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孔子传 >  上一页    下一页
三七


  孟子:

  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知,闻其乐而知其德。

  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

  孔子即观于其世王者所定之礼乐,即知其王之政与德。居百世之后,观百世之上,为之次弟差等,而无有违失。能前观百世,斯亦能后观百世。观其礼,而知其世。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三)

  孔子所言礼,包括全人生。其言史,亦包括全人生。故其言礼即犹言史,言史亦犹言礼。夏殷两代史迹多湮,典籍沦亡,贤者凋零,若已无可详考。而孔子犹能言之者,周代之礼,即上因于夏殷,孔子凭当身之见闻,好古敏求。本于人道之会通而溯其损益之由来。历史演变之全进程,可以心知其意,而欲语之人人,则终有无徵不信之憾也。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三)

  孔子虽好古敏求,能言夏殷之礼,然折衷而言,主从周代。盖历史演进,礼乐日备,文物日富,故孔子美之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七)

  孔子志欲行道于天下,古人中最所心仪向往者为周公。故每于梦寐中见之。及其老,知行道天下之事不可得,无是心,乃亦无是梦矣。叹已之衰,而叹世之心则更切。然孔子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十七)则孔子若得志行道,其于周公之礼乐,亦必有所损益可知。其修春秋,亦即平日梦见周公之意。托于此二百四十二年史事,正名号,定是非,使人想见周公以礼治天下之宏规。此后汉儒尊孔子为素王,称其为汉制法,则知孔子之言礼,与其言史精神一贯,义无二致也。

  无历世不变之史,斯亦无历世不变之礼。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

  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九)

  此孔子言礼主变通,不主拘守之一例。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三)

  知礼之本,斯知礼之变。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三)

  知孔子言礼乐,其本在仁,而又曰“克已复礼为仁”。则仁礼二者内外回环,亦是吾道一以贯之也。

  疑辨二十四《史记·孔子世家》复曰:“孔子之地,周室徵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又曰:“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此言序书传作易十翼两事,皆不可信。盖西汉武帝时重尊孔子,其时已距孔子卒后三百四十年,从遗经中寻求孔子,遂更重孔门文学之一科。孔子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而汉人易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六艺。又称孔子叙书传,删诗,订礼正乐,作易十翼与春秋。汉儒谓六艺皆经孔子整理。司马迁曰:“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是皆以诗书六艺为孔氏书也。然西汉诸儒兴于秦人灭学之后,起自由亩,其风尚朴,亦犹孔门之有先进。

  东汉今文十四博士之章句可勿论,即许填郑玄辈亦如此孔门后进之文学科。由此激而为清谈。而当时孔门教育精神遂更失其重点之所在矣。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