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姚雪垠 > 李自成·第四卷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二五 | |
|
|
圣母皇太后原来知道多尔衮进宫只是为着幼主福临开始上学的事,没想到多尔衮要她屏退左右,以为必有重要军国大事,不宜使宫女闻知,不由得暗暗吃惊,心中问道:“难道就要出兵了么?”等身边没有别人,皇太后顿觉心中不安。她同多尔衮既是君臣关系,又是叔嫂关系,而且最使她感到不安的是她同多尔衮年岁一样,只差数月。二人近在咫尺,相对而坐,更使她的心中很不自在。她听说朝臣中有许多人都害怕多尔衮的炯炯目光,她也害怕。她不是害怕他的权势,而是害怕同多尔衮四目相对。每当她见多尔衮在看她时,她禁不住赶快回避了他的目光,脸颊微红,心头突突直跳。不等多尔衮说话,她首先打破这难耐的沉默场面,用银铃一般的声音问道: “九王爷,要出兵伐明么?听说朝廷上多主张我大清兵先破北京,再一战杀败流贼。可是这样决定了?” 多尔衮在片刻间没有说话。他原来打算先奏明幼主福临如何开始上学的事,到最后提几句眼前的军国大计。他自从执掌朝政以来,既要利用小博尔济吉特氏的聪明才干和圣母皇太后的崇高地位,以及她和清宁宫皇太后在先皇帝留下的上三旗中所具有的别人不能代替的影响,帮助他巩固权力,也要防止她插手国事,日后对他不利。他没有想到,这位美貌的年轻皇太后竟然先问他南下伐明的大事,不觉在心中暗自说道: “皇太后真了不起,绝非一般的女流之辈!” 他看见圣母皇太后面含微笑,目不转睛地望着他,等待回答。他欠身答道: “皇太后身居深宫,抚育幼主,会想到我国应该趁目前这个时机,派兵南下,进入中原,足见太后不忘先皇上的遗志,肯为重大国事操心。不过臣今日进宫,不是为此事……” “我知道你进宫来是为奏明幼主开春后上学读书的事。只是左右并无别人,所以我才问你。虽然朝廷一切军国大事全托付九叔亲王经营,另有郑亲王帮你办理,可是自从我十四岁入宫,先皇帝平日没甚病症,睡到夜间,好端端地归天了,没有看见进入中原的大功告成。在那大丧无主的几天里,要不是你九王爷有力量,有主张,谁晓得这江山落在谁手?还谈什么进入中原,灭亡明朝,剿灭流贼!”说到这里,年轻的皇太后忽然忍不住叹了口气,眼睛红了。 多尔衮以为皇太后是因为想起了先皇帝,寡妇想起亡夫而伤心是人之常情。他劝慰道: “幸而臣当时不使我大清为继承皇位事动了刀兵,伤了元气,所以拉着郑亲王共同拥戴五岁的幼主登极,杀了几个人,痛斥了几个人,安定了大局,才能有今日的太平兴盛局面。要不然,纵然今日机会来到,要想统兵南下,平定中原,谈何容易!” 皇太后回想到去年八月间争夺皇位的事,又不觉深深地叹了一声。她知道太祖爷的大妃纳喇氏,十二岁就侍奉努尔哈赤,到十七八岁的时候,长得品貌出众,又极聪明能干,深得太祖欢心,封为大妃,生下了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个儿子。太祖死后,皇太极继承皇位,说太祖临死前留下遗言,要大妃纳喇氏殉葬。纳喇氏舍不得三个儿子,哭着不肯从命,拖延一天多,胳膊扭不过大腿,只好自尽。在去年皇太极刚死的两三天内,她只怕豪格继承皇位,诡称奉有父皇密谕,要她殉葬。所以在争夺皇位的宫廷斗争中,她不但在宫中为多尔表祈祷,也暗中利用平日同自己的姑母,即中宫皇后的亲密感情以及相同的利害,利用平时在皇太极身边为两黄旗将领们说好话结下的恩信,使这两旗都愿意拥戴幼主,这自然使多尔衮在斗争中得了大益。直到小福临在大政殿登了皇位,受了文武百官朝拜,年轻的圣母皇太后才解脱了为先皇帝殉葬的恐惧。 然而她当时的害怕心情,不曾对任何人流露丝毫,更不愿多尔衮知道。事后,当身边的一位心腹宫女提到那一段艰难日子的时候,圣母皇太后十分坦然地含笑说: “去年皇上虽然只有五岁,我倒并不担心。他能做大清国的皇帝,原是出自天意,就是大家常说的真命天子。你忘了么?我生他的时候,忽然满屋红光,你曾看见,一条龙盘绕在我的身上,你怎么忘了?” “是,是。