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秋瑾-竞雄女侠传 > | 上一页 下一页 |
八五 | |
|
|
§清兵逼近 此时,清朝政府正在各地加紧围剿革命党。蒋继云在兰溪借了一所学校,诡称奉光复会秘密命令,将当地二百名龙华会会员集合在一起,让他们在学校附近发动起义。但似乎蒋继云事先已向官府告密,军队迅速包围了学校,仅仅半天的时间,几乎所有的人都被逮捕了。 事后发现蒋继云是隐藏在光复军内部的官府奸细。在军队即将逮捕秋瑾之前,蒋继云还滞留在大通师范学堂,死死缠住秋瑾,有人认为他是想阻止秋瑾逃跑。不管他的动机到底是什么?他的所作所为严重妨碍了革命党的行动。如果他真是官府的奸细,那么,必须承认他的行为对革命组织产生了极大的破坏。 两江总督端方从南京给浙江巡抚张曾敭发来两封电报,告诉他在九江逮捕了徐锡麟的二弟徐伟,根据徐伟的口供,命令张立即逮捕光复会干部沈钧业。当时23岁的沈钧业不知采取了什么方法避开了敌人的逮捕,一直生活到1951年,67岁时去世。 7月11日(农历六月二日),在杭州的浙江巡抚张曾敭命令浙江新军第一标统出发去绍兴,标统李益智派所属第一大队大队长徐方昭率领300余名士兵从杭州出发去绍兴逮捕秋瑾,同时镇压闹事的学生。因根据密报官府已经断定秋瑾是革命党首领,还知道学校拥有枪支弹药,所以,军队预先做好了发生激烈枪战的准备。 12日早晨,从杭州相关学堂传来消息,说政府已经派军队来绍兴。接到通知后,秋瑾打算再次把同学们集中起来,告诉他们如何应对,但是,数十名学生听到传言后吓得惊慌失措,四散逃命,根本无法开会,可以说学校工作已处于瘫痪状态。秋瑾遂命令从嵊县仙岩来的学生鄢发先把学校保存的32杆枪和6千余发子弹分别藏进教室夹壁墙或屋檐下。由此可见,秋瑾并没有打算把学校当作战场和清军展开枪战。 到了早晨七点,浙江新军的高牌长(小队长)率领十四名先遣部队来到绍兴,和绍兴地方军队一起监视学堂。预计大部队明天才能到达。上午,光复会干部周亚卫和程毅从杭州回到学校,秋瑾和他们商量对策,实际上,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打还是跑。学生们根本没有战斗力,没有打仗的可能,所以,只有马上解散学堂,让师生员工分别逃命,否则没有其他办法。秋瑾没有马上做出决定。会后,秋瑾离开学堂返回和畅堂,她没有像以往一样走大路,而是沿着小路来到学生许一飞的家中看望因病休学的许一飞,当时许一飞好像已经离开学堂,临走时,秋瑾还送给他一首告别诗。 这天正值祖母的忌日,秋瑾和兄长誉章、同父异母兄弟宗祥等吃午饭,饭后秋瑾神色凝重地告诉他们说:绍兴府为了逮捕我已经从浙江派军队过来,应当快逼近学堂了,我没有做过任何亏心事。你们赶快离开这吧,不要受牵连。 誉章、宗祥惊恐万状,立即雇船带着适逢放暑假回到绍兴家中的妻女,冒雨逃往离偏门外十公里处的峡山村岳父母家去躲避。 秋瑾重又返回学堂,叫来周亚卫大声命令道:“你去找竺绍康,让他带人把学校的枪支弹药运到嵊县去,准备安徽起义。” 按原计划,安徽和浙江相互呼应,共同起义。徐锡麟已经率先在安庆向敌人发起猛烈进攻,但起义已经失败。绍兴计划7月19日发动起义,但因走漏了消息,起义就像谚语说的成了“雨后送伞,夏后送扇”,错过了时机,已经没有成功的希望。 秋瑾觉得与其轻易地让政府军将这里的枪支弹药没收,不如尽可能地交给尚有战斗力的光复军,以备将来反抗清政府之用。 就在这天下午,竺绍康的同伴,也是光复军副统领的王金发冒着大雨穿着蓑衣伪装成渔翁的样子,看看四下无人悄悄溜进了学堂,他是担心秋瑾出事,特意从嵊县赶来劝她逃走。 “秋女士,目前的形势已不可挽回,不管是与非,还是赶紧离开这里吧。” 但秋瑾没有答应。这以后她的举动和想法非常矛盾。事情一发生,秋瑾就做好了被逮捕的思想准备,而且,意识到一旦被捕绝没有生还的可能。 秋瑾认为之所以会造成目前“风声不好”的局面,主要是因为自己筹措不当,是自己的责任,招致许多同志牺牲,自己作为浙江地区革命的主要领导者决不在危难时刻逃跑,这样做非但会给光复会的前景带来暗淡的色彩,同时也是有损自己作为革命者的名节的事。担心背负懦弱逃跑的骂名给革命事业带来不良影响,革命就不能怕死,革命是需要建筑在堆积尸体的基础上,只有牺牲才能换来革命的成功。 秋瑾当时就是抱定了“我要用自己的死来促成革命早一日成功”的决心来面临这一切的。 纵观秋瑾的言论及行动,可以看出秋瑾认为一个人的生命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瞬间,但是,如果先驱者的思想为后人所继承,经过前赴后继的不懈努力,先辈的遗志一定可以实现,他们也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