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秋瑾-竞雄女侠传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五四 | |
|
|
§一起回国 12月6日晨,陈天华看完报纸后,开始写文章。同居室的朋友看到他从早晨一直写到深夜,这个文章就是他的绝笔《绝命书》。7日,吃过早饭,他问朋友借两元钱,朋友还以为是为了印刷刚刚写出的文章,把钱借给他。陈天华把钱揣在怀里离开宿舍,直到深夜仍然没有回来,朋友正感到奇怪时,留学生会馆的门卫来了,告诉他说:“(清国)公使馆来电话 ,说东京大森海湾的警察给公使馆来电话,说‘一名中国男子在海里淹死了,死者姓陈,名天华,居住在神田的东新社’。” 朋友急忙去找宋教仁,宋教仁和几位朋友连夜赶往大森去确认尸体,到大森后,町长对他们说:“昨天下午6点,在离海岸大约200米远的地方发现一具尸体,我们立即将尸体打捞上来,晚上9点左右,在察看尸体时,发现几枚硬币和一封挂号信收据,没有发现其他物品。现在已经将尸体放入棺中。” 接着,町长带大家去殡仪馆,殡仪馆中孤零零地摆放着一个日本式的棺材,里面安放着陈天华的遗体,死去的陈天华微闭着双眼。挂号信收据上写着发信人是陈天华,从芝区御门前邮局寄给中国留学生会馆干事长的。这时,他所在的湖南同乡会的成员去横滨买了中国式的棺木和幔帐,大家商定将遗体安放在华人墓地,于是,两名乡亲护送遗体来到横滨,宋教仁等人返回留学生会馆整理遗物,发现了陈天华的遗书。 遗书非常长。一个月后,宋教仁把遗书刊登在1906年1月的《民报》第二号上。在《陈星台先生绝命书跋》中,宋教仁这样写道:噩耗传来,数百名湖南同乡会会员和华兴会、同盟会会员等纷纷来到留学生会馆,一起听宋教仁朗读这份《绝命书》,大家泪流满面,悲痛欲绝。 翌日(12月9日),留学生们公推秋瑾为召集人,在留学生会馆中的锦辉馆召开陈天华追悼会,会上,她宣布判处反对集体回国的周树人(鲁迅)和许寿裳等人“死刑”,还拔出随身携带的日本刀大声喝道: “投降满虏,卖友求荣,欺压汉人(者),吃我一刀。” 当然,“死刑”只是一种姿态。反对回国的人用反感和轻蔑交织在一起的眼光冷冷地看着秋瑾和主张集体回国一派的人们。 前文提到的《万朝报》报道说:“在留学生众多的同文书院、弘文学院、经纬学堂和早稻田大学,为了反对文部省令,没有一人来校上课……”,实际上,学校处于无法正常上课的状态。14日,陈天华所在的湖南同乡会决定集体退学回国,早稻田大学、弘文学院、成城学校、经纬学堂等学校的校长、教师等共17人联合和学生谈判未果,200名学生乘上海梅依 ?安菲号船回国。 17日,又有220名学生乘坐法国商船马科德贝克号回国,秋瑾是回国运动的发起人,当天的日本国民新闻报道了她的行动,报上称她为“秀锦”女。 北冈正子所著《鲁迅——在日本这个异文化的国度中》一书这样谈到当时的秋瑾:“这位女性,不仅姿色动人,还言谈爽快,令须眉黯然逊色。事件发生后,秋瑾带头四处奔走,在学生中作了大量的说服动员工作,在她身边很快就集结了七八百名学生,她领导学生开展工作,不断激励学生坚持斗争。” 之后,秋瑾和刘道一等其他9人组成“十人团”,目的是全面指挥留学生的归国运动。 22日,秋瑾用快递给在北京的哥哥誉章去信,告诉他为了抗议日本政府颁布的“取缔规则”,留学生们正在陆续回国,信中说,“近日留学界全体同盟停课,力争规则之辱,不取消则归国交涉,因公使不为助力,难达第一之目的,故决议全体归国,故纷纷内渡已及二千余人。妹亦定此月归国,以后再作行止……”在此信之前秋瑾就曾写信给誉章兄说道:“今留学界因‘取缔规则’,俱发义愤,全体归国;此后请勿来函,大约十二月须归来也。……”信发出后,秋瑾想到今后的前途和即将离开日本,惜别之情不禁涌上心头,提笔写了一首自由诗,题目是《如此江山》。诗的后半部分是这样的: 曰:“归也”,归何处? 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 外侮侵凌,内容腐败,没个英雄作主。 天乎太瞽!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 豆剖瓜分,都为吾故土。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