈平分析说:“你家主人是个黑心肝的财主,他欺压百姓,鱼肉乡里,无恶不作。他的心是脏的,手是脏的,身子是脏的,衣服自然也是脏的。他的脏衣服常在这里洗,把水都弄脏了,我在这脏水里洗帽子,岂不是把我的帽子弄得更脏了吗?” 屈平劝慰姚妹子一番,告辞而去。他在前山后山转悠了半天,欲寻一条清泉,重洗他的帽子。终于在后山脚下,他发现了一条小溪,这条小溪虽说是窄窄的,浅浅的,但却是清清的,净净的,水底石子,粒粒可数,溪水打着旋,跳着高,欢唱而前,像调皮的小伙,顽皮的马驹,轻歌曼舞的翩翩少女。屈平来到溪边蹲下,把帽子浸到水里,搓了又搓,漂了又漂,足足洗了有半个时辰。从此,屈平每天来这溪边洗帽子,直至离开家乡到郢都为官,后世人为纪念屈原,称这条小溪为“濯缨泉”。 倘说爱整洁、好修饰是屈平的性格特点,那么聪颖睿智便是他的素质特征了。既然屈氏为楚之同姓,屈府是贵族世家,不用说,管理账簿,负责会计,就有一个不小的班子。公元前332年岁末一日,屈府的账房先生们正在忙着结账,屈平走来,信手拿过一本账簿,从头到尾浏览了一遍,然后放回原处。都怪屈平年岁太小,浑身孩子气,办事毛手毛足。账簿未能放牢着稳,落于几案下的火盆中,登时燃烧起来。也是屈平年少机灵,急忙探手盆中,去取那燃烧着的账簿,但是已经晚了,账簿烧掉了一半。屈平见状,很是气愤,索性将残存的账簿撕得粉碎,投于火盆之中,让其尽成灰烬。在场的先生们全都惊呆了,特别是负责这本账簿的那位,简直是三魂离舍,七魄出窍。小屈平却从容镇静,若无其事地说:“簿子上的账目,我已铭记在心,可重写一份,有何惧哉!”于是便逐一口述,由一位先生笔录,一本新账簿脱颖而生了。后来新账簿经使用,果与实际无一差错。 消息顺着大江流淌,绕着巫山飞扬,远近数百里都在传颂着这个过目不忘的神童的故事。 屈平虽说尚未正式拜师入门,但却早已能识文断字,而且文思敏捷,出口成章,令人交口称绝。随着时间的推移,屈平的名声渐渐远播中原各国,常有文人墨客和达官贵人慕名远道来访,来者多以诗文试其才,屈平总是脱口而出,应答如流,常弄得许多有身分者瞠目结舌,尴尬难堪。 楚左尹视察夔州,顺路来乐平里访屈平。为试屈平的才智,左尹一连提出了八十个稀奇怪诞的问题,屈平一一从容应答,不惊慌,不顶板,不绕舌,令左尹赞叹不已。左尹此来,仿佛旨在难为屈平,八十个问题都未难住,还不甘心,又赘了第八十一个:两典一百古人名。而且要口叙,不得笔答,不得思考,不能吞吐其辞。 左尹的话音刚落,屈平应声答道:“二十八宿,宿宿有名。七十二贤,贤贤有德。”回答得干净利落,简洁明快。接着,他将一百个古人的名字顺口背了出来,兴奋得左尹将他拦于怀中,亲了又亲,吻了又吻,像在亲吻一个吃奶的婴儿。 三天后,左尹离开乐平里,屈平跟随地方官吏和乡绅送至回龙岭。 响鼓溪是姑娘们的王国,孩子们的乐园。它隐于香炉坪深处,谧邃幽静,鸟语花香。这里河床曲曲,山嘴弯弯,溪水清清,游鱼悠悠,浮萍漂漂。姑娘们成群来这里洗衣裳,她们置身溪岸,屁股下坐一方石或蒲垫,探身水中,苗条的身段一起一伏,似鸡啄米,悠哉游哉。有时停止手中的动作,静静地注视着水面,这是在以水为鉴,观察自己那俊俏的面影。其实,来此洗衣,并非都是她们的迫切需要,而是借机来与同伴们玩耍,拉些家常里短,说些悄悄话,相互倾吐内心的隐密。孩子们则结队来此嬉戏打闹,他们或捉鱼,或摸蟹,或游泳,或打水仗。七八岁的孩子,一个个脱得浑身赤条条的,跑来窜去,泥鳅一般,好不快活自在!姑娘和孩子们散于响鼓溪上,互为补充,相映成趣。但彼此也有矛盾,如孩子们捕鱼捉蟹,将捣衣砧掀进了深潭,致使溪边的捣衣砧愈来愈少,姑娘们为抢占捣衣砧而争争吵吵,伤了和气。 