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历史小说 > 纪晓岚全传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七三 | |
|
|
再看渔洋山人下面的描写,越发奇特了:……既而淙淙然,直蒸屈隔,又复幂历而下,钩旋宛转。 虽有精于绘云者,无气象;精于绘水者,无起色。及至地,色较淡而丝缕倍多于前。 然而一片如掌,几榻不能碍以高下,观者已置身叆叆之上,又若泛舟波涛面也。 纪晓岚讲到此处,人们几乎被吸引住了,遐想着当时的情境,别有一番趣味。接着,纪晓岚又朗读了下面的描写,更使人大感到神奇迷离了:“……逾时,中忽高起如浮屠,旁若屋宇,淡处乱处,历历直上者,则丛树修柯,掩映阴翳。室内隅烟复连蜷裹入,俨然雉堞,连亘内墙,睥睨期间,往往如人马旗帜,点点如豆。 “约一炊刻,然后霏微敛散,城薄人稀,马行帜拔,房舍荒落,独一塔危然耸峙,居中直上,及愈起而愈细,飘飘乎无纤尘之留座隅也。”纪晓岚诵读完毕,人们又是哈哈大笑起来,只觉得如此神妙的"烟技",谁也不肯信以为真,都说这是"姑妄言之,姑妄听之"罢了。 没想到,这时纪晓岚反倒认真起来,说其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来。 那是戊寅年五月二十八日,纪晓岚带着长子汝佶,到太平馆为翰林吴林塘祝贺五旬寿辰,遇到一位花甲之年的江南老人,在寿宴上表演了烟技,使他父子二人眼界大开,这才相信《渔洋夜谭》的记述,确实不是仆人之谈。 那位老人来到客人中间,说要来个戏耍子庆寿,操着南方口音,谈吐风雅不俗,大家不知其以何为技。 纪晓岚正在纳闷,见仆人抬进一只大烟筒来,足足可以装下四两烟丝,纪晓岚看看自己手中的烟袋锅,跟人家的一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 只见那老人点燃烟锅之后,且吸且咽,过了一顿饭功夫,才停了下来。又将一大碗茶端起,一饮而尽,然后向吴林塘说道:“今天是您五十大寿,在下有一段为您增添鹤算的表演,请您观看!请各位指教!”老人说完,把口一张,嘴中吐出两只仙鹤,飞向屋角;紧接着,又吐出一个圆圈,像盘一般大小,双鹤穿圈而过往来飞舞,同掷织布梭一样。 大家抬头观看,哑然无声,连口大气也不也敢出。正目瞪口呆,看得出神,听得老人干咳一声,遂见一条烟柱从口中吐出,亭亭直上,散作水波云状。再仔细观看,已经变成了寸许的小鹤,颉顽左右飘荡,栩栩如生。过了好一会儿,这才鹤散烟消。在场的人都是第一次见到此种情景,禁不住拍案叫绝,赞叹不已。 接着,客中的一位年轻人站了起来,举杯向主人吴林塘敬酒,口中说道:“晚辈的技术,比不上师傅。今天是您的寿辰,不才献上一个小作剧,给您助助酒兴。”说完,年轻人吐出一朵烟云,飘飘渺渺,飞至筵前,慢慢结成一栋小小楼阁,门窗栏杆,历历如画。 大家正看得出神,年轻人朝吴林塘作揖说道:“这个小玩艺儿叫'海屋添寿',让您老见笑了。”纪晓岚如果不是亲眼目睹了这师徒二人的绝技,他自己也不会相信,从口中吐出的烟雾,竟会有如此的奇妙!现在思想起来,自己只会吞云吐雾,实在是初级功夫! 听完他的讲述,陆锡熊、戴震等人更是笑不拢口,纷纷替纪晓岚惋惜:“何不趁那次机会,拜江南老人为师,学得上乘功夫,我等也可一睹纪学士吸烟绝技?!”这座中的陆锡熊,字健男,号耳山,是江苏上海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召试授内阁中书,深得刘统勋赏识,也由刘统勋举荐,与纪晓岚同司《四库全书》总纂。二人非常相合,交情很深,只是陆锡熊的宦途际遇,比纪晓岚更为坎坷,曾经多次谪迁,到晚年纂修《四库全书》时,才算安定下来,与纪晓岚同蒙高宗倚重,官至刑部郎中,他俩修书之余,常常互相唱和,戏谑为乐。 