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李煜 >  上一页    下一页


  当然,李煜的这种天赋和气质,除了遗传因素,重要的是受周围环境的熏陶。他自小住在广陵和金陵,即现在的扬州和南京。这两个地方,是当时繁荣富庶,文物文人荟萃的中心地带。上自朝廷深宫内苑,下至民间平头百姓,无不重视文艺,且素有诗酒风流的柔媚风气。当时的金陵,亭台歌榭,书坊画院,鳞次栉比。公子王孙,卿相大王,宴集吟咏,古城沉浸于一片蕴藉文雅的气氛之中。李煜的父亲,身边就聚集了大量如冯延已之类的文人骚客,经常举行大型的诗词宴会。在这种文风昌盛的环境中,李煜耳濡目染,养成爱好文艺的性格,实在不算奇怪。况且他天资聪敏,又有名师指点,长进很快也在情理之中。此外,当时的人民,已经有了丰富的制造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经验,各地出产的文房珍品自然毫不例外地要先满足宫廷的需要。色泽柔和,薄滑坚韧的宣州宣纸,“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李廷珪墨,“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的龙尾砚,这些称心如意优良绝伦的文房四宝,为李煜学习书画提供了别人所不可能有的有利条件。加上宫廷收藏有大量的历代名书画家的字帖和名画真品,他自幼就能随时欣赏、研究、临摹;再加上他父亲李亶和冯延已等一大批喜爱书画也工于书画的名家指点,培养了他不同一般的书画理论水平和鉴赏能力。他刻苦练习,专心参悟,终于长成为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书画家。

  李煜初学书法时,最喜欢柳公权和裴休,专心临帖,往往一二个小时不休息。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的开拓,开始博览诸家,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从卫夫人到钟繇,王羲之、颜真聊、柳公权、张旭等他无不喜爱并认真体味钻研,终于融百家之长为一炉,自成风格。他的书法,显著的特点是瘦劲而极有风神。有人评价说他的书法是写大字如截竹木,作小字如聚针钉,是很确切传神的。宋代有人则惊叹他的字为“倔强丈夫”。他的这种瘦劲而又铁骨铮铮的字体被人们称为金错刀。李煜用这种金错刀体写作,达到得心应手,变化莫测的地步。有时写得兴起,他便丢了笔,抓起一束布帛,饱醮浓墨,在铺开的大纸上痛快淋漓的挥洒。人们说他如此写出来的字更是矫如游龙,翩若惊鸿,如舒卷自如的行云,如宛转奔腾的群山,令同时代的人自愧不如,不敢称雄。

  而且,李煜还有极高的书法鉴赏水平和理论水平,他的关于书法理论、鉴赏评论的文章,至今仍有保留下来的记载。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李煜同时还是一名画家,他的山水画、人物画、花鸟、墨竹画都很有造诣。他的画同他的书法一样,重视的是筋骨和神韵。他的画法源于他的金错刀体书法,别出心裁,极富独创精神,为时人和后人所推崇。

  宋代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就记载说:“后主(李煜人称李后主),才识清赡,书画兼精,尝观所画林木飞鸟,远过常流,高出意外。金陵王相家有杂禽、花木,李忠武家有竹枝图,皆稀世之物。”可见李煜的书画很受人们赞赏。当然,他的书画也极受历代书画收藏者的青睐。直到北宋末年,宫廷中还珍藏着他的九幅花鸟作品。

  李煜的绘画题材,主要是山水、花鸟和竹木,他书、画都追求一种直率、自然、适意的风格。这当然不会是偶然的。古代文人墨客都喜欢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寄托自己的感情和志向,李煜也难例外,他的书画作品的风格显然寄托了他执着追求自由的理想和情怀。

  他曾自号为钟隐、钟山隐士、钟峰隐居、钟峰隐者、钟峰白莲居士,这些称号都寄有他远离残酷的现实政治,去过一种高洁自由的隐士生活的思想感情。他在少年生病时,曾在庐山隐居过一小段时间。这段短短的隐居生活,是他生命中最适意的一段时间。他的这种渴望隐居生活的感情在他的《春江钓叟图》的题词中有很直白的表示: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样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知侬有几人?
  一阵春风一叶舟,一纶兰缕一轮钩。花满渚,酒满瓶,万倾波中得自由。

  画中渔父恬静、平和、自由自在、自得其乐的生活,让羁身于王室中的李煜十分羡慕,词尾一句“万倾波中得自由”直显的表明了他的内心情感。

  旖旎柔媚,富贵温柔的皇宫内苑,为李煜成长为诗书礼艺无所不能的文艺全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同时也成为束缚他过自己喜欢的自由自在生活的羁绊。

  不过李煜虽身在皇宫深院,他的思想却可以在文林艺苑中纵情翱翔。在这里,他的文学家的天性,才如鱼得水般地尽情施展开来。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