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李清照 >  上一页    下一页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后,就一直奉行以高官厚禄换取兵权的政策,公开鼓励朝廷官员,“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同时,宋王朝又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农业、手工业及商业迅速发展,都市繁荣兴旺。聚敛了百姓大量钱财的富商大贾、大官僚、大地主在此时的汴京随处可见,四面八方的奇珍异宝,各类供达官贵人奢侈享乐的物品纷纷聚往此地。奢侈风的蔓延,使得都市文艺也发展神速。巨大乐队伴奏着繁缛乐曲的豪华场面随处可见,舞榭歌台赏宴游乐成为文人时尚,而勾栏瓦肆更为浅斟低唱的市民情趣推波助澜。

  在市民文艺迅速发展的同时,封建文化呈现出空前的隆盛。宋代的文化,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发展的高峰。宋代的文明,居于当时世界文明的前列。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以及社会上的“人才鼎盛”,是宋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正如著名文史学家陈寅恪所说:“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金明馆馆丛稿二编》)〕日本学者宫崎市定甚至称宋代是“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宋代的煤和铁》)

  宋代的文人,“效官之外,更励精文采”。(《宋史》卷155《选举一》)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大多是进士及第,身居要职,兼官僚政客、诗人骚客于一体,诸多才华集于一身。如清照父亲李格非的老师苏轼,就首开了中国完美的艺术家必须兼备诗、文、书、画“四绝”标准的先河。众才兼备,已经成为宋代文人自觉追求的目标。

  当世第一流的文学家中,有不少人与清照的父亲往来甚密。如苏轼门人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秦观、陈师道等,他们都是诗人而兼词人。听着他们谈古论今、吟咏诗文,少年清照满心向往。

  有时,闲暇下来,李格非会给清照和她的弟弟李阇出出题,要姐弟俩做些诗文。结果,每每是清照出色得多。望着聪明伶俐的女儿,李格非欣喜之余又不免心中遗憾:清照要是个儿子,说不定将来会成为可堪重任的经世纬国之良才。

  心情舒畅之时,李格非会把女儿做得出色的诗文拿给朋友们看。一个小小年纪的女孩子,能写出一般庸常文人难及的诗文,使他们惊叹不已。

  往后,论诗谈文的时候,他们便时常把小清照叫来。这些当世的一流文人,比起一般世上的迂腐之辈来,他们更具欣赏眼光,更重才学,也较少世俗偏见。

  他们的赞扬和鼓励,使清照对文学创作的兴趣更浓了,写作也更勤了。

  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的一段话可证明晁补之对李清照非常欣赏:“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

  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如‘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少陵也自可怜人,更待来年试春草’之句,颇脍炙人口。”当李清照长到16岁左右时,曾为张耒诗《浯溪中兴颂》作了两首和诗,诗作流传了下来。

  这也充分证明少年清照的诗文创作与这些当时著名文人联系密切。他们对于少年清照的成长起了不少积极作用。

  少年清照不知不觉间依照着这些当世一流文人的标准来塑造自己。她如饥似渴地阅读家藏的浩繁文史卷帙,同时,习字、练画、理琴、斗棋、写诗、作词,充实了她生活中的每一个日子。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