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历史小说 > 刘鹗——老残遗恨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七七 | |
|
|
罗沙第喜道:“很好,很好!河南的事成了,回扣也是百分之一,要银子,还是股票,都行!” 铁云笑道:“到时候再议吧。” 由于刘鹗如今是革了职的,声名不好,成了众矢之的,不能再出面了,决定由铁云邀请翰林院检讨吴式创充当门面,应付朝廷,实际牵线搭桥的工作仍由铁云来做。 罗沙第走了之后,铁云提笔给恩培写信,才写了“绍周亲家大人执事”几个字,忽然一个聪明活泼的少女闪现在他的眼前,喊道:“爸爸,你把我忘了!”铁云猛醒过来,搁下笔,拍拍脑袋自嘲道:“糊涂,糊涂,我怎么把龙宝忘了,订亲三年,今年十七岁,该成亲了,只顾办洋务,把儿女婚事都耽搁了。”这一年,他五男三女,只有大章、儒珍成了亲,屈指一算,次子大黼也已十九岁了,“该死,该死,实君南下时,走得匆忙,我又被参案纠缠,无心顾到家事,把大黼的婚事也忘了。” 于是首先提笔给家中若英写了封信,告诉她亲家毛实君和程绍周都在上海,打算同时送佛宝和大黼前去上海完婚,请她先作准备,待与两位亲家约定婚期,便回家与若英同往。然后又写信给两位亲家,说是准备秋间送儿女来沪完婚,征求他们意见,给恩培的信中并提到河南煤矿的事,邀他于儿女婚事完毕,一同前往开封洽谈。诸信发出后不几日,忽接黄葆年从山东泗水来信,写道: 顷读京报,知亲家因晋矿之事挂误,既在意外,亦在意中,不能不令亲者痛而仇者快也。比年以来,亲家所为甚是乖张,亲洋人,远君子,举措不由正路,辄与太谷同仁之意向相违背,芦汉铁路顿挫在前,山西矿务又蹉跎于后,诚令教中同仁痛心疾首。屡书规劝,未见俯纳,临悬崖而不勒马,逢贪泉而不止步,一发不可收拾,后果何堪设想,尤不能不为老友悚惧也。愿以往事为鉴,以罢官为转祸为福之机,匆贪图奢逸享乐而冒天下之大不韪,幡然与往日之我决裂,远绝洋人,修身律己,守龙川之教,以使世人刮目相看,则以亲家之才干,他日跻身朝廷,犹有可为也。 铁云悚然将信反复看了几遍,喃喃道:“难道我在老友心目中竟是这样一个叛经离道不可教诲的人了吗?他捧头沉思了好久,终于拍案而起道:“大清朝到了这样积弱不振坐待瓜分的危急地步,如果仍然夜郎自大,故步自封,不赶紧奋起直追,借重洋人的资财技术,国家还能强盛起来,自立于世界各国之林吗?这条办洋务的道路我还是要走下去,至死不悔。至于贪图享乐,固然是我的老毛病,但我办洋务主要还是为了国家富强,为百姓凭空添了谋生之道,我自己得些回佣拿些钱过舒服日子,仅仅是个零头,比起那些杀人不眨眼吃人不吐骨头的贪官酷吏,自问可以上对苍天,下顾黎民而问心无愧,黄三先生,怎么你也不理解我刘铁云呢?” 不久,两位亲家陆续来了回信,都同意在秋间为儿女完婚。庆蕃建议,目前铁云住在北方,大黼又已丧母,婚后可暂时住在他家。恩培的信则对河南开矿的事表示乐观,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省里渴望借洋人之力以开采矿产,亟盼铁云早日成行。于是铁云带了李贵冒暑离京南下,回到了淮安惜阴堂。 若英见了铁云,未谈儿女婚事,却先惊呼道:“老爷,你忙碌了半辈子,熬到了知府,怎么京报上说是把你罢官了,没有弄错吧?” 铁云在西屋里坐下来,捶了捶腿,淡淡地说道:“京报上没有错,是罢官了,中了奸人的暗算,没关系,倒了再爬起来。” 若英道:“当然是要爬起来,可是千万别再和洋人打交道了,连淮安都有人骂你是被洋人花钱收买了,替洋人办事的汉奸,所以才被朝廷革职,你想想,家里人的脸面往哪里搁?” 