奴婢没有忘记。”这位聪明的心腹宫女,不仅不敢否认曾有此事,而且有意将这编造的故事在宫中传扬开了。 此刻小博尔济吉特氏的心中很不自然,不愿意多尔衮在她的宫中逗留太久,打算赶快同多尔衮谈谈小福临开春后读书的事便让他离开后宫,然而一种想知道军国大事的强烈兴趣迫使她不由得问道: “听说流贼正在向东来,声言要攻占北京。九王爷何时出兵南下,抢在流贼前边先灭明朝?” 多尔衮本来不想同圣母皇太后多谈论军国大计,防备她渐渐地干预国政。但是一则皇太后所询问的事正是他作为辅政王应该回答的,二则皇太后的年轻貌美使他暗中动心,三则他极欲在率兵出征前将他的辅政王的名义改称摄政王,而今日正是试探圣母皇太后意见的时候。以上这三种心思混合成一种奇妙的力量,使他直视着皇太后的一双眼睛,决定将他新近的决策告诉皇太后。正在这刹那之间,小博尔济吉特氏装作听一听室外是不是有人声,稍稍地回避了他的眼睛。小博尔济吉特氏的这一着若有意若无意的回避,使她的庄严、高贵的神态中含有妩媚。多尔衮对她不敢有亵渎之想,但同时不能不有点动情。他欠身说道: “太后,自从正月间流贼渡过黄河,到了山西境内以后,我朝大臣纷纷议论,建议应该赶快出兵南下,当时臣也拿不定主意,一时不敢贸然决定。目前我朝大臣中最有深谋远虑的莫过于范文程与洪承畴二人,最熟悉流贼情况的莫过于洪承畴……” 皇太后想起来她在两年前往三官庙送人参汤的旧事,嘴角流露出一丝微笑: “洪承畴有何建议?” “经过臣与洪承畴多次在睿王府秘商大计,臣看出来洪承畴胸有韬略,非一般文臣可比,勿怪先皇帝对他那么重视!先皇帝当时想尽一切办法使洪承畴投降,曾说我国要进入中原需要像洪承畴这样一个引路人。臣近来才相信先皇帝说得很是,很是。” 圣母皇太后在心中说:“只要他忠心降顺,不枉我佯装宫女,亲去三官庙的囚室一趟!”但这话她没有说出口来,只是用轻轻的声音问道:“洪承畴可赞成我大清兵趁流贼尚在远处,先去攻破北京城么?” “他一开始就不赞成。” “噢,我明白他的心思!” “太后如何明白?” “洪承畴虽然投降我朝,但是他与范文程毕竟不同。范文程虽是汉人,却是世居辽东,土生土长的辽东人,也没有吃过明朝俸禄。洪承畴是福建人,二十几岁就中了进士,步入仕途,一步一步升迁,直到任蓟辽总督,挂兵部尚书衔,成为明朝的二品大臣。所以纵然他降顺我朝,也不会干干净净地忘记故国,忘记故君,所以他不肯亲自带引大清兵攻破北京,灭亡明朝,一则他良心不忍,二则他也不愿留下千古骂名。九王爷,你说是这个道理么?” 多尔衮暗暗吃惊,没有马上回答,心中想道:“皇太后真是聪明过人呀!以后既不能将朝中大事一概瞒她,但也不能让她于预朝政!” 圣母皇太后见多尔衮没有立刻回答她所关心的问题,也就不急于再往下问,另外找一个题目,含笑说道: “我虽是妇女,也略知中国故事。目前皇上幼小,不能亲自治理朝政。九王爷今日地位,如同周公辅成王。在我们大清国中,辅政工与摄政王只是称呼不同,说到底,都是代皇上处理军国大事,所以辅政也就是摄政。是这样不是?” 多尔衮近来心中明白,中国历史上所谓摄政与辅政大不相同。辅政同时有两位或两位以上;摄政只有一位,有天子之权而不居天子名。多尔衮听了圣母皇太后的这几句话,很合自己心意,尤其将他的辅幼主比为“周公辅成王”,最使他满意。在这之前,群臣中时常将辅政和摄政两种称号混叫,而巴也没有人提到“周公辅成王”这个典故。不料现在竟从圣母皇太后的口中说出! 如果换一个人,听到皇太后说睿亲王的辅政好比“周公辅成王”,他一定会忍不住趁机说出来自己改称摄政王的意见。但多尔衮既是一个心怀智谋的非凡之辈,又习惯于深沉不露。他认为称摄政的事在出兵前一定要办妥,但目前还不到时候。他再一次望着年轻皇太后的眼睛,含笑说道: “皇太后说洪承畴虽然投降了我朝,心中对崇祯仍存有故君之情,可算是看人看事入木三分。其实,先皇帝在世时,何尝不明白洪承畴不忘故君的一些心思?” “你如何知道先皇帝也明白洪承畴怀着不敢告人的心思?”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