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历史小说 > 女人慈禧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九四 | |
|
|
又过了4天,慈禧太后在乾清宫西暖阁,再次召见经筵大臣,十分诚恳地对他们说:前日归政之旨,乃历观前代母后专政,流弊甚多,故急欲授政,非推诿也。诸臣以宗社为辞,余何敢不依?何忍不依乎! 有了同治年间的教训,大臣们谁也不敢多言。最为痛苦和失望的,是年轻的皇帝,他以为自己亲政以后,可以大展宏图,有所作为,清除朝政中的污泥浊水,整顿吏治,加强国防,让古老和沉重的中国,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想不到的是,大臣们惧怕皇太后,在皇帝亲政前夕,纷纷提出训政数年、从容授政等主张,特别是父亲醇亲王,竟然跪求皇太后训政,甚至提出永照现行规制的荒唐想法,而且,居然还被皇太后一眼看中! 光绪皇帝失望极了,在皇太后召见时一直保持沉默,回到自己的宫中,不停地来回踱步,想像不出怎么会和这样一群人共存在这个世上?怎么会和他们共同面对子民百姓共创盛世?他们这样懦弱,这样无能,怎么可能成就事业! 师傅翁同龢看着年轻的皇帝如此气盛,不满之情全写在脸上,忧心如焚。他知道慈禧太后的厉害,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也知道,大臣们都知道,难道光绪皇帝在她身边生活了这么多年,他还不知道?皇帝也许知道,但他太年轻了,不知道许多事情的背后将意味着会有什么不测发生。 翁同龢面见皇帝,极力劝慰他。 翁同龢写道:力陈时事艰难,总以精神气力为主,反复数百语,至于流涕。上颇为之动也。 翁师傅特别提到,数日来,皇帝一直保持沉默,实在太外露,太危险! 在慈禧太后表示俯允训政数年的前一天,翁师傅建议光绪皇帝一定心悦诚服,尽快请求太后训政。翁师傅写道:于上前力陈一切,请上自吁恳,或得一当也! 光绪皇帝十分固执,心里不痛快,从来就不会虚伪地装着高兴。既然亲政了,他不愿意太后训政,就决不会自己装着高兴,恳请太后训政! 慈禧太后不管这些,照着自己的设想,瞒天过海,偷天换日。 她随即发布懿旨,向天下宣称:数日以来,皇帝宫中定省,时时以多聆慈训,俾有禀承。再四恳求,情词纯挚。 面对这样的谕旨,光绪皇帝哭笑不得:这女人怎么什么都敢说? 这天夜里,电闪雷鸣。翁同龢忧心忡忡,写道:自戌初到子正,千雷万霆,旋转不已,雨如翻天浆,不啻癸未六月也。吁,可怕哉! 礼亲王世铎等人奉旨,很快完成了一个《训政细则》,确认了皇太后在王朝中的最高权力,除祭祀、问安礼仪依照垂帘听政的旧制外,其余全是新政,主要条款如下: 一、凡遇召见、引见,皇太后升座训政,拟请照礼臣会议,暂设屏纱为障; 二、中外臣工递进请安折,恭照现式预备,奏折恭照现式皇太后、皇上顺序书写; 三、近年各衙门改归验放、验看、开单、请旨及暂时引见人员,拟请循照旧制,一律带领引见,仍恭候懿旨遵行,排单照现章预备; 四、乡试、会试及各项考试题目,向例恭候钦命者,拟请循照旧制。臣等进书恭候慈览,择定篇页,请皇上钦命题目,仍进呈慈览发下,毋庸奏请派员拟题。 五、内外臣工折奏应行指示者,拟照旧制,均请朱笔批示,恭呈慈览发下。 慈禧太后看了《训政细则》,看了这么多规定,特别是一切奏章都要恭呈慈览发下,她当然喜出望外,立即批示:依议!意思是:照此遵行。 这样一来,年轻的光绪皇帝,虽然亲政了,只是名义上的皇帝而已,他什么都做不了,一切都要请示太后允准才行,实际上还不如一个大管家。 光绪十三年正月十五日,钦天监奉命选定的大吉之日,光绪皇帝正式举行亲政大典。 