一日校书休息,纪、陆二人对座,陆健男讲昨天访友之事,他驱车城外,归途经过一处"四眼井",便休息饮马,眼前情景使他想出一联:“饮马四眼井"路上想着下联,居然没有一副满意的。 这时说起昨日之事,自然想起这副联语,便向纪晓岚询问下联。 纪晓岚听完,笑嘻嘻地揉了一下鼻子,又用手中的大烟锅,指向陆健男说道:“阁下本身不正是很好的下联吗?” “你所说指什么?”陆健男不解地问。 “阁下的号,耳山哪!”纪晓尚接着说道:“‘饮马四眼井',用'驮人陆耳山"来对,真是再好不过了!” “哈哈哈……”两人相视大笑,室内洋溢着融融的春意……话说开馆这年十一月辛未的早晨,天空晦暗,北风呼啸。 纪晓岚的座师、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刘统勋,起身早朝。乘舆至东华门外,忽然外面人已听不倒舆中声息。仆人向舆中看时,刘统勋已瞑目而逝,终年74岁。 纪晓岚闻讯赴丧,痛哭失声,想起恩师的知遇提携,解危济困,实在是恩重如山,怎能不让他悲痛欲绝? 刘统勋一生,为政廉洁,直言敢谏,釐剔奸弊,奖掖后进,多次查勘黄河、运河河工,革除积弊,利国利民。官至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深为乾隆倚重,乾隆称他"神敏刚劲,终身不失偏正”。一代人杰,功高日月,令人感念永怀。评书《满汉斗》就是以刘统勋、刘墉父子与和珅相斗为题材而写就的。 纪晓岚强忍悲痛,给他的恩师写下一副挽联:岱色苍茫众山小;天容惨淡大星沉。 人们看了,句奇语重,非刘统勋不足以当此殊誉。正如挽联所道,果然是"天容惨淡”。高宗乾隆亲临刘统勋丧仪,见丧事办得极为素俭,已经哀恸不已,回跸至乾清门,乾隆按捺不住悲痛,流涕失声,大臣们赶忙劝慰。皇上说道:“朕失一肱股,怎能不痛彻肝肠啊!像刘统勋这样的朝臣,才不愧为真宰相。”刘统勋生前,兼任《四库全书》正总裁,虽然军国大事忙得这位老臣不可开交,但一有机会,便对纪晓岚谆谆教诲,对四库全书之事颇费心神,但他魂归西天,没能看到他的高足宏图大展,将《四库全书》编纂完成,纪晓岚为此抱憾终生。 《四库全书》的编修,除了乾隆皇帝用来夸耀文治,显示自己尚文好古,博取美名而外,其编书的根本目的,是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借以巩固清王朝的统治。 在编书的头一年,乾隆曾两次提出:编写《四库全书》时,对古籍该"毁弃"的应予毁痉,该"删改"的应予删改。第二年八月,他在给几位军机大臣的谕旨中,明确说过:凡“有诋毁本朝之语,正应乘此机会查办一番,尽行销毁,以杜绝、遏止邪言,正人心而厚风俗。”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凡近朝野史及明人有关奏议文集,只要内容稍有嫌疑,而对清廷不利者,也一概焚毁勿论。更有甚者,一些并不"诋毁本朝",甚至与政治毫无干系的著述,如顾炎武的《音学五书》等,也遭到毁版的厄运,至于那些补删改的书,往往被弄得面目全非。《四库全书》的里面,凡是"胡、虏、贼、寇"一类的字眼,都一一改换。例如"胡"改为"金",“虏"改名"敌”,“贼"改为"人",“虏廷"改为"北廷",“入寇"改为"入塞",“南寇"改为"南侵"等等,此类情况,不胜枚举。 《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也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一次劫掠。据统计,在编书的十年中,仅浙江一省,就毁书二十四次,被毁书籍达五百三十八种,一万三千八百六十二卷之多。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