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历史小说 > 千古奇帝宋徽宗 >  上一页    下一页
一一三


  种师道制订了作战计划。计划中让熙河路宣抚使姚古领陕西兵会同河朔兵将,进屯浚州敌后,切断金兵退路;秦风路宣抚使种师中(师道之弟)领兵至汴京,与汴京军将合力反击。敌军进退两难,或败或走,我军定能获胜。这一计划与李纲不谋而合,皇上与大臣们也表示赞同。计划决定于二月初六日发动攻势。姚平仲当时任宣抚司都统制,想占有头功,独自奏禀皇上,说自己愿领兵万人夜劫金营,力争生擒二太子宗望。皇上早就听说姚平仲骁勇果敢,长期被童贯压制,立即同意他的请求,并面允事成之后赋以重任,封为节度使。谁知金兵有备,劫营未能成功。姚平仲怕种师道以违反军纪罪惩办他,黑夜中单骑逃走,后来不知下落。宗望遣使责问,李邦彦称劫营是李纲和姚平仲的违纪行动,并非皇上的意图。他建议逮捕李纲,送往金营谢罪,又诬称亲征行营司和陕西勤王的兵马已全部被歼灭。结果李纲和种师道被罢官,亲征行营司也被撤销。

  李邦彦、王孝迪、蔡懋等人终于把李纲与种师道赶下了台,正在洋洋得意。太学生陈东与书生千余人,最早获悉这一消息,他们联名上书,到宣德门前请愿。请愿书中陈述李、种两人素怀忠义,这次抵御金虏功勋卓著。姚平仲私自去劫营,他俩事先并不知道,事后又进行补救,劫营只损失一千多人,不应该被罢官。而李邦彦、王孝迪、蔡懋等人是卖国奸贼,应受到制裁。京城百姓闻讯赶来,几十万人填塞御道和街巷,呼冤声震天动地。当时李邦彦等奸臣正退朝,军民拥向前去,愤怒声讨,幸亏他们的马快才得以逃脱。开封府尹王时雍提出逮捕陈东入狱,殿帅王宗濋以为民心所向,不能触犯众怒。皇上派吴敏、耿南仲去劝告太学生,但人们不听也不理。最后只好派内侍召李纲、种师道入宫,皇上见李、种两人心情不安,抚慰再三,立即恢复了他俩的官职。军民们见正义得到申张,保卫京城的大权仍然掌握在可靠的人的手里,才逐渐散去。

  震慑于众怒,李邦彦、王孝迪、蔡懋都被罢官,改由徐处仁任太宰,吴敏任少宰,李纲任知枢密院事,耿南仲任尚书左丞,李棁任尚书右丞。此后各地来的勤王大军,云集于汴京四郊,姚古率领的陕西兵也将到达滑州。金兵右副元帅宗望更加忧惧,在得到宋国主割让太原等三镇的诏书和以肃王赵枢为人质之后,不等到犒师的金银缴足就匆匆撤退了。按照李纲和种师道等人的建议,要在沿途不断地狙击金兵,而皇上怕得罪金国,严令加以禁止。金兵顺利地满载而归,深悉宋主懦弱无能,宋军不堪一击,此后也就想常去常来,予取予求。

  汴京保卫战的胜利,全国上下欢欣鼓舞。而远在镇江静观待变的蔡攸和童贯,却如晴天突闻霹雳,预感到大难即将临头。太上皇的感情则比较复杂,嗣皇帝能守住京城和宗庙,他当然无比喜悦,甚至为之感到骄傲!扪心自问,自己也觉得十分惭愧,一个好端端的大宋王朝,被自己治理得干戈并兴,天怒人怨,最后不得不痛下罪己诏,宣告自己垮台。然而时过境迁,现在又觉得当时为了逃命而匆匆禅位,犯了很大错误。在位称帝,有无比的尊严,最高的荣誉,国家的大事都由自己一言而定,王朝所拥有的一切,都属于个人所有。而现在这些最为宝贵的东西,都归少主所有了。自己今后说话做事,反而要看少主及其心腹的脸色,不知会落得个什么样的下场。太上皇心里越想越烦恼,不知如何是好。

  正在此时,蔡攸与童贯前来禀报从汴京城传来的种种消息,更使太上皇愁上加愁。三个人密商善后之计,蔡攸说:“上皇要吸取唐玄宗从蜀中返回长安的教训,现在应设法西巡或南巡。”

  太上皇答道:“金兵已退,如要再出巡就没有正当的理由!”

