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李白传 > | 上一页 下一页 |
六〇 | |
|
|
§流放途中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春,五十八岁的李白,从浔阳出发,踏上了流放之路。 他带着足镣手铐走向江岸。在春天的太阳下面,他的脸色越发显得苍白,他的容貌越发显得枯槁。将近一年的监狱生活,使他的腰背也显得有些佝偻了。 他到了江岸上,看见一大堆人站在那里。他想:“大概是迎送哪位达官贵人的吧?”“谁知当他走近时,人群自动地排成了两行,原来都是来给他送行的。“怎么会有这样多人呢?”连他自己也感到惊奇了。当他看见许多张熟悉的面孔都伸长脖子,抬起足跟,带着悲喜交加的神情,向他张望,向他招手时,他的心中立刻泛起一阵春潮。 “啊,我的老朋友辛判官!你不是跟宋中丞去了河南?……原来你是从河南赶来看我,恰遇上我就要远去天边。多蒙宋中丞为我推覆清雪,将我无罪释放,又谁知改判长流夜郎路八千!……想起我们从前在长安,成天价赋诗饮酒,走马扬鞭。王侯也不放在眼里,忧愁何曾留在心间。都以为人生常是如此,哪知我一生充满了坎坷颠连!……是啊,两京收复了,圣驾还朝了,太平在望了,但愿我能死地生还,重睹大唐王朝的太平江山!” “我的年轻的朋友易秀才!感谢你送我宝剑一把。它能够水斩蛟龙,陆断牛马,好像是古代的名剑——干将、莫邪。但可恨我已是一个该死的流放犯,有谁用我?我又怎用它?你有志于风、雅,我也愿意把经验传下,可是我马上就要去海角天涯。后会难期啊,让我们在诗中相见吧!” “啊,魏万贤弟!金陵一别,谁知在浔阳再遇……原来你是从王屋避乱来此地。我托付你编集的诗稿可还在么?……好,好,好,就让它藏在深山里。如今兵荒马乱,还出什么诗集?只恐怕书出之日,我已魂散乌江,骨埋异地……” “你是任华君么?我们虽未谋面,可是神交已久。我的诗,你常不离口;你的《杂言寄李白》,也常在我心头。你千里迢迢把我追寻,今天总算相逢在浔阳江口。你的盛情我无以为报,只好待将来酬你诗一首,只好待将来酬你诗一首。” “你,你,你不是逢七朗么?开元年间,在中都县的小客栈里,萍水相逢,蒙你赠我以斗酒双鱼……原来你是特地赶到此地,给我带来重要消息……哦,武七遇难了!伯禽多蒙你安全转移。武七啊武七!你救人急难,不惜捐躯,好比是古时的侠客聂政和要离。” “你可是宣城酿酒的纪老丈?你这大年纪还老远赶来把我看望……哟!你还给我带来一罐‘老春’佳酿,让它在流放途中浇我愁肠。你的盛情,我实在愧不敢当。请你回去问候故人们无恙?敬亭山无恙?谢公楼无恙?……” “汪伦!你也来了,汪伦!还带来桃花潭的乡亲。啊,你们又唱起山歌来给我送行。这山歌是如此悲愤!它唱出我的冤情如天大,唱出你们的同情似海深。啊,浩浩荡荡长江水,不及人民送我情。” “还有许多不相识的父老弟兄,你们为何也来把我送?……哦,你曾在丹阳岸上拉纤,现在到了军中。你曾在秋浦川里炼铁,炉火烘烤过的脸还是这样红。你是东林寺的老和尚,我曾听过你的暮鼓晨钟。还有你,这位大嫂,你可是当年越溪的采莲女?曾经赠我以莲蓬……对,对,对,谁说我们不曾相识?你们都曾经进入我的诗中,难得你们还把我记在心中。” “我的爱妻,你不要再啼哭了。你看此情此景,公道自在人心。你看此情此景,我已不虚此生。屈平辞赋悬日月,我李白余辉也必将映千春。我的贤夫人哪!且视天涯若比邻!……好吧,就让你兄弟宗璟,代你再把我送上一程。” …… 宗璟把李白送出了浔阳地界,郎舅二人赋诗洒泪而别。 一叶扁舟溯江而上。李白醉卧舟中,两个公差在船头闲谈: “哎,伙计,这押解长流犯人,可是苦差事。别人都不愿干,你老弟偏抢着要去。这是为什么?” “老兄,你我不是外人。不瞒你说,小弟在狱中看守李先生将近一年,他实在是冤枉啊!你看,我们起身时多少人来送他!这一路上又有多少人来看他!我心里实在替他不平,此行实是出于义愤;再则,李先生在狱中教我读了一年书,我也想趁此机会,稍尽弟子之谊,一路上把他照看一下。还望你老兄方便。” “你我二人,话倒好说。只是这流配人在道是有期限的。此去夜郎几千里,必须一百天解到。再说,我也想早些回去销差。但像他这样走法,一靠岸少则耽搁三天五天,多则耽搁十天半月,不是这个留住宴饮赋诗,就是那个接去登临题字。虽说给我们都有重酬,但超出限期,你我如何担待得起?” “这事自有办法,不须你老兄操心。小弟粗识文字,看过朝廷刑律条款,虽然定有日程,但也允许‘有故者不用此律’。譬如犯人在途中患病,就可以宽限。李先生本来有病在身,我们报他几个月病假就行了。至于老兄挂念家中,这也是人之常情。宗氏夫人给我们二人的金钗一只,就都与你吧。你到那大地方将它兑换成钱,寄些回去安顿家中好了。何况李先生沿途携带我们吃了不少好酒好饭。人家慰劳他的东西,他差不多都转送我们了。” “你老弟这一说,我还有什么不肯方便的呢?” “那我们就将足镣手铐给他松了吧。” …… 五月,李白在流放途中行抵江夏。江夏太守韦良宰是李白的故人,把李白留下来休息了两个月。 八月,李白在流放途中行抵汉阳,适与故人尚书郎张谓相遇。当地官吏又留他们盘桓月余。 九月,李白在流放途中行抵江陵。江陵郡郑判官和当地一些人士又留李白住了不少日子。 直到入冬以后,李白才上三峡。两岸的山,一天天高起来,起伏的山峦渐渐变成了壁立如削的悬崖。广阔的江面一天天窄起来,无边无际的青天渐渐变成一条线。到了黄牛山下,只见那高岩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船走了三天三夜,还望得见它们。所以旅客们编了一首歌谣:“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这峡中行船是何等的迟缓啊!是何等的艰难啊!真叫人把头发都愁白了。于是李白在舟中写了《上三峡》一诗: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千里峡江竟走了两个月,直到第二年开春,李白才到了夔州州治奉节——古白帝城。再往前去就要南下黔中道——古夜郎了。 李白站在白帝城头,百感交集。他想起青年时代从这里出三峡,下长江,东游金陵与扬州……那时的大唐王朝光辉灿烂,欣欣向荣;自己也正是风华正茂,意气昂扬。可惜“开元之治”竟如昙花一现。后来国事日非,自己也每况愈下。再后来战乱一起来,社稷在风雨飘摇之中,苍生在水深火热之中,自己也陷于九死一生的境地。最后他吃惊地发现:他这一生的遭遇和大唐王朝的国运竟是如影之随形!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