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秋瑾-竞雄女侠传 >  上一页    下一页
一〇


  §彩凤随鸦

  这一年(1894年)的季秋,寿南被任命为湖南的直隶州郴州的知州,这次任命虽然在湖南抚院(相当于湖南省的省政厅)的《湘抚报》上曾被登载,但实际上寿南并未到任。

  其原因是寿南的父亲秋嘉禾于1895年1月7日,即农历的甲午年十二月十二日在绍兴家中的和畅堂里逝世,享年62岁。清朝的官吏,遇到父母死亡时,必须辞去一切官职回到家乡服丧。“孝”,作为当时中国社会最高的道义伦理,要求民间恪守的同时,官吏们自身必须带头遵循。那年,秋瑾也跟随着父母回到了故乡绍兴。服丧的期限,按照规矩应该是3年,但那时社会局势风云变幻,作为身负重要职务的官员,基本上都在1年以内就服丧完毕回归原职。寿南也是仅在家乡服丧约半年就回到了湘潭。

  在此期间,清朝在国际上遭受了巨大的打击。1894年8月开始了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政府在9月的黄海海战和11月的旅顺攻略战中惨遭连败,然后在次年的1895年1月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提督丁汝昌被迫服毒自杀。作为清朝政府的媾和全权代表,李鸿章来到日本,于4月17日在下关与日方代表伊藤博文首相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条约中对清政府做出了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给日本,赔偿给日本二亿两等苛刻的规定。

  条约签订后,法国、德国、俄罗斯等三国担心日本在中国的势力过于膨胀,于是联合出面干涉,迫使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了中国。但《马关条约》中的赔款二亿两,再加上因义和团运动而于1901年被迫签订的《庚子赔款》(译者按 :即1901年清政府与西方列强英、美、法、德、日、意、俄、奥等八国(后又增加了西班牙、比利时、荷兰三国)签订的《辛丑条约》,其中规定中国向列强诸国共赔偿四亿五千万两,分39年还清。)中向西方各国的赔款四亿五千万两,使中国从此一蹶不振,沦为再也无力自拔的债务国。

  这当然引起了以知识阶层人士为中心的愤怒,舆论一片哗然。

  在湖南,因巨额赔款而增加了租税的负担,对现实社会和生活担心惧怕的情绪逐渐弥漫开来。雪上加霜的是,从夏天直到秋天,湖南又遇上大旱灾。和水源丰富的江南地方相比,秋瑾深切地感受到了湖南气候的恶劣以及生活之严峻。为了鼓励和帮助看着干涸的土地而只能叹息的老农,秋瑾和农夫们一起流着汗用桶汲了水浇灌庄稼。后来她作了一首题为《喜雨漫赋》的诗,描写了久旱逢雨时喜悦的心情。

  那年秋天,一天寿南的朋友李润生受王黼臣之托,以曾国藩的孙子曾五爷作为媒人,来到了秋家,称王黼臣的小儿子王子芳看中了秋瑾,因而代王家前来秋家提亲。

  当时的婚姻是视双方父母的同意与否来决定的。因此,请一位大人物来当媒人,仅仅是为了尊重这位大人物媒人的面子,提亲之事大体都能成功。这也是当时一种不成文的规矩。在清朝末年的传统社会中,婚姻大事基本是由双亲,特别是父亲的个人意愿来决定,本人没有婚姻自主权。王子芳是王黼臣3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字廷钧。光绪五年己卯(1879年)生,所以应该是比秋瑾小4岁。当时秋瑾刚满20岁,因此子芳那时应该还是个16岁的少年。

  当时在中国社会的上层阶级中,父母对自己的儿子都是趁其尚年少的时候竭力令其获得财产和地位,让他尽早地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作为儿子的辅佐,当时的习惯都是为儿子娶一个年长的妻子。如果是官僚家庭,那在还不到20岁时如已通过了各级的科举考试,马上就娶一位年龄长于自己的妻子的事也一点不稀奇。秋家就是一个例子。到了中年,丈夫就会公然迎娶“第二夫人”。寿南稍后在45岁时升任湖南郴州知州府,虽算是“单身赴任”,但那时却把婢女娶为妾带着一起去上任。妻子单氏当时49岁,但也承认原婢女为“第二夫人”。这位第二夫人孙氏次年在湘潭为秋瑾生下了同父异母的弟弟秋宗祥。

  秋瑾自己对子芳的情况什么也不了解,但她意识到相信媒人之言即是“孝”,即是遵循妇道,是一条决定自己一生命运的但又无法抗拒的道路。虚岁已21岁,忤逆双亲意愿的行为是当时的道德标准绝对不允许的,况且这样的年龄在双亲的庇荫下生活的时期已结束。双亲辛辛苦苦为自己缠足不就是为了今天吗?提亲对秋瑾来说实际上就是宣判。

  另一方面,王黼臣也有他作为拥有数百万资产的大富商的“面子”,为了不致因提亲被拒而伤面子,他为此也作了周密的布置。黼臣请托了在湖南被视作英雄人物的曾国藩的孙子曾五爷作为媒妁中间人,如以五爷的名义出面向寿南提亲,那就可做到万无一失了。

  王家就是跟随曾国藩,借着他的权势拼命聚敛钱财而成为了当地大户。来给秋瑾提亲的媒人是赫赫有名的曾国藩的亲属,能够与这样的人发生联系,对寿南这样小小的地方官来说多少算是件受宠若惊的事,所以寿南除了恭敬从命以外不可能说出其他反对的话。他想对方不光在湖南、在全中国也是算得上的屈指可数的富豪大家,能够和这样的家族攀亲也不是什么坏事。况且听说子芳本人相貌出众,就读于湖南一流学堂岳麓书院,通八股、善文墨。王家父母以子为荣,对子芳宠爱有加。寿南以为王家家世好,至于脾气秉性以及相貌爱好等,婚后可以让他们夫妻两人自己去慢慢互相适应。想到这些,寿南决定答应王黼臣的这门亲事。

  秋瑾似乎意识到未来自己婚姻生活的不幸,在《风雨口号》一诗中写道:“一番风雨一番愁。”这句诗应该是成了后来被称为她的绝笔而广为流传的诗句——“秋风秋雨愁煞人”或是“秋雨秋风愁煞人”的铺垫之作吧。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