丫头端进洗脸水来,铁云一边洗脸,一边笑道:“太太,怕什么,笑骂由人笑骂,洋务还得办,为了振兴大清,也为了捞些钱让一家人都过得舒舒服服,家乡人若是骂狠了,大不了丢下家产都住到上海去。这回我得了一大笔回扣,带回来一万两给佛宝、大黼办婚事,你看这不就是办洋务的好处,不用你花一文钱了吧?” 若英气恼道:“你真是老脸厚皮,我可受不了,大老爷也受不了,等一会你见了他,准保又是一顿责备。你现在算是发了洋财,不把家中这份家业放在眼里了,你丢得下,我却丢不下。你发的洋财,今年有,明年不一定有,家中几十口人却是年年要吃饭的,能指望你那捉摸不定被万人唾骂的洋财?” “好了,不谈这个了,上海两位亲家都有了回信,实君有意让大黼暂时住到他家,我想也好。佛宝的嫁妆和大黼的婚服都准备好了吧?” “你这个人,操办儿女婚事,不是丢到脑后忘得干干净净,就是急如星火,说办就办。我可早两年就准备得八九不离十了,已差刘泽去扬州为佛宝定制了全堂红木家具,还带上两张洋沙发,蛮像样了,我们去扬州就可以装船带到上海去。若说还差什么,就差你这位老太爷了。” 铁云笑呵呵地朝若英一揖到地,说道:“我就知道太太能干!” 铁云接着又去务本堂见了大哥大嫂,孟熊也埋怨道:“你好不容易到手的知府怎么给革了?淮安熟人多,问起来简直无处容身,只好关在家里不出门。” “惭愧,不想带累了大哥。可是这回我并没有错,是那些老顽固们和我过不去,特别是刚中堂。” 孟熊道:“你怎么斗得过刚相他们,还是安分守己回家过一阵日子,以后再想出路。决不要再为洋人办事了,虽然能嫌大钱,却丢了一家人的体面。我听到有人议论:“可惜刘道台一生正直,却养了个吃洋饭干卖国勾当的不争气儿子。”你想我听了多难受,你快把福公司的买办辞了吧。” 铁云浑身震动了一下,霎时又羞又愤,抗声道:“大哥,我相信我今天所做的事也许若干年后人人都可以做,并且被视为强国必经之道,大概我走得太远了,特立独行,所以不为天下人所理解,连罗叔蕴也不赞成我过问山西煤矿的事,说是利国家而不利自己,迟早受害。我却不理会,希望大哥能理解我,我则尽量不给家中添麻烦。福公司的买办是不能辞的,一则洋人少不了我,二则我生性散漫惯了,家中的钱确实不够我花,我还要与程绍周去河南为福公司接洽采矿权,不过对朝廷则用别人的名义出面,我隐身幕后,总可以逃过那些军机和御史的耳目了吧。” 孟熊叹道:“做大哥的岂有不望二房兴旺发达的,若干年后的事我不知道,目前的国情舆论,你却应该顾到。你在申请承办芦汉铁路时走差了一步棋,被人当作把柄,以致步步错了,因此你以后必须格外小心。你若不听,我也不能强你听从,只得时时替你担心,但望不要再有不幸降临到你的身上。” 铁云笑道:“大哥也忒小心了,我不是孩子了,以后凡是为洋人和省里办事都经抚台批准,不会出事的,大哥尽管放心好了。” 两人又谈到一些亲友近况,也提到罗振玉,他在刘家教了两年书,不甘于教书糊口,很想吸取国外经验,振兴中国农业。铁云见他胸怀大志,资助他创办农学社,出版《农学报》,又在淮安成立蚕桑改进所,推广养蚕事业,颇有成效。终觉淮安局面太小,不能影响全国,而《农学报》需翻译各国农学资料,当时翻译人才缺乏,铁云又出资帮助他在上海创办“东文学堂”,招收有志学员,聘请日本教师教授日文,毕业后翻译日本农业科学著作,介绍到中国来。铁云道:“叔蕴最近有信来,东文学堂办了一年多,学员渐渐多了,原来新马路梅福里的校址不够用,由实君协助迁到江南制造局附近的桂墅里,看上去气象兴旺得很。叔蕴还发现有个学生叫王国维的是个可造之才,而家境清寒,叔蕴免去他的学费,令他兼任学校庶务,协助编辑农学报,是一个好帮手。” 孟熊道:“叔蕴是个有眼光的人,他识拔的学生一定不错。”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