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历史小说 > 秦始皇大传 >  上一页    下一页
一五六


  “下官自会交代。”郡守不理他,下马自行去找孔鲋。

  两人达成协议,只要邓铿任郡守一天,绝不动大成殿一草一木;孔家交还八百骑卒和马骑兵器。

  军队撤走,民众回家,但很多百姓不放心,仍露宿在大成殿附近的树林中。

  郡守和监御史回到薛郡,两人都上奏简互告对方。

  7

  始皇在接到薛郡郡守和钦派监御史的互控奏简同时,也接到来自齐、燕、赵等地各郡的紧急报告。

  曲阜孔子大成殿事件已引起一连串浪潮,主题已不在焚书,因为书已经焚了,再反无益,而是只要求不要再追捕人和拆房子查搜。

  在这些因"装神弄鬼"事件被遣返原籍的儒生的联络和策划下,首先是儒生带首民众向当地郡守县令请愿,郡守和县令的答复是抓更多的人,拆更多的房子。

  于是民众发动罢市抗议,三三两两闲逛街头议论时政,正好符合偶语弃市的要件,于是更多的人下狱。

  原先已消声匿迹的市井游侠,如今又出来展开活动,他们袭击官员和执行焚书令的办案人员,一天数起,弄得到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各地郡守都要求更大的生杀之权,甚至有要求朝廷派遣大军以防民乱。

  始皇那天召集李斯和蒙毅到南书房商量对策,正好长子扶苏有事来见。他见南书房有客,正想退出时,始皇唤住了他。

  “抚苏,你也坐下来听听,看看有什么意见,这样大了,也该学习一点政事了。”

  扶苏奉命坐下,始皇免不了打量了他一眼。只见他长得和自己极为相像,只是嘴唇稍厚,红润有如涂丹。在一般人来说,这是忠厚仁慈的好相,但始皇认为,当一个天下的统治者,忠厚只是表示无能,而仁慈更是软弱的表现。

  他应该是二十八岁了吧?始皇对儿子、女儿的年龄始终弄不清楚,在他自己二十八岁时,已当了十五年秦王,经历了重重政潮、征伐等国内外大风大浪,而扶苏还在过着后宫的公子生活,没经历过战争,连政事都没碰过一下,这是他的幸还是不幸,很难说。

  但他决定,从现在起,扶苏必须接触军国大事。

  于是他首先对李斯和蒙毅说:“天下一统将近十年,赵齐等地却传来不安的消息,这种现象很不好,你们两人负责执行这项焚书政策,应该检讨一下哪里出了毛病。”

  李斯咳嗽两声,清了清喉咙说:“这项政策是为了千秋万世作打算,原则上是绝对不错的,只是执行上发生偏差,这是下级人员的问题。不管怎样,这项政策必须贯彻到底,养成黔首守法的习惯,不然,今后任何法令一出,黔首先是议论,然后抵制、甚至是反抗,这会造成整个行政的瘫痪,所以臣主张严厉处罚所有肇事的人。昔日商君变法之初,大家都说太严厉,然而十年后,秦国大治,这些批评的人又改口对商君赞扬,但商君却将这些人都调配到边疆去,以后就没有人敢议论法令了,可见政令是用来要人民遵守的,而不是用来讨论的。”

  他的话刚说完,蒙毅发言表示反对:“焚书令已经执行了,当然要贯彻到底,但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解决所引起的民怨,如何安抚赵齐等地的不安,再谈原则未免太迂阔了一点。”

  始皇点点头说:“好,现在我们就将重点放在解决眼前的问题,丞相,你的看法如何?”

  “臣主张曲阜大成殿非拆不可,因为大成殿不拆,就没有理由拆查别人的房子,不拆查房子,人人都将书藏在复壁里,焚书令就形同具文。另外,臣已查出,联合鼓动赵齐等地风潮的人,正是那些遣返原地限制居住的儒生,非加严惩不可!”

