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清太宗全传 >  上一页    下一页
五〇


  依靠当地人民守卫自己的土地,依靠这里的肥沃土地来维持人民连军队在内的生计。军事上,防御为主,出战、进攻为其次。这一方针完全符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是阻挡后金的攻势,渐图恢复的有效措施。在袁崇焕之前,有熊廷弼、孙承宗这样一些优秀的军事统帅已经提出了类似的防御指导思想。熊廷弼任辽东经略时,其战略方针是:“防边以守为上,缮垣建堡。”【《明史》,卷147,“熊廷弼传”。】

  继熊廷弼之后,有个叫王在晋的,主持了一段时间的山海关及关外的防务。他提出,明兵应退守山海关,重新筑城,来加固山海关的防御。这一错误方针被否决以后,大学士孙承宗接替了他的职务。此时,袁崇焕在孙承宗手下任事。他坚决反对退守山海关筑城,首次倡言“守关当于关外守之”张岱:【《石匮书后集》,卷1,“袁崇焕列传”。】,力主坚守宁远。天启五年(天命十年,1625年)夏,孙承宗与袁崇焕遣将分据锦州,松山(锦州南十八里)、杏山(松山南十八里)、右屯、及大小凌河、塔山诸城镇,一一修缮完毕。

  不久,孙承宗被罢免,代之以高第。这个人胆子很小,畏敌如虎。他一口咬定关外必不能守,下令关外将士全部撤到山海关。袁崇焕坚守宁远不撤,打了交战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在此城下,虽然给予后金兵以重大打击,但锦州及其周围据点均被破坏,不堪使用。努尔哈赤死后,他以和谈为掩护,积极修复关外诸城的防御体系,在离山海关四百里外的宁、锦一带构置防线,无论战,无论守,都足以使京师安宁,不受战争纷扰。为了贯彻这一作战方针,袁崇焕一则利用和谈争取时间,一则又利用太宗第一次进兵朝鲜的机会,抓紧修复被废弃了的城防工事。果如袁崇焕所料,太宗一听说明兵筑城的消息,就急忙率大军赶来。

  从五月六日发兵,一路上连续行军,有时乘夜前进,于十一日兵临锦州城下,四面合围,距城一里安营。此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后经成化、弘治增修,成为辽西和辽东之间一巨镇。在包围锦州的时候,太宗先令部队分成几路扫除其周围的大小凌河、右屯等城堡。这些外围地区的明兵数量很少,加之防御工事尚未修好,无坚可恃,所以一听说后金兵来了,闻风而逃。只有锦州城已修筑完工,城坚池深,驻有三万明兵,“平辽”总兵赵率教与太监纪用、副将左辅、朱梅等率军守城。他们慑于后金兵来势雄猛,先派二名将官缒城而下,到后金营谈判,借此延缓进攻,等待援兵。

  太宗也很想锦州不战而降,自然不放过这个好机会。他给赵率教写了信,劝他们投降,或者以礼议和,他都接受。信带去后,没见答复,太宗下令攻城。兵分两路,各抬拽车梯攻具,用步兵骑兵更番进攻城的西面和北面两角。赵率教、左辅、朱梅等主要将领都登城指挥,炮火、箭矢、滚石交下如雨。后金兵冒死冲击,城西角一度眼看被攻破,赵率教急令三面守城兵来援,好不容易地打退了后金兵的猛烈攻击。这场战斗从早晨七八时开始(辰时),一直进行到晚上七八时(戌时),城墙下,到处堆积了后金兵的尸体。损失相当严重。

  入夜,太宗把军队后撤五里安营,又派人急返沈阳调取援兵。第二天,后金骑兵环城而行,却不敢过于靠近城垣。太宗还想凭借强大的军事压力迫使明兵放弃抵抗。他派遣使者三去三返,赵率教都不准进城,他站立城上,对城下的后金使者说:“城可以攻,但不可以游说。”【《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卷5。】太宗很生气,下令攻城,仍无任何进展,连攻十四天,还是没有攻下来【《国榷》,卷88。】。几次劝降信用箭射到城里,也没有反应;诱使出城会战,明兵凭坚城据守不出。

