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李白传 > | 上一页 下一页 |
六六 | |
|
|
在这个农家的茅屋下,在这个不眠之夜里,李白构思成《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一诗: 暮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李白重游泾县,县上的故人也一个都不在了。到了桃花潭附近的汪家村,也是一片荒凉,几乎没有人烟。汪伦的田庄,踏歌的村民,都不知到哪里去了,就连桃花潭也干涸了,潭边的桃花也枯死了。 李白几乎走遍了旧游之地,只见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哪里有他落脚之地?何处是他终老之所? 天地再清,李白却面临绝境。 李白只好去找纪叟,这宣城中剩下的唯一的故人。他想从那小酒店里寻一点人间温暖;他想从纪叟所酿的“老春”里,寻一剂忘忧解愁的妙药。但是找了半天,只找到一间破败的老屋,关门闭户,势将倾圮,依稀是纪叟酒店。人呢?一打听,才知纪叟已于去年下世了。李白不禁老泪纵横,口占一绝: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李白只好去找敬亭山,这曾经和他“相看两不厌”的伙伴。敬亭山倒是风景依旧,依旧是杜鹃处处,子规声声。但殷红的杜鹃花到了李白眼中却成了伤心之色;“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到了李白耳中却成了断肠之声。杜鹃花和子规鸟引起了他强烈的思乡之情,他多想能够回到故乡去啊!但是故乡万里迢迢,自己又贫病交加,怎能回得去呢?此生此世恐怕是回不去了。他又口占一绝: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李白只好又回到当涂。幸好李阳冰的门人故吏凑了一点钱送来,又替伯禽在某处盐场找了个糊口的差事,才使他们暂免冻馁之虞。 天地再清,李白却面临绝境。 一个白发纷披的老人在青山足下徬徨。 他在清澈的溪水中照见了自己的影子。他看了又看,竟然问道:“你是谁?你是李白么?为什么满头严霜?为什么发如秋草?”忽然又笑道:“哈哈,你真成了‘南山皓’了,你真成了帝王师了!” 他在路边青草中发现一棵野草偏是白色。拔起来一看,原来它头上长着一圈白色的茸毛。他问一个过路的牧童,牧童说它叫“白头翁”。他好生奇怪:“怎么青草里也有‘白头翁’?……”他将它举在鬓边,问牧童道:“你看它像我么?”他忽然又一下将它掷在地上,恨恨地说:“连野草也要捉弄人!你长一头白毛干什么?这不明明是在讥诮我么?” 一个形容枯槁的老人在采石矶头狂歌。 笑矣乎,笑矣乎!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① 笑矣乎,笑矣乎!宁武子,朱买臣,叩角行歌背负薪。今日逢君君不识,岂得不如佯狂人?……② 悲来乎,悲来乎!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 悲来乎,悲来乎!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 一天夜里,长江上皓月当空,流光万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间已是午夜,渔火亦尽熄灭。万籁俱静,江声微微,好像连大江也进入了梦境。这时却有一叶小舟,在流光中荡漾,并传出阵阵歌声: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③。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④ 歌声时而高昂,时而悲愤,时而低沉,时而幽咽,是在诉说一只大鹏的悲剧:它曾经冲天而起,震动八方,却从空中跌下来,折断了翅膀。是它的力量不行么?它激起的余风还能传之万世呢!是天地太狭小了啊,它的左袖挂着了扶桑。希望后世之人会得真意,把此事传扬。孔子曾经为出现在乱世的麒麟悲伤,谁来为它,这生不逢时的大鹏,哭一场? 这就是李白的《临终歌》,他的绝命词。 李白究竟死于何年何月何日?难以确知。只知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正月,朝廷下诏,命天下诸州推举堪任御史、谏官、刺史、县令的人才。李白受到推举,官拜左拾遗。但当喜报送到当涂时,李白已经不在人世。 李白究竟因病而死还是溺水而死?是失足落水还是自投于江?也难以确知。只知自唐宋以来的十余种碑志传序中,除二三种说是病死以外,其余多种均未言因何而死。其族叔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中只说“疾亟”,而未言其死;另一族叔李华所作的墓志中又只说“赋临终歌而卒”,而未言其病。细玩诸说,似有所讳。所讳何事?恐将是难知其详的千秋之谜。 ①东汉时民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②宁武子,即宁戚,春秋时人。家贫,为人挽车,至齐,饭牛于车下,叩角而歌。桓公闻之,以为非常人,拜为上卿。朱买臣,汉武帝时人。家贫,为樵夫,尝担束薪,讴歌道中。武帝闻其贤,召以为中大夫,后为会稽太守。此段谓已虽有宁、朱之贤,而世人无有识者,焉得不为佯狂之人。 ③“扶桑”句:源出《楚辞》严忌《哀时命》:“左祛挂于扶桑”。然其意非如王逸所注:“言已德能宏广,……无所不覆。”李白此句,盖以“扶桑”隐喻朝廷;以“游扶桑”隐喻从政;以“挂左袂”隐喻获罪于时君。 ④“仲尼”句: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孔子见之,涕泣沾襟,曰:“胡为来哉!胡为来哉!”子贡问之,孔子曰:“麟之至为明王,出非其时而见害,吾是以伤焉。”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