  童贯笑着说:“要找理由不难,太上皇好道,可依据周穆王西巡会王母娘娘的故事,说是西巡寻道!”

  太上皇沉吟许久,总觉得理由还是不充分。三个人商议再三,最后终于想出个好主意,那就是借口去毫州上清宫烧香,然后到洛阳故宫养老,由蔡攸、童贯二人任行宫使,这样可以不受朝廷和少主的控制。

  在汴京受围时,太上皇让蔡攸等人切断东南六路与少主的联系,截留了路经扬州、镇江、泗州等地的勤王之师和粮米,致使天下纷纷传言:两个朝廷并存,臣民无所适从。金兵退后,太上皇屡次致书,干涉朝政,提出应让太上皇后居住在禁中,京城人都以为太后将要垂帘听政。现在太上皇又要西去洛阳,势必引起少主和执政大臣的注意。

  太学生陈东等人上书,揭露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李彦、朱勔的弥天大罪,称之为“六贼”,请诛之以谢天下。少主想让开封府尹聂昌改任为东南发运使,带人南下,伺机诛灭蔡京、蔡攸、童贯、朱勔等人。李纲密奏道:“聂昌果敢好杀,如不辱使命,势必会惊动上皇;如图谋失败,这些权奸必然挟制太上皇去东南或蜀中,那时陛下将怎么办?”皇上认为李纲言之有理,就问此事应如何处理。

  李纲说:“依臣之见,应取消聂昌此行,下诏公开贬谪蔡京等人,这些人祸国殃民,人心丧尽,贬谪他们是罪有应得,届时上皇也会主动地与他们疏远。陛下则应派使臣,奉迎上皇和太后回汴京,以尽孝心。”

  少主听从李纲的建议,贬蔡京于海南儋州,行至潭州病死。贬童贯于英州,遣使于途中斩之,首级用水银浸渍不腐,送至汴京,悬于开封府衙前。贬王黼于永州,贬朱勔于循州,均于途中杀之。宦官李彦、梁师成,佞臣蔡攸、蔡翛均赐死。他们的子孙也都窜逐到远恶州郡。为害酷烈、长达二十六年的“六贼”之祸,总算消除了,可惜的是为时已经太晚了!

  二月二十日,奉迎上皇和太后回汴京的专使李纲,带着皇上的御书和赏赐行宫官员的礼物,到达上皇驻跸的南京。李纲转述了皇上心念父皇和母后之情和欲以天下财赋奉养之意。上皇深受感动,老泪纵横,称赞皇帝仁孝,天下皆知。又称赞李纲守御京城立下大功,再三慰劳。上皇问道:“虏师撤退时为何不追击?”

  李纲答道:“因肃王枢在金营中,皇上不许追击!”

  太上皇说:“处事要以宗社利益为前提,岂可因小失大!”接着又询问:为何追赠司马光为太师?为何废除禁止元祐党籍、元祐学术的政令?为何重新起用宗泽?以及为何折毁夹城、堵塞复道等等。

  李纲逐一进行解释,说司马光等人深得民心,追赠和起用人员是本着上皇《罪己诏》的精神。至于拆毁夹城之类,旨为防止奸细窥探。皇帝仁孝小心,惟恐处事有违上皇之意。李纲也劝上皇以宽大为怀,宜褒奖皇帝守卫社稷之功,一些小事情无须操劳。

  太上皇听后消释误解,宣布不去亳州烧香,也不去洛阳居住,准备起驾回汴京。四月初三日,太上皇一行从宋门进入京城。士民们夹道观看,只见上皇头戴栗玉并桃冠、白玉簪,身穿赭红羽衣,一望就可知是道君皇帝。皇上在宜春苑迎驾,送上皇入居龙德宫,送太后入居宁德宫。宁德宫由前撷景园改建而成。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