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刘秀 >  上一页    下一页


  §一、豪语惊四座

  公元前6年,也就是中国历史上西汉王朝立国200年整,在南阳郡蔡阳乡(今湖北省枣阳县)的一个大地主家,新添了一个男孩子。孩子的父亲是西汉景帝刘启的后裔,他的母亲姓樊,是湖阳一个大地主之女。他们给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刘秀。按照当地的说法,把庄稼吐出好穗叫作秀,而这一年,正是稻禾丰收之年,有许多稻谷竟有一茎九穗之多,他们希望孩子生在这样的好年份里,能够年长之后,有所成就。

  刘秀有两个哥哥:刘縯、刘仲,还有两个姐姐:刘黄、刘元和一个妹妹刘伯姬。由于刘家是皇亲,所以家里有封地,有奴婢,刘秀就在这样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里成长,到他稍微懂事一些的时候,他常常看到自己的父亲辛勤地处理各种家庭事务:家里的佃农逃跑啦,要收交田租啦,要征收户赋等等。他也和其他有钱人家的子弟一样,到了该受教育的时候,也拜了老师学习读书识字。

  刘秀9岁那一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他于是和几个哥哥寄居到叔父刘良家。家庭环境的变化使他过去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叔父家,他常常喜欢站在窗前或者田埂上,看地里的农人们干活,听他们唱歌:

  天黑啦,天黑啦,
  为啥不回家?
  不为主子的事情,
  我哪会呀冒风露!
  天黑啦,天黑啦,
  为啥不回家?
  不为主子的贵体,
  我哪会呀陷泥里。

  他虽然并不很懂歌词大意,但是有时他也学着哼两句,由于喜欢和农人们在一起,渐渐地,他对农业发生了兴趣,有时看着农人们干活高兴了,他也下到田里与农人们一道挽锄除草。

  他的哥哥刘縯和他的志趣正相反,不喜农桑,好交朋友,为人慷慨,有时为了帮朋友解除困难,甚至于把家里的东西拿到外面卖掉换钱给朋友。他常笑话自己的弟弟刘秀,认为他喜好稼禾,长大后无非是为人家帮佣而已。

  这时候,西汉王朝已经行将就木了。那时的广大农民阶级过着“衣牛马之衣,食犬豕之食”的生活,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当时的一个名叫鲍宣的大臣给皇帝上书说:农民有七种痛苦的折磨:一是水灾旱灾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二是朝廷横征暴敛;三是官吏假公济私,贪得无厌;四是豪强大姓,兼并不止;五是徭役繁多,农桑失时;六是主管乡里的人动不动鸣起鼓来,农民不分男女,都得抛弃作业,去出公事;七是盗贼四起,杀人掠货。更有七条死路,一是官吏任意打死人;二是刑罚苛刻;三是冤狱陷害无辜人;四是盗贼光天化日,四处横行;五是报怨寻仇,互相杀戮无人管;六是饥饿无救;七是时疫流行。七种折磨和七种死路使农民不得不卖妻鬻子,沦为地主的奴隶,广大农民在这种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中,不时揭竿而起,举行起义,威胁统治阶级的秩序。

  但是这一切并不能使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有所收敛,他们大肆地兼并农民的土地,扩大庄园,收购奴隶,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而皇帝面对不断动摇的统治基础也只能求神、求仙,希望神仙来维护自己统治。公元前5年,当时的皇帝刘欣恢复前代已废的神祠七百多所,一年祭神三万七千多次,但是这一切都无济于事。

  以大地主王莽为首的外戚集团,这时逐渐掌握了汉王朝的统治大权。王莽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公元前1年,王莽做到了大司马录尚书事,登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他首先大封官爵,取得大地主豪强的支持;其次,他扩太学,使当时的太学舍可容纳到一万八百人,得到了知识分子和太学生等无市籍地主阶级的拥护;他对广大的人民群众也施行了一些宽松的政策。他的二儿子王获杀死奴隶,他痛责儿子,并令他自杀偿命。公元2年,全国发生旱灾和蝗灾,老百姓纷纷流亡,死了不少人,王莽献出自己的三十顷土地和一百万钱,救济灾民。在王莽的带动下,有二百三十多个官员和贵族拿出自己的钱财救灾。他还派了许多使者,到各郡国去催促老百姓捕捉蝗虫,老百姓把捕捉到的蝗虫交给官府,官府按照数量给老百姓酬劳。还规定全国无灾地区财产不满二万钱的和灾区不满一万钱的贫民免纳租税。受灾地区,凡是死了人的都发给安葬费,死亡六人以上的,每家发给五千钱;死亡四人以上的,每家发给四千钱;死亡两人以上者,每家发给二千钱,他的政策也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这时皇帝的名号虽然还在刘氏的头上,但是实际上已经成了王莽的傀儡。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