离响鼓溪不远的低洼处,有一块长方形的巨石,其状如卧牛,据说当你贴近它时,还会感到一点温热呢。女媭是洗衣姊妹中的领袖,见大家为争砧石而争吵,心急火燎,提议将卧牛石移至溪边作捣衣砧。众姐妹纷纷响应,于是一场挖掘卧牛石的大战开始了。大家一齐上阵,有的抡镐,有的挥锹,有的肩挑筐抬,搬沙运石,可是整整干了半月,一个个累得腰酸腿疼,浑身散架,也没挖出卧牛石的根基。其实,即使挖出根基,也是枉然,偌大的一块巨石,怕在千钧以上,如何搬移得动呢? 在响鼓溪的孩子群中,很少见到过屈平的身影。他偶尔来过几次,但却并不加入伙伴们的戏闹,只是这儿走走,那儿看看,仿佛在研究其中的奥秘。正当女媭率众姐妹大战卧牛石的时候,屈平再次来到这里,问明情由之后,不禁哑然失笑,他笑姐姐们太憨,太傻,偌大的一头巨牛,如何牵得动呢?尽干些劳而无功的事情。笑过之后,他登上一座小山冈,一会立,一会蹲,一会伏,东望望,西瞧瞧。然后又攀上了另一个山头,做着几乎类似的活动,谁也不知道他在搞些什么名堂。转悠了半天,回到了姐姐们中间,兴高采烈地说道:“众家姐姐,我有牵牛的办法了!……” 姑娘们唿啦一声围拢过来,一个个屏息敛气,听屈平讲那牵牛的办法。 第四章 石洞读书 橘林赋诗 屈平牵牛的办法很简单,趁山溪发早水以前,把河床向卧牛石的方向掘一道缺口,把溪水引过来,直流到石牛身边,这样石牛的半个身子就浸在水里了,姑娘们可以成群结队地骑到它的头上、脊背上和屁股上抡棒棰捣洗衣服。当众姐妹挖掘溪岸,开凿缺口的时候,屈平率石登、汉生、昭春、牛仔、春伢子等小伙伴,手持小钉耙、小羊角锄、小鹤嘴镐等工具前来帮忙,人多势众,干了不到三五日,石牛便被乖乖地牵了过来,成了后世这个样子。为了感激屈平,也为了表达喜悦兴奋的心情,姑娘们你一言,她一语,凑成了一首《石牛》诗: 石牛只服屈平牵, 牵到溪边卧千年。 风吹飒飒无毛动, 雨打嘘嘘流细汗。 皮鞭任抽不回头, 四只蹄子从未见。 春草发芽难启口, 数九寒冬三分暖。 不问人间兴衰事, 只供姊妹捣衣衫。 公元前330年,屈平整整十岁,已经是乐平里官学里的高才生了。每天清晨,当太阳公公娇羞地爬上三星岩,山醉林染,河欢水笑的时候,他背起藤包,雀跃出门,约上石登、汉生、昭春等几个好友,花喜鹊似的蹦蹦跳跳,唧唧喳喳地奔向学校。在学校里,屈平学习很用功,成绩出类拔萃。他从不调皮捣蛋,总是儒雅斯文,少年老成。然而,老师对他并不十分满意,他有两个致命伤:一是好提些稀奇怪诞的问题,常使老师难堪;二是总看些与学业无关的书,诸如《孺子歌》、《庚癸歌》之类。 老师曾将这些情况反映给伯庸,伯庸似乎并不同意老师的见解,孩子兴趣广泛,知识面宽阔,有何不好?一个学生,光学会课堂上老师教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整个社会为课堂,掌握先人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由于这一观点上的差异,伯庸并不对儿子作什么批评指责,只是泛泛地谈了些该怎样学习的道理,因而屈平学习上的这两个特点,不仅没有改变,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来愈突出,致使老师常常对其吹胡子瞪眼。入夏以来,屈平经常放学回家很晚,开始,母亲认为孩子在学校里用功,心中暗喜。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