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陆游 >  上一页    下一页
一九


  文人狎妓与一般嫖客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是出于精神上的压抑和苦闷而寻求心灵的渲泄与寄托。按儒士的观念,虽然不反对妻妾成群,却把狎妓视为放浪,而落泊文人纵迹青楼,就是有意违逆自己的观念,在这种自我放纵、自我折磨中赢得报复命运的快感。但他们心灵深处仍然是痛苦的。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更多的是慨叹与伤感。柳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也是在科场不得志的情况下的发泄,“奉旨填词”、专为青楼作歌更是对命运、对当朝的无声反抗。陆游心中有怨意,有不平,所以在酒楼歌院放纵行迹,这是对自我也是对时代与命运的一种逆反,要让自己麻醉、遗忘。然而这种麻醉与遗忘只是暂时的,借酒消愁愁更愁,娇音玉颜不解忧,离开了玉壶、名姝,他感到更加空虚。

  《成都行》用大段篇幅写名花、名酒、名姝给人带来的沉醉与欢快,是先扬至极点,再抑至极点,构成情绪的突转,将诗人内心的空虚、悲忧一下子暴露无遗。此诗是采用了古诗中惯用的以离忧写失意,以美人借代理想的手法。还有什么比离开美人或求而不得更让人伤感呢?那就是文人的理想文人的幻梦。

  《成都行》末四句似乎表明诗人的空虚是因为不见美人的尺素书,但实际上,是因为看不到希望,“坐悲新霜点鬓须”,诗人白发又添,怎么能不悲忧?

  陆游在成都没呆多久,乾道九年(1173年)春,即调任蜀州(今四川重庆)通判。他在蜀州仍然很不得意,《初到蜀州寄成都诸友》一诗说道:“流落天涯情欲丝,年来用短始能奇。无材藉作长闲地,有懑留为剧饮资。万里不通京洛梦,一春最负牡丹时,壁笺极与诸公道,罨画亭边第一诗。”无材便长闲,本是因果关系,诗人却说正好借无材而长闲,是对自己的调侃,更隐含有材不得用的激愤;因懑而剧饮,诗人也把这种客观因承变为主观选择,用愤懑来助剧饮,表明诗人是清醒地、有意地借酒渲泄而非浑浑噩噩地在酒中忘世,那么很显然,酒只会助长这种愤懑而不会消融它。“无材”、“长闲”、“有懑”、“剧饮”这类字眼在古诗中是司空见惯的。诗人打破遣词造意的常规,使得它们具有了翻新出奇的表现力,使得语气因之强烈了许多。“万里不通京洛梦,一春最负牡丹时”,更加直接地表现了诗人远离朝廷、不被重用虚度光阴的苦恼和焦虑。牡丹是艳丽的、生机勃勃的诗人却“流落天涯情欲丝”,在这鲜明的对比中,诗人有了最后之叹。

  陆游在蜀州期间有时也去成都,他的行踪反映到他诗中。《自蜀州暂还成都奉简诸公》一诗表明他的心情仍是充满了沉郁与无奈:

  “不染元规一点尘,行歌偶到锦江滨。
  淋漓诗酒无虚日,判断莺花又过春。
  客路柳荫初堕岁,还家梅子欲生仁。
  更须着意勤相过,要信年光属散人。”

  诗人的诗渐渐显出了“老”气,这种“老”不是身衰体朽那样的老,而是意境的浑醇和技巧的成熟。少壮的锐气与字句的锋芒内化为心的沉着与诗的凝重,并且飘逸出几分空灵之韵。

  这年五月,陆游又改调摄嘉州(今四川乐山)州事,家属留在蜀州。

  朝廷没有大动作,四川也风平浪静,生活缺少新鲜刺激,缺乏活力与激情,陆游的心情一如既往地若闷,他也一如既往地以诗酒度日。出游所作的诗中,看不到多少欢快气氛。如《凌云醉归作》:

  “峨嵋月入平羌水,叹息吾行俄至此。
  谪仙一去五百年,至今醉魂呼不起。
  玻璃春满琉璃钟,宦情苦薄酒兴浓。
  饮如长鲸渴赴海,诗成放笔千觞空。
  十年看尽人间事,更觉麯生偏有味。
  君不见葡萄一斗换得西凉州,不如将军告身供一醉。”

  陆游早已被人称作“小太白”,这么多年来“看尽人间事”,才隐隐体会到“李白斗酒诗百篇”的真意不在纵酒也不在放笔,而在放纵、狂抒他的愁怀,宦情苦薄,诗人追慕谪仙的愈沉重愈超然的胸臆,他的诗中也飘出一股落于人间超物外的仙气来。“君不见葡萄美酒一斗换得西凉州,不如将军告身供一醉”,对比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此不复还,”不光句式相仿,也有了李白还共长风去不归的潇洒姿态和奔泄气势。

  《凌云醉归作》末二句的句式自由奔放,这在陆游的诗作中是不多见的。这可折射出他精神上的超脱。

  对世事愈来愈看得开,对世间、人生的所谓理想、信念、道义、规范等等也就愈不以为然,反映到作诗中无论形式、内容同样也少了许多束缚。他的诗越来越能自如地表现他的思想、情绪而文字上越来越少雕琢,却又自然而然地达到工巧。如《独游城西诸僧舍》:“我是天公度外人,看山看水自由身。藓崖直上飞双屐,云洞前头岸幅巾。万里欲呼牛渚月,一生不受庾公尘。非无好客堪招唤,独往飘然觉更真。”律诗一般不重复用词,可“看山看水”这一重复却妙出天然,不可替换,如用“观山看山”或“赏山悦水”,韵味就少了许多。“飞双屐”不仅写爬山之快,更显出心情之畅。“飞”字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是心欲飞自然感到身如飞,所以无心而又极有心地用了这个字。第三联“欲呼”与“不多”一气呵成,向往天空弃绝尘世,在“独往飘然”中进入到审美的自由境界,体会到了人生自我解脱的至真意境,与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达到了精神的内在沟通。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