  锦州久攻不下,太宗留下部分守兵继续围攻,自率大军转而攻宁远。名将袁崇焕坐镇于此,他已向朝廷请来各路援兵,出动水师在海上遥相控制,再派部将尤世录、祖大寿率精兵四千增援锦州,他们刚要出发,后金兵突然来到,就在城外二里安营,列枪炮,严阵以待。太宗率军来到阵前,看到明兵距城很近,难以用骑兵纵击。于是下令退军,过了山冈,再看明兵仍不离阵地。太宗打算发起攻击,代善、阿敏、莽古尔泰认为离城太近,不可攻。太宗怒冲冲地说:“当年皇考太祖攻宁远不克,如今我攻锦州又未克,似此野战之兵不能取胜,这还如何能张扬我国的威风?”【《清太宗实录》,卷3,23页。】说完,下令开战,并督阿济格率部分将领、侍卫、护军发起冲锋至城下。

  诸贝勒都感到惭愧,也来不及穿戴甲胄,随后疾驰而下。明兵呐喊迎战,满桂、尤世禄、祖大寿等几员猛将同后金兵展开了大战。城上,袁崇焕指挥,放射大炮,后金兵一片片地倒下。明兵也死伤大半,满桂身中数箭。这一战役,延续到第二天,明兵发挥枪炮的威力,使后金继续遭受重大损失,游击觉罗拜山、备御巴希等被射死,连贝勒济尔哈朗、萨哈廉、瓦克达俱被创【《清太宗实录》,卷3,24页;《国榷》,卷88。】

  太宗只得放弃攻宁远,再回师锦州,每天以万名骑兵环城巡行,断绝出入,到了夜晚,举火呐喊,扰乱城里。六月四日,太宗驻营教场,亲自督战攻城,延至傍晚,死伤越来越多。又赶上暑天,中暑得病使部队不断减员,士气、战斗力都在下降。太宗决定班师。五日,六军开始从锦州撤退,整整持续了一夜,至次日黎明,路经小凌河城,把明兵已修好的城墙和工事全部毁掉,然后挥军引去。

  宁锦苦战,后金“士卒损伤甚多”【《东华录》,天聪元年正月。】,太宗无功而还。明人称这次战役为“宁锦大捷”。这次明兵取得胜利,除了顽强的抵抗,主要还是袁崇焕的“凭坚城用大炮一策”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他认为明兵不利于野战,和擅长纵横驰突骑射的后金兵是无法较量的。只有高筑城墙,深挖城壕,坚守城池,用大炮轰击,以制敌取胜。此种作战,正好限制了后金兵发挥优势。后金兵没有大炮,多次诱使明兵出城决战又没有成功,致使后金兵无所施其技,坚城之下,太宗纵兵奔驰,两头碰壁,吃了大亏。看来,他在战前对明兵的防御能力估计不足,忽视了明朝统治集团内存在一个抗战派,并在一定时期保有巨大力量。这该是他在宁锦战役失败的教训。

  二、巧设反间计

  军事斗争,基本的和主要的是以战场作为表演舞台。但是,对于一个卓越的军事家来说,斗争艺术并不仅仅局限于战场上的厮杀,他还往往运用超出常人的智慧,通过政治的和其他的辅助手段,达到在战场上不易达到的目标。这就是俗话说的“斗智不斗勇”。古人称为“设间”即反间计便是其中之一。楚汉之争时,刘邦“设间”离间项羽与谋士范增的关系,是这类“设间”的一个著名事例。清太宗用反间计,将他的顽强对手袁崇焕置于死地,其手腕之高超,使刘邦也有点黯然失色。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