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乾隆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一九 | |
|
|
乾隆帝在游览杭州金山寺时,看到苏东坡遗留下来的一条玉带,寺中僧人视为至宝。因年岁已久,玉带多处剥蚀。乾隆帝也很崇仰苏东坡,自己喜爱写诗,即颇受苏东坡的影响。他感到这条玉带损坏了太可惜,就命人到内府琢玉补上,并亲自题诗五首,以纪此事。 寺中僧人早就想修补,但一直没有合适的玉块。现得到皇帝赐玉相补,这条玉带愈发显得珍贵无比。 乾隆六次巡行江南,是两百多年来的官私书籍,民间文学和传闻流传极广的史事,也是清朝中期的一件盛事。上面仅是略记留传下来的数件轶闻趣事。那么,乾隆南巡的目的是什么?南巡中做了什么事?如何评价乾隆南巡?这是我们下面予以介绍的内容。 江浙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经济文化发达。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的国都均在今南京;吴越和南宋又定都于今杭州;春秋时期的吴国定都于今苏州,它是我国现存建城最早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到了唐宋以后,国内经济重心南移,南京、扬州、苏州、杭州等城市成为历代手工业、商业繁盛和文物风光驰名的大城市。明清之际,在政治上江浙地区是南明政权、汉族地主阶级和劳动人民抗清势力活动的中心;在经济上江南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之发达,经济之繁荣富庶居全国之首,“东南财赋,甲于天下”,“天下之有吴会,犹如富室之有仓库。”源源不绝的大批漕粮,从江浙沿大运河北运,供给京师的需要,大量的征银,成为国库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江浙两省丰盈的钱粮成为封建国家的经济命脉;在思想文化上,江浙历来被称为文物之邦,汉族的名士、学者辈出,图书资料丰富,明末清初又涌现出一批具有反封建专制思想的学者。 同时,江浙两省的河工、海塘工程非常重要,每年耗费国库大量开支,直接关系到当地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稳定。乾隆是我国封建历史上少见的一位才华卓越、讲究务实而且具有治政雄心的君主。他登位后事事效法康熙,集全国大权于一身,政事无论巨细均亲加过问,日夜勤于政事。为了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他以“皇祖”康熙为榜样,巡行江南,了解治政的得失,总结统治的经验,决定各种政策和措施,以便巩固和加强清王朝的统治,促进满汉地主阶级的联合,进一步发展封建经济和文化,另外也是为了欣赏“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江南秀丽景色和丰盛文物。从总的来说,乾隆南巡的目的是积极的。 第一次南巡,是从1751年农历正月十三日开始。这次南巡作了一、两年的准备,同行的王公大人、侍卫官员、兵丁仆役等共2000多人,使用船只1000多艘。为了维系民心、取得汉族士绅对清政府的支持和拥戴,乾隆帝下令将沿途的直隶、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所经州县当年应征额赋蠲免十分之三,其中受灾歉收地区蠲免十分之五;江宁(南京)、苏州当时同为江苏省省会,杭州为浙江省省会,是皇帝巡行驻跸之地,三城和附郭诸县当年应征地丁银两全部蠲免。 每到一处,乾隆均接见当地的官员、士绅,阅读地方官进呈的方舆图说和古迹名单,了解当地的治政情况、历史沿革、地理位置、人文风俗、古人题咏、本朝事迹,参观考察重要的工程、厂房、名胜古迹,祭祀历代的汉族的帝王、名人的祠庙和坟墓,决定当地的一些重大的政事。乾隆一行到达江苏的清口(今清江市)后,渡黄河,详细阅视了河工。治理黄河,是当时的一大工程。乾隆阅视了河工后,谕令河道总督高斌:“朕经过淮安,见城北一带内外皆水,虽有土堤为之防御,而人烟凑集之区,设经异涨,其何以堪?甚觉怵然。亟应改建石工,以资保障。”在巡行南方的归途中,乾隆又视察了当年康熙多次视察过的地方,天然坝、蒋家坝,亲自筹定洪泽湖的五坝水志。 天然坝位于洪泽湖的尾部,夏秋水涨,开坝泄流,居民常受其灾,冬天雨少,黄河浊流往往经坝倒灌入湖,当地居民常以开坝为患。而河臣往往不顾民意,将开坝作为防险的法宝。乾隆亲临高家堰视察后,谕令“天然坝断不可开,夫设堤为卫民也,设堤而民仍被其灾,设之何用?若第为掣流缓涨,自保上游抢险各工,而邻国为壑,田庐淹没,弗复顾惜,此岂国家建立石堤保护生灵本意耶?为河臣者固不当如此存心也。 天然坝当立石永禁开放”。高家堰原有三座坝,洪泽湖水赖以蓄泄,他接受了河道总督高斌的意见,决定在原有的三坝外再添筑了两座坝,五坝分别命名为仁、义、礼、智、信,当仁、义、礼三堰过水三尺五寸还不足以减轻水势时,才相继开放智、信两坝,以保证堤防和下游河床的安全。乾隆又谕令:“高堰石堤至南滚坝以南,旧用土工石堤,有首无尾,形势不称。 应自新建信坝北雁翅以北一律改建石工,南雁翅以南至蒋家闸,水势益平,则石基砖稳,如此方首尾完固,屹如金汤,永为淮扬利赖。”乾隆非常重视植树对固堤蓄材的作用,他特别谕令高斌:“沿堤柳株稀少,著于堤面堤坡坡宽空之处,多为栽种,该管官员加意培植,俾之畅茂,庶堤工既资巩固,而工料亦得有备。”乾隆继承了康熙治政务实的传统,对这样重大的工程亲自调查勘察,重视民间的意见,作出比较正确的决断,是可贵的。乾隆乘船沿运河经扬州、镇江、丹阳、常州,到达江苏省省会之一的苏州,一路上游览了各地名胜风景,又经嘉兴、石门到达杭州,在观潮楼阅兵,亲临敷文书院,遍游西湖名胜,渡钱塘江后至绍兴祭大禹陵。在苏、杭两地,乾隆鉴于“群黎士庶踊跃趋近,就瞻恐后,绅士以文字献颂者载道接踵”,谕令内阁对上献诗文者进行考试,选拔真才。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