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历史小说 > 刘邦大传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五九 | |
|
|
◎第四章 汉国的建立 〖萧何:“希望大王能在汉中先建立政权,招募贤人,并建立人民对王朝的信心;等完全稳定巴蜀后,再收服关中三秦统辖的地区,有这样的实力后,再来和项羽争夺天下。” “汉”在今天的四川省,和中原地方的关系不大。 历史上,中国人自称汉民族虽源自于刘邦日后建立的“大汉文明”,但刘邦以“汉”自称,却是在项羽和范增的压力下,相当心不甘、情不愿地接受下来的。〗 §刘邦被逼入汉中 一听说被分封为汉王,刘邦立刻派人了解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地方。当知道巴、蜀、汉中的实情后,刘邦几乎是气疯了。 项羽明明是故意整他!士可杀不可辱,况且身为诸侯者。因此,他决定和项羽一拚死活。军事将领周勃、灌婴、樊哙等全力反对,因为以实力评估,这是场完全没有胜算的战争。 一向不太提意见的萧何,也提出强有力的相反看法:“在汉中建立王朝固然险恶,但总比平白地牺牲性命还好吧!” 刘邦:“凭什么认为和项羽火拼一定是牺牲呢?” 萧何:“很明显的,我们的力量不如他们啊!这样去拚战,是百战百败的,不是平白牺牲又是什么?” “能够承受一人给予的大耻辱,却建立了万乘之国的信用,商汤和周武王都给我们这样的典范。微臣希望大王能在汉中先建立政权,招募贤人,并建立人民对王朝的信心;等完全稳定巴蜀后,再反过来收服关中的三个秦将统辖的国度,有这样的实力后,才再来和项羽争夺天下。” 其实,刘邦也不过讲讲气话而已。他一向务实而冷静,连鸿门之辱都能忍过去了,自然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还去拚命。 或许他只是想试试看部属们的反应也说不定,否则大家都不想去,他就要成为真正的“孤王”了。 既然大家反对火拼,自然有责任一起到关中去受难。所以他很快同意了萧何的看法,宣布接受分封,准备远赴巴、蜀、汉中建立王国,并以萧何为丞相。 接着刘邦也以汉王的身分,赐给客卿军师张良黄金百镒和珍珠宝物二斗,张良却完全转送给在鸿门宴中对刘邦尽了保护责任的项伯。刘邦另外还准备更多的礼物,令张良送去给项伯,希望他向项羽请求,将汉中盆地整个封给刘邦;而项伯也尽了这份努力,让项羽很快便批准了这项要求。 夏四月,各诸侯分别离开咸阳,前往自己的封国。 §萧何月下追韩信 为了弥补刘邦心中的不平衡,项羽再拨出三万多兵马,让他们跟随着刘邦的直属军团进入汉中。 其实,这段时间刘邦的表现极佳,不论在勇猛、容忍、气度和形象上,均有上乘的演出。因此《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楚国和诸侯国间,因仰慕刘邦风范而跟随入汉中者,高达数万人之多。” 大队人马,由杜县之南,进入蚀中,打算由子午线进入汉中。 张良跟随至褒中,刘邦要求他先回韩王处述职,待取得韩王之谅解后,再入汉中辅助刘邦。张良也慨然答应,并暗中建议刘邦焚烧经过的栈道,一方面可阻绝外面兵力的侵入,一方面也可向项羽表示无意再回中原争霸,松懈项家军团的戒心。 果然,范增派在跟随群众中的密探很快地向项羽密报这件消息,项羽也因而放松了对刘邦的防卫。 大队人马攀登着3000多公尺的山脉,当他们进入子午线后,便必须在很多前人所造的栈道上行走。 栈道是一种先穿凿岩壁、再用圆木作支柱而建架成的人工通道,军队及辎重必须在其上行走。有些栈道的结构较弱,必须先动用军力加以补强,有些则根本要拆掉重建,工程巨大又艰难。 栈道的底下是千丈深谷,一不小心掉下去,便立刻粉身碎骨。尤其有些特别艰险的地方只容一个人单独小心通过,所有的粮食、器具、武器都必须用人力一个个背过去。所有行人只能沿着山路逐步攀爬前进,那些体力不济或过分粗心的人,往往消失在千丈的云雾谷底中。 接连几日的行军,不慎失足而死的人愈来愈多,军中充满着悲愁凄惨的气氛。 跟随的兵士中,有不少人是居住在平原地区,其中有的是奉命而来,有的则是仰慕刘邦的领导风范,想要追随他到汉中去创出一番事业。他们从未在山中生活过,第一次尝到山居生活的困难,而陌生中的恐惧又最难让人忍受:于是一大票一大票的人纷纷打退堂鼓,不告而别地从原路逃了回去。 不久,逃亡的人数愈来愈多,甚至不少部将也跟着离开,让刘邦的班底个个忧心忡忡的。 刘邦倒显得满不在乎,他既不追捕逃亡者,也不追究监守责任,一副要走请自便的模样。 倒不是刘邦这么大方,其实他也是束手无策的,只是既然不知道怎么办较好,便不如顺其自然。 心里虽感焦虑和不愉快,白天却又要装出很有信心的样子,于是刘邦一到夜里便常要借酒来舒缓心中压力。而部属们对此事倒也相当谅解,并未多加劝谏;只希望刘邦能有更大的毅力支持下去。 直到有一天早上,刘邦被一个恶报惊醒了。 “丞相萧何昨晚私自离去。” 刘邦几乎气疯了,同时也吓坏了! “怎么可能,连萧何都逃亡了,我还能依靠谁呢?” 失去了左右手,刘邦几乎要完全崩溃了。 没几天,萧何又回来了,并且立刻向刘邦报到。 刘邦又气又高兴,见了面马上问道:“你怎么可以逃亡呢?” 萧何表示:“臣不敢逃亡,臣是去追回逃亡的人啊!” “你去追谁呢?” “韩信啊!” “韩信?” 刘邦对韩信倒没有太多印象,只知道是个高大、斯文、相当擅长讲道理的中年将官。 对能言善辩、只会说道理的人,刘邦一向不太喜欢。他无法了解萧何为什么特别看重韩信。 带着一副无法接受的表情,刘邦期待萧何对这件事情有所解释。 §忍辱负重,韩信登场 韩信也是楚国人,他的故乡在当时的淮阴县,位于现在的安徽省境内。由于沼泽多,水源丰富,土地肥沃,生产力尚佳,因而淮阴是个还算不错的小城市。 不过韩信出身于没落的士族,虽受过教育,家里却非常贫穷,也一直找不到较稳定的工作。 他本来有意思进入公家机构,但因时局不稳,又缺乏人事背景,自然不容易找到空缺。后来他想弃文从商,却又缺乏本钱和人脉关系,因此成为无业游民,常在亲戚朋友家到处白吃,使得很多人都不喜欢看到他。 据说他曾靠下乡的南昌亭长长期供应三餐,然而数个月以后,亭长的妻子实在受不了了,乃故意停止供餐。韩信不知,仍依照时间前往,却发现没有东西可吃。韩信知其意,便不再前往。 但韩信其实也不知该怎么活下去。知识分子的骄傲让他无法成为乞食者,只好呆坐在淮水旁的桥下钓鱼,用以打发时间,或许会有鱼可吃也不一定。韩信似乎已到走投无路的地步了。 当时桥下正有很多老妇人在作漂布的工作,其中有位老漂母看到韩信忍着饥饿而不肯乞食,十分怜借其骨气,于是主动和他分食,一连数十日都如此。韩信非常感激,乃对漂母表示:“将来我若成功,一定来报答今日的恩情。”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