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历史小说 > 千古奇帝宋徽宗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九七 | |
|
|
农民起义军领袖方腊,又名方十三,家住青溪县万年镇碣村。从县城乘船沿着新安江向西北溯流而上,两岸群峰束峡,林木茂密,船行六十里就到了万年镇。镇在江的东岸,岸边有较为广阔的平川。镇的西南边叫梓桐,东北边叫帮源,处处岸壁峭拔,山谷幽深。碣村就在帮源的群山之中,离开歙州地区只有二三十里,源于歙州的新安江流经村边。 方腊少有大志,痛恨国家受到外族的侵扰,痛恨朝廷腐败不堪,很想为国为民出力,于是就发奋读书,刻苦练武。他中等身材,额阔面广,眉浓眼明,鼻高而竣。颔圆而厚,气宇轩昂。曾有术士给他相面,说将来贵不可言,他也以此自负。他的武术师父姓汪,来白陇西地区,身材魁梧,眼窝较深,自称是回回人,摩尼教的传教士,云游四方布道,寻访天下豪杰,人们称他为汪七佛。方腊虽没有皈依摩尼教,但从师父那里学得了武艺和韬略。赞赏摩尼教崇拜光明、崇拜日月、以及法律平等、人无高下之分等教义。 宣和初年,青溪县连遭水旱灾害,百姓缺衣少食,而知县陈光却不顾百姓死活,仍然苛征暴敛,督促百姓采挖花石,如有违抗就严刑拷打,投入牢狱。方腊同情乡亲,对贫苦无依者常常接济。他家有漆树园,所产全部被官府掠夺,更是义愤填膺。 他决心鼓动穷苦乡亲起义,杀牛备酒,宴请附近青年豪杰一百多人。他的师父汪七佛也参加了盛会,只是遵守教规不食酒肉而已。饮酒数杯后,方腊起身说道:“现在赋役繁重,官吏敲榨勒索,百姓种地养蚕所得已满足不了他们的贪欲,连大家靠着活命的漆树竹木产品也全部夺走,残暴到这种地步,你们能甘心吗?” 众人齐声回答:“不能!” 方腊又说:“当今皇帝大造宫殿和园林,大量采运花石,喜爱声色犬马,每年又向辽国和西夏奉送银绢一百多万两匹,这些都是天下百姓的血汗!而百姓一年辛勤劳动,妻儿挨饿受冻,连求吃一天饱饭也不可得,这样的苦日子,大家想想应该怎么办?”他说得悲愤交加。声泪俱下。 众人也同仇敌忾,异口同声说:“愿意唯命是从!” 接着方腊说:“三十年来朝中的忠臣元老几乎都贬死了,现在朝中掌权的都是一些邪恶的小人。他们只知道用享乐、美女和大兴土木来迎合皇帝,从不关心民生疾苦。东南各路的百姓长久困于赋税和花石纲,如果大家能仗义而起,四方必然闻风响应。十天之内可以集合几万人马!起事之后,州县官员要研究商量,会拖延一两个月。朝廷得到申报,又要反复拖延,等到发兵南下,至少在半年之后。而我们占领江南各路,最多只需一两个月。朝廷赋税、丝帛和粮食,大多出于东南,失去江南之后必然酷取于中原,中原百姓忍受不了也会发生内变,西夏、辽国也将会乘虚而入,到那时朝廷腹背受敌,必然覆灭。我们只需守住江南,轻徭薄赋,让百姓安居乐业,四方必然来朝,十年之内,一定能统一全国。相反的,如果我们听人宰割,胸无大志,只能死于贪官污吏之手。请大家考虑我提出的这个起义总计划!” 众人受到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的鼓舞,都欢声雷动,都说与其当饿死鬼、屈死鬼,还不如拼死一搏!说不定能打下天下,人人都当个好官、清官,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于是大家推举方腊为新的君主,号为圣公,建元永乐。他的妻子邵氏为后,儿子亳二为太子。又以方肥为国相,汪七佛、陈箍桶为军师,童大古、童小古、方百花等人为将军。官吏将帅,用头巾的颜色作为标志,自红而上共分六等。 方肥又名方五,是方腊的堂兄,粗识文字,老成持重。陈箍桶,处州人,方腊的道友,擅长道法道术。童氏兄弟是邻村童家店人,都长得铁面神眉,虎头燕颔,双眉四角有寒光,威风凛凛,令人望而生敬。他们家本来富有,与方腊一起跟汪七佛学武艺,性情豪爽,扶弱济贫,家产花光之后,就参加了起义。方百花是方腊的妹妹,随哥哥一起学武艺,是女中豪杰。 在讨论起义总计划时,陈箍桶曾提出:“先占领睦州、歙州,杀当地贪官以立威,开仓济贫。然后长驱直入,渡过长江,与宋江统率的起义军相呼应,广结人心,直捣汴京,把昏君打个措手不及!” 方腊、汪七佛未加采纳,说义军的根基在两浙,各地已有准备。而汴京设防甚严,难攻难守。当时曾有人问陈军师为何以箍桶为名?他说道:“天下之势,就像一片片桶板,能箍就成桶,不能箍就散离。” 直到以后起义失败,他在就义前仍然说:“杀身成仁是为人的本份。只可惜圣公起事时未能听取我的建议,只想划江而守,只敢要一半桶板,所以就箍不成桶!”几百年后,历史学家在讨论方腊起义失败时,也颇有人赞赏陈军师的见解! 帮源的地主方有常探知方腊密谋起义的消息,认为这是立功晋升的好机会,就派儿子进城向知县陈光密告。义军闻讯后就杀了方有常全家,只有一子逃脱。既然开了杀戒,方腊知道官军定会来围剿,必须赶快把青壮年编成队伍,准备好武器。山里人并没有真刀真枪,只有打猎用的土弓箭,砍柴刀斧,种地锄头。铁器历来归政府专卖,价格昂贵,为数极少。好在山中有的是竹林,义军们就伐竹削成刀枪,用桐油浸渍后锋利无比。 过了几天,县尉带领本县厢兵、弓箭手共三百人来碣村,想捉拿方腊及其同伙归案。他们走进碣村外的箭门山,此山挺拔陡峭,山脚下是滚滚溪流,只有山腰间有条小路可通内外。这些平时鱼肉乡民的官兵,正在想着进村后如何乱捕乱杀,奸淫掳掠,却未料到山民们已经严阵以待。牛角号声响起,众人手拿土制武器像猛虎一样从树丛中直扑下来,把官兵们团团围住,不到一个时辰就把他们杀得片甲不留。官兵们的血染污了箭门山,于是此山就有了血污岭的别称。 青溪知县陈光、睦州知州张徽言闻讯后惊恐万状,连忙向两浙路作了呈报,请求急速救援。两浙已二百多年未经战火,百姓安享太平,不识兵戈。全路共有军州十五个,总共驻有步军一万九千人,除了驻防、差使之外,能机动作战的兵力还不到半数。 十一月末,两浙路都监蔡遵、颜坦想迅速扑灭起义的烈火,就亲率步军三千人前往镇压。方腊与汪七佛决定在清溪县城西边的息坑迎战。此地是梓桐、帮源的门户,山岭峥嵘倚天立,鸟飞难过壁,千丈深坑飞湍流,处处布满槎牙怪石。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