  始皇看了蒙毅一眼,叹口气说:“朕对这些人可算得宽厚了,想不到暗中捣鬼的仍旧是他们。廷尉,立刻传诏追捕这些人,并严加审讯,找出同党,务必要一网打尽。”

  “臣遵命,”蒙毅俯身回答:“但大成殿事件臣主张不必拆。”

  “哦?说说理由看!”始皇惊讶地问。

  “凡事需讲求证据,才能依法执行,只凭有可能就拆房子,那天下所有的房子都有藏书于复壁的可能,是否都要拆呢?何况,曲阜大成殿有如孔族家庙,拆人家庙和挖祖坟一样,都是最会招致民怨的大忌。”

  “丞相,你认为廷尉的意见怎么样?”始皇问。

  李斯当然不服,于是两人就一个谈原则,一个谈实际地争论起来,久久仍不能决。最后始皇注视着扶苏说:“听了这老半天,你可曾将事情来龙去脉听清楚了?”

  “儿臣已大致明白。”扶苏回答。

  “那你有什么看法?”始皇微笑着问。

  “儿臣认为立法宜严,但执法宜宽,因为人事千变万化,并不是区区几条死法令所能包涵应付的。譬如说,秦地黔首不注重读书,焚书令很容易执行,而齐鲁两地文风甚盛,几乎家家都有藏书,执行起来当然比较困难。尤其是孔子在那里被称为圣人,要拆他的祀庙,恐怕会招来更大的风暴,所以儿臣建议,挑拔恩怨的人必须严惩,而大成殿就不必拆。”

  始皇听了连连点头,似乎觉得不够,又问了一句:“还有呢?”

  “儿臣认为父皇还可以派人去安抚一下,恩威并济,双管齐下,相信事情很快就能平息。”

  始皇转脸问李斯和蒙毅说:“扶苏的意见,两位卿家认为怎样?”

  两人一致赞同。

  “那要派谁去呢?”始皇沉吟着自言自语。

  他看看李斯,李斯赶快把头低下去。他似乎心里明白,一切事情由他而起,到了平地,恐怕刺客游侠都会纷纷找上他。

  “李丞相政务太忙,抽不开身。”始皇看出他的心意,笑着主动为他解围。他又看看蒙毅,在心里想——蒙毅似乎又不太够份量……但他不便说出,口中却言道:“廷尉去,别人会认为要兴大狱,不但不能缓和民怨,也许更会制造紧张……”

  “儿臣愿代父皇宣抚赵齐两地黔首,解决曲阜大成殿问题。”扶苏明白始皇要他自告奋勇。

  “嗯,你也该出去走走了,丞相和廷尉认为派扶苏代朕去如何?”

  “那是再理想没有的了!”两人异口同声地说。

  于是始皇结论——

  派公子扶苏代皇帝巡狩赵、鲁、齐三地。

  立即逮捕先前由咸阳遣返限制居住的儒生,并扩大侦办。

  8

  扶苏决定这次代父巡狩要轻车简从,只带少数护驾人马。他的同母兄弟纷纷表示反对,理由是人马带少了有损皇帝威仪不说,要是路上遇到乱民和刺客怎么办?

  “那不是正好少了一个和你们争立太子的人!”他开玩笑地回答。

  其实,他心里一直没有立太子继皇帝位的想法,因为他认为立胡亥是理所当然的。不过,他的确想借这次巡狩之便,探访一下真正的民情,好带回来作父皇施政的参考,专注重威仪,不能和民众接触,只听到一些阿谀之声,就失去了这次出巡的本意。

  于是他取道魏地,经过赵齐,最后目的地是鲁地曲阜,解决大成殿问题后再由楚地回咸阳。

  一路上他明令地方官免掉接送等繁文缛节,也不要他们随时相陪。每到一个地方,他只带着两名侍从,就在市井茶楼逛了起来。

  就这样,他见到了真实的民间痛苦,也越看越感到心惊。

  父皇日以继夜地辛勤工作,想要为民兴利,传令下面,经过层层的歪曲,效果适得其反。

  他经过沿途和地方官及父老的亲切谈话,明白到焚书令对绝大多数的民众并不发生影响,一个县城中找不到几家藏有古籍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对这些书烧不烧也漠不关心。农民工匠绝大多数不识字,就是认得几个字,也不会读这些艰涩的古籍;商人虽然识字,忙着赚钱还来不及,哪有时间关心这些?剩下真正在闹的,只有这些靠古籍为生的儒生和其他各家学者。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