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历史小说 > 千古奇帝宋徽宗 >  上一页    下一页
三〇


  皇上本是乘兴而来,想与皇后共商享乐之计,想不到仍是话不投机,反而引出一番陈旧过时的大道理,心中真不是味。但他是皇上,天生就是对的,当皇帝就是应当享乐。《洪范》是天地之大法,王荆公、蔡丞相都是名相,难道还能有错?难道还不如这个文化不高的二十刚出头的小女子?既然她不识抬举,那我就去找别的妃嫔。皇上想到这里就恼怒地起身走了。

  皇上与皇后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而与郑红梅、王芙蓉的情爱则越来越深了。宋代后妃制大致上与隋唐相同,今皇上好色,名位略有增添。皇后之下有四妃位: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妃位之下有十六嫔位:贵仪、贵容,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昭仪、昭容,修仪、修容、修嫒,充仪、充容、充嫒。嫔位之下有五世妇位:婕妤、才人、贵人、美人、夫人。以下为宫女、御女、采女等。各个等位人数可多可少,总计此时后宫约有六千人。在前后三年中,郑红梅由才人越次加封为贤妃,王芙蓉由才人越次加封为修容了。人称她两人盛宠冠后宫,尤以郑红梅为最。

  皇上好书画,喜诗文,深谙音律歌舞,精于各种游艺。这位对精神生活有多方面追求的国君,需要在后宫中寻找知音。而郑红梅一则天姿国色,庄重典雅,有相当的礼教修养,二则博古通今,懂得琴棋书画,机智活泼。这样她就成了皇上的知音,政务之暇常同游共乐。

  阳春三月,御园中万花齐放,蝶乱蜂忙,他俩游遍芳丛,饮酒作乐,以诗相唱和。在清秋季节,常在亭阁置酒,遥赏上林红叶、槛前黄菊。也常灯下品茗长谈,仰望一轮明月,千里清光。从长谈中,皇上发现她温然如玉,别有慧心,不像王皇后那样,一开口就是陈旧的大道理。她有时也有规劝之意,常常通过谈论诗文、评价历史人物、鉴赏书画时委婉地提出,不露锋芒,使人欣然接受。相处的时间久了,皇上深深懂得;他的这位心上人之所以摄人魂魄,不仅是由于有天仙般的容貌,更重要的是她有清新脱俗的气质和相当的学识素养,还有一颗善解人意、谦逊自持的心,比起她来,皇后就差得太远了。后宫佳丽六千人,但真正理解他这个多才多艺的皇上的人,也许只有郑红梅了。

  与红颜知己共度青春的、豪华的岁月,那是动人的,令人羡慕的。皇上把这甜蜜的生活写成诗,这些诗先在宫中传唱,接着又传到宫外,商贾见有利可图,就镂刻印行,称为《御制词章》。引得人人争购,京城纸价也一涨再涨。以后越传越远,海内风行。其中有十首尤为脍炙人口:

  桃花香腮玉作肤,飘飘云缕曳衣裾。
  妇功奇丽皆能事,一种心勤是读书。
  销金花朵遍轻罗,翦作春衣赐下多。
  斗薄只贪腰细柳,夜闹无奈峭寒何?
  碧纱窗薄晃朝曦,睡起心情不自持。
  妆饰尚慵临曲槛,却教鹦鹉念新诗。
  小院风柔蛱蝶狂,透帘浑是牡丹香。
  主人不向闲庭看,孔雀双眠宝砌傍。
  红药栏边晚吹轻,玉肌人醉撷芳英。
  春衫旖旎香初放,却嫌东风太有情。
  洞房春晚惜花残,满地红英织锦端。
  想见惜芳情意切,更收香蕊掌中看。
  初夏圆荷点翠钱,螭头清溜玉溅溅。
  惜芳归处随雕辇,半醉嫔妃堕珥钿。
  象榻冰盘四面凉,风摇槐影蘸莲塘。
  玉颜一枕游仙梦,谁觉炎天畏日长?
  缓步宫花夜漏清,廓然天宇月华明。
  凝眸望极无纤翳,唯有银河一练清。
  月色凝辉照胆寒,水晶宫里望中宽。
  一声长笛来天际,谁学龙吟出指端。

  《御制词章》中收录诗有数十首之多,其实中间有几首是郑红梅之作,但她不便出面申明,后世也就无法考证。词章集中还刻有越次晋升郑红梅为妃位的诏书,是皇上亲自所作,赞美她“家世良显,适为君子之好逑”,“天赋美德,并无谋私之言行”。皇上准许此集的刊行,固然是对爱妃的恩典,也是想带头振兴文坛。自从绍圣元年新党重新掌权之后,就指斥诗赋是元祐学术,对经术极其有害。在朝的老文人不愿写或不敢写诗,新进入仕途的文人不会写诗。擅长诗赋的诗人都已流放到岭南和江南,他们以诗言志,抒发愤懑,但都是偷偷地写,外人见不到。皇上想起,元祐年间的诗文可与唐代的开元、元和年间相比美,而现在的文坛则是冷冷清清,鸦雀无声,这可不是盛世气象。他想用自己的情歌,带头冲破这沉闷的窒息的气氛。

  《御制词章》的风行,大大加强了郑红梅在宫中的地位,使她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她的父亲郑绅、堂兄郑居中也沾恩叨光。郑绅实际上成了国丈,郑居中也升为中书舍人,俨然以国舅自居。京都名流显贵,都争着攀附这二位皇亲国戚。当然,沾光是相互的,没有前丞相的乘龙快婿、京都豪富郑居中的支撑,出身贫寒的郑红梅怎能变为“家世良显”?

  自从即位之后,皇上感到事事称心。他一呼一吸,可以成为臣民们的祸福;一喜一怒,可以使天下变炎凉。但有一件事却很不如意,那就是在好几年中,他的嫔妃们生下了许多公主,而皇子却不多。赵氏虽是天潢龙种,但嫡系人丁并不兴旺。皇上从开国的太祖数起,他有四子,两个早亡,两个死于非命。接下来是太宗,生有九子,其中八个早死或得狂疾。真宗六子,四个夭折。仁宗三子,皆未成长,英宗是过继之子。父皇神宗,卒于壮年。哥哥哲宗死后无嗣。列祖列宗,常为早丧和皇嗣犯愁,都想多多得皇子。历代太医局的御医们,都集中力量来研讨如何医治这皇室遗传的老病,研讨了一百四十多年,仍无多大进展。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