这一天是慈禧太后选择的大吉日子,她的心情极好,就像这一天的阳光一样,格外灿烂,蓝天之上纤尘如洗。 光绪皇帝没有表情,心事重重。 皇帝的师傅翁同龢,高兴大于忧愁,他这样写道:晴朗无风,竟日天无纤翳,入夜月如金盆,入春第一日,亦数年来第一日也! 这一天黎明,光绪皇帝一身礼服,在大臣、侍卫的簇拥下,太监提着灯笼,排着仪仗,前往神武门外的大高殿、寿皇殿,拜谒列祖列宗。然后,到慈宁宫,亲率文武百官,向慈禧太后行拜谒礼。再前往太和殿,接受百官朝拜,颁诏天下。 帝师翁同龢十分兴奋,写道:天颜甚精彩也!天颜甚怡,气象开展也! 亲政之后,慈禧太后依旧掌控着大权。光绪皇帝常常深居简出,隐身于书房之中独坐。皇太后召见时,他常表现出烦躁和不满,读书也是心猿意马,经常无故旷课。 师傅翁同龢十分忧虑,心中感叹:皇帝智勇俱困,奈何!奈何! 立春是个重要的日子,皇帝到先农坛,亲行耕籍礼。光绪皇帝心不在焉,烦躁不安。师傅翁同龢一再提醒他:一切典礼,当从心上出。否则,非虚即伪,而骄情且生矣! 光绪皇帝的表现,慈禧太后看在眼里,放在心上,一清二楚。 四月初三日,慈禧召见帝师翁同龢,温和地说:书房讲课,要多讲多温。诗论当作,亦宜尽心规劝。书房之事,由你等作主。退后还朝,由我主之。我常恐对不起祖宗,一直诸事竭尽心力!说到动情处,慈禧太后满脸是泪。 光绪皇帝亲政的这一年,京师、直隶大旱,农业欠收。河南黄河决口,千里沃野,一片汪洋。正式训政的慈禧太后,一再派员到醇亲王府催要巨款,加紧修复三海和颐和园;还特派李莲英视察南海工程,加快工程进程。至于天灾,不予理会。 太后训政之后,宫里开始筹办光绪皇帝的大婚。 11 光绪皇帝亲政后,慈禧太后认为下一个最重要事,就是光绪皇帝的大婚。 光绪十三年十二月初八日,慈禧太后发布懿旨,筹办皇帝大婚。 光绪十四年正月十七日,太后再下懿旨,宣布户部拨银500万两,用于皇帝大婚。 大臣们正为皇帝亲政之事办得不死不活而忧虑之时,皇太后又要筹办大婚,还要拨如此巨资!真有点疯狂。太后真的不知道国库空虚? 五月初八日,慈禧太后正式宣布:皇帝大婚典礼,著于明年正月举行。 按照惯例,皇帝大婚之后,就标志着要归政。太后再不情愿,也要归政。同治皇帝大婚之后,即行亲政,就是先例。 可是,光绪皇帝情形有所不同:慈禧太后先做好了准备,安排好了训政,就是在皇帝亲政的名义下垂帘听政。训政之后为皇帝大婚,慈禧决意按照自己的意图好好地选择皇后。慈禧知道,东太后已经走了,宫中、府中,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即使大婚之后的归政,也不在话下。 六月十九日,慈禧太后发布懿旨: 前因皇帝甫经亲政,决疑定策,不能不遇事提撕,勉允臣工之请,训政数年。 两年以来,皇帝几于典学,益臻精进。于军国大小事务,均能随时剖决,措置合宜,深宫甚为欣慰。 明年正月,大婚礼成,应即亲裁大政,以慰天下臣民之望。 著钦天监于明年二月内,敬谨选择归政吉期具奏。 两年的训政,慈禧太后对光绪皇帝颇为满意。这道懿旨,说得十分明确:明年一月大婚,二月归政,皇太后不再训政了! 大臣们该高兴了?没有人高兴,因为没有人相信,皇太后会心甘情愿地归政。 帝师翁同龢略感欣慰,他只希望他培养的学生,能够顶天立地,成为一代明君。 光绪皇帝成熟多了,对太后的懿旨,特地发布一道圣谕,表示自己敬仰太后,不敢不遵慈训。 光绪十三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慈禧太后宣布选秀女,为皇帝选后。 经过层层筛选,最后入选者是5人:副都统桂祥之女那拉氏,江西巡抚德馨之二女,礼部侍郎长叙之二女。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