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秋瑾-竞雄女侠传 >  上一页    下一页
七二


  §跨马放浪

  长江流经长沙附近以及南京、上海,客轮从长沙起航穿过洞庭湖进入长江,经过湖北省的武昌即现在的武汉进入安徽省,一进安徽,在船舷左侧就可以看到安庆。秋瑾在这里下船,来找在武备学堂工作的徐锡麟,浙江起义迫在眉睫,二人要商议具体行动日程。

  秋瑾一回到绍兴,立即用在从湖南公公那里“筹措”到的三千元大洋购买枪支弹药等以准备武装起义。在秋瑾看来,夫妇之情和母子之爱都不足为惜,最重要的是要尽快发动武装起义,推翻清朝政府。

  从4月13日到22日(农历三月初),秋瑾再次从诸暨经东阳,再过永康到达缙云壶镇,这里是学堂事务长吕熊祥的老家,吕家经营着一个杂货店,也是会党的联络处,这里革命组织发展壮大,武装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23日以后,数百名会党首领和干部陆续来到绍兴,在体育会进行战斗训练,秋瑾给义乌的吴琳谦、金华的徐买儿、武义的周华昌等未到绍兴的首领写信,催促他们参加武装起义。光复会会员裘文高已经在台州召集义勇兵,从位于诸暨和金华之间的东阳到绍兴府嵊县之间,在方圆七十公里范围内的二十八个地方发动武装起义,和清政府的官兵展开了战斗。

  4月23日(农历三月十一日),秋瑾反复致函上海的陈志群,向他说明出版《女报》的真正目的。

  听了秋瑾的主张,陈志群逐渐明白了秋瑾工作的真实目的,从那以后他开始逐渐疏远秋瑾。《中国女报》历尽周折,终于出版发行,这一切陈志群都是看在眼里的。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陈的帮助,从他和秋瑾商议文章标题,还有要求事先选定秋瑾准备发表在《中国女报》第三号的文章等活动来判断,陈志群应该是对秋瑾的真正目的有所察觉的。

  秋瑾还写信给上海的徐小淑,说即便是因为资金困难《女报》很快就要停刊,但还是准备按照原计划出版第三号,希望小淑把原稿寄到绍兴来。

  4月(农历三月)间,秋瑾在绍兴率领大约90名男生进行实弹射击练习,自己也身穿紧身衣骑马往返于大街上。保守的士绅们看不惯秋瑾的行为,他们激烈斥责说:“一个女教师跨马在大街上到处游走,成何体统!”

  绍兴全城都传说秋瑾在训练场上,大声发令“前进!射击!”学员们一齐举枪射击,枪声响彻天空。训练期间,来自杭州弁目学堂的教师和即将毕业的学生们也参加了野外训练,秋瑾热情欢迎并盛情款了待他们。其中一部分学生已经加入光复会。期间经平阳党竺绍康介绍,“沙门”的首领大开也赴大通学堂登门拜访,秋瑾和他一见如故,在大通学堂畅谈许久,大开是富有游击战经验的指挥者,曾经领导过东阳玉山尖夏家庵等地方的起义。同时,秋瑾还会见了浙江南部青田人蒋绿飞,他是体育专修科毕业生,毕业后被派到浙江东南部一带负责组织队伍。秋瑾还任命永康龙华会的吕阿荣担任光复会军事专职主任,并陆续把一些会党首领派到部队担任部队长或任命他们为各地武装起义的负责人。

  住在杭州的浙江巡抚张曾敭得知以大通学堂为中心的绍兴情况,仔细思量后,感到绍兴局势不安定,立即派人搜查学堂。潜藏在巡院内的光复会内线及时通知秋瑾,秋瑾马上命令学校工作人员把秘密文件以及和教育无关的枪支等转移到其他地方,搜查人员仔细搜查了学校各个地方,没有找到可疑的东西,只好空手回去复命。但是,秋瑾已经明显感到官府开始注意学堂的动向,特别是浙江巡抚比绍兴府更加怀疑学校。张曾敭巡抚原本就对安庆的徐锡麟持怀疑态度,因此,更加严密监视徐锡麟的老巢大通师范学堂和秋瑾的行动。

  5月5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日),秋瑾从绍兴给上海的陈志群写信,对《中国女报》和《女子世界》两个刊物没能合作表示歉意,解释说当初《中国女报》“财才两困”的窘境,担心如果停刊的话,恐怕要波及到《女子世界》,所以,请求把两个刊物合并在一起以便让其能继续存在下去。在信中,秋瑾还批评身边的人能力有限,感叹缺乏人才,这封信的原文如下:

  近日志士类多口是心非,稍有风潮,非脱身事外,即变其立志,平时徒慕虚名,毫无实际,互相排挤,互相欺骗,损人以利己者,滔滔皆是;而同心同德,互相扶助,牺牲个人,为大义谋幸福者,则未之闻也。呜呼!吾族其何以兴?……实悲中国之无主人也。“忍言眼内无余子,大号江山少主人!”……

  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清政府感到武装起义已燃上眉睫,革命党人也感到革命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愈来愈大。在这种形势下,秋瑾周围一下子聚集了许多阿谀奉承的人,看到这种情况,秋瑾感到心中郁闷。在加入光复会的誓词中有这样一句话:“功成身退。”每当革命目标变得越来越现实、成功的结果越来越清晰时,理想主义色彩也就会随之逐渐淡化,面对现实,秋瑾发出忧愤之声,在信的末尾,秋瑾写道:“回首神州堪一恸中华偌大竟无人!”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