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陆游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二 | |
|
|
§1.在国难中生长 陆游生于宋徽宗赵佶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月十七日。 他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但出生地是在淮上。那时他的父亲、淮南计度转任副使陆宰正奉上谕卸任进京,携家眷乘船路过淮上时,陆游便在舟中诞生。 陆游字务观,据说因为陆游母亲临产前夜梦见了北宋著名诗人秦观(字少游),所以陆宰以秦名为儿子的字,以秦字为儿子的名。陆游早年号热瞒,入蜀后自号放翁。 陆游自称远祖是“凤歌笑孔丘”的楚狂接舆陆通,近祖是唐丞相陆贽。他的老师曾几说他是晋代大诗人陆机、陆云之后。可以确认的先世是陆游的高祖陆轸,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由农家子弟中进士,释耒从仕,先后做过会稽太守、吏部郎中、直昭文馆、赠太傅,以及睦州太守。居官四十年未置田产。后挂冠归隐,修道炼丹。 陆游的曾祖是陆轸的次子,国子博士。他的次子陆佃是陆游的祖父。 陆佃字农师,号陶山,少从王安石学经,是王氏新学人物,但不同意王安石新政,后入元祐党籍。神宗时任国子监直讲、集贤校理、崇政殿说书,宣讲王氏新学。哲宗时任礼部尚书,修撰《神宗实录》。徽宗时为吏部侍郎,修《哲宗实录》。曾出使辽国,归来写有《使辽语录》,拜尚书左丞,赠太师、楚国公。因受蔡京排挤,又名在旧党之籍,故罢为中大夫知亳州,不久去世。陆佃著书二百四十二卷,成为陆氏家学。他也长于诗文,尤其是七律甚工。 陆游的父亲陆宰,字元钧,号千岩,继承陆氏家学,也工于七律。徽宗政和中做过淮西常平使者,宣和末为直秘阁、淮南计度转任副使。 此时出生的陆游,是他的第三个儿子。陆游的大哥陆淞,字子逸,号云溪,后来官至辰州守、天台宰,晚年病归山阴。陆游的二哥陆子清,号次川逸叟,后来知岳州,赠太尉。 陆游十四岁时又有了一个小弟弟,名叫陆涭,字仲虚。后来做过泉州、严州通判。 陆游在这样一个仕宦世家、书香门第所受到的影响是非常良好的。 陆佃、陆宰作为富国强兵、锐意革新的王学的传播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陆游,使他始终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爱好诗文的家风培养了陆游的诗人气质与才能。他将来的人生道路——由思荫或科举踏上仕途,也是由这样的家世基本确定了的。 不过,在一个不平凡的时代,家庭影响对于陆游的人生来说只是最初的和次要的,他更多地受到来自社会的种种具体而深刻的影响,使他的一生打满了时代的烙印。就在陆游出生的这年冬天,北方的女真人建立金朝,发动大军南侵。当时宋王朝政治腐败,军队也腐朽到毫无战斗力的地步,十二月,金人占领燕山府(今北京市),随即进攻太原。宋徽宗赵佶惊惶失措,将政权交给太子赵恒,自己一径逃到镇江。赵恒称钦宗,改元靖康。他本来也准备逃跑,但因为禁军都有家眷,不肯跟他走,他便割地赔银和金人议和。金人一度退走,不久又卷土重来,包围汴京。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将徽宗、钦宗父子连带他们的亲眷一并掠走,北宋灭亡,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靖康之耻”。 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时任兵马大元帅,不在汴京,故得幸免。 他从河北逃回南京(今河南商丘)五月一日即帝位,改元建炎,是为南宋高宗。金兵继续南侵,高宗不敢抵抗,十月逃往扬州,建炎三年二月自扬州逃到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赵构迭次遣使向金朝称臣请降,也没有制止住金兵的南侵。建炎三年冬,金兵陷建康,侵入长江以南地区,直趋临安。赵构乘船浮海避难。金兵穷追未获。江南人民奋起抗金,迫使金兵于建炎四年二月北退。赵构回到越州,升越州为绍兴府,次年改年号为绍兴元年。绍兴二年五月,他回到临安,定临安为都。 在金兵进逼东京的时候,陆宰的官职是京西转运副使。金兵退后,御史徐秉哲弹劾他转运不力,陆宰被免职。此际金兵再度攻打开封,陆宰携妻带子逃到寿春(今安徽寿县)。1129年10月金兵攻陷寿春,陆游全家仓皇逃难。情势之险恶,正如后来陆游诗中所回忆的:“我初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人怀一饼草间伏,往往经旬不炊爨。”经历了千辛万苦,陆游一家回到山阴鲁墟故居,但金兵攻到长江以南了,鲁墟靠近官道,无山寨可守。 金兵的铁蹄在山阴卷起了漫天尘土,陆游一家只得再度奔逃,来到东阳(今浙江金华)陈彦声家。陈名宗誉,是一个“其义可依、其勇可恃”的义军领袖,在宣和、建炎中曾两度组织地方武装,保卫乡土。陆家来后受到陈彦声殷勤招待,一住三年,直到赵构建都临安,大局略定,才重返山阴老家。“避胡犹记建炎年”,这次逃难给小陆游留下深刻印象,在他心中埋下了复仇雪耻的种子。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