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陆游 >  上一页    下一页
一二


  这年闰十一月,已调江西的名诗人韩无咎来镇江,与陆游盘桓两个多月,游玩唱和。陆游后在《京口唱和序》中记载了他们的这段交谊情形,并发表感慨说:“予老,益厌事,思自放于山巅水涯,与世相忘,而无咎又方用于朝,其势未能遽合,则今日之乐,岂不甚可贵哉。”陆游此时才四十一岁,功业无成,便黯然有衰老之感,以至想要退隐,“与世相忘”。但这只是自叹为世所弃,他怎么能忘世呢?陆游的心情,由《浣溪沙·和无咎韵》一词可见:“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忙日若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陆游虽然有时也忙,但只是一些杂务,所以愁情迭生,也就更怕寂寞,留恋知交之欢。

  “隆兴和议”签订后,孝宗改元“乾道”。“隆兴”有进取意,“乾道”标志太平统治,年号的改变体现了政策的改变。隆兴元年(1165年)二月,宰相陈康伯去世,主和派更加得势,汤思退余党洪适主事,他昔日曾诬告“张浚妄费”,致使张浚罢相,现在更是大力排挤张浚一派的官员。张浚的幕僚陈俊卿、王质、张孝祥、王十朋、李石等纷纷遭贬或落职。

  陆游也改调隆兴府(今江西南昌)通判,远离京师,又如韩无咎所说,须“冒六月之暑,抗风涛之险”,无异放逐,怪不得韩无咎为他抱不平了。陆游乘船沿江而上,一路疲劳,又遇风涛,“舟败几溺”。到南昌后,陆游的思想非常苦闷,常去当地的道观谈道,有时也看看“坐忘论”、“高象先金丹歌”一类道经。

  但他的厄运尚未到头。这年十二月,洪适掌握了二府大权,加紧打击张浚旧人。乾道二年正月,言官弹劾陆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陆游因而被免职。

  官既已罢,陆游只有准备还乡。行前特意去临川拜访友人李德远,途中作诗《上巳临川道中》一首:“二月六日春水生,陆子初有临川行。溪深桥断不得渡,城近卧闻吹角声。三月三日天气新,临川道中愁杀人。纤纤女手桑叶绿,漠漠客舍桐花春。平生怕路如怕虎,幽居不省游城府。鹤躯苦瘦坐长饥,龟息无声惟默数。如今自怜还自笑,敛版低心事年少。儒冠未恨终自误,刀笔最惊非素料。五更欹枕一凄然,梦里扁舟水接天。红蕖绿菱梅山下,白塔朱楼禹庙边。”自责自贬,自怜自笑,没有怨言,只有愁情,一路春光都入眼不入心,只是慕道思隐。但其《寄别李德远又一首》中,就有些怨世情绪了:“李侯不恨世卖友,陆子那须钱买山。出牧君当千里去,归耕我判一生闲。

  中原乱后儒风替,党禁兴来士气孱。复古主盟须老手,勉追庆历数公间。”还乡途中,端午节在临安与尹穑同观赛龙舟。尹穑是陆游在枢密院时的同事、主和派,因劾张浚等主战派而连连升官。陆游与尹穑分手前作诗一首:“楚人遗俗阅千年,箫鼓喧呼斗画船。风浪如山鲛鳄横,何心此地更争先。”陆游触赛舟之景动落泊之情,借龙舟争先之事明自己无心争先之志,末句颇有一语双关之妙。

  陆游曾用京口所得薪俸,在镜湖三山筑宅一所,回山阴后,他就移家镜湖三山的新居,开始过“欣然击壤咏陶唐”、“墓前自誓”、“泽畔行吟”、“雨润北窗看洗竹,霜清南陌课剶桑”的山水田园生活。

  只是,落职归乡,空空行囊,以诗人之志,他必定不会有多少欢欣。

  §5.心未太平蜀道难

  陆游在镜湖三山的新居,环境甚为优美而幽静:“吾庐烟树间,正占湖一曲。远山何所似?鬂髻绿。

  近山更可人,连娟两眉蹙。”经过不断整治、装点,更是世外桃源:“涧蟠偃盖松,路暗围尺竹。海棠虽妍华,态度终不俗。最奇女郎花,宛有世外躅。”多年宦游,初归田园,陆游的心情还是比较闲适安恬的。他用诗笔记下农家生活的种种情形和点点滴滴感受,乡土气息浓郁。流传甚广的名篇《游山西村》就作于这时: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七律,首联先抑后扬,以“浑”托“足”,突出农家的热情好客,虽然条件有限,但是尽其所能。淳朴乡风,丰年喜气,跃然纸上。第二联以诗人出游的路线、寻访的过程来状写山西村世外桃源般的地理位置,“山重水复”正是江南丘陵的自然特色,“柳暗花明”也是山国之春的独有风光,江南山水之趣,就在这山重水复的一疑和柳暗花明的一喜之间。以疑衬喜,诗人的游兴尽出。趣中寓理,山重水复不要犹疑,寻寻觅觅,很快就会发现前方别有洞天,理复成趣。柳暗花明既与山重水复对,又有重与复相承、明与暗相对,状难写之景,而成句如此之工,闲情雅志在奇幻多姿的自然景致触发上,产生了这样千古传唱余韵不减的名句。第三联接着直写农村的人情风俗和欢愉气氛,箫鼓追随,衣冠简朴,其声透过诗行从几百年前传来,诱人前往山阴叩听;其风至今仍在山间承传,有待读者自往南乡访寻。诗人少读《陶渊明集》以至忘食,直至今天归返山园,才真得陶的心情,陶的意境。这就难怪诗人留连忘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仗无时夜叩门”,立愿将要重来、常来了。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