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历史小说 > 纪晓岚全传 >  上一页    下一页
四六


  皇帝的声音虽然不高,却引起大臣们的注意。他们站在南天门前,松涛盈耳,衣袂缠云,宛若置身仙境,乾隆高兴异常,指着被夕阳染上金光的门联,朗声读道: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这是泰山上的佳联之一,君臣们无不叹为观止。纪晓岚看看左右对峙的飞龙岩、翔风岭,眺望夕阳照射,云霞掩映下的大小山峰,感到这副对联确实出手不凡,气势宏伟,描摹逼真。

  随即,纪晓岚由登临泰山又联想到何府招亲选婿之事,由泰山之极又联想到君臣二人风流韵事之极,不觉红云飞面,顺首回眸,望了乾隆一眼。哪想,乾隆此时心中也在想着同一事。他见纪晓岚回望,表情殊异,便心领神会。于是,他就泰山南天门这副佳联顺口占出一联,云:登泰岱气韵神韵堪称风韵之首;观人世江流海流当道情流之峰。

  纪晓岚听了,更是豁朗一笑,随即也口占一联作答,云:登峰造极乃明皇齐天大福;一统化异本青帝盖世奇勋。

  乾隆和纪晓岚君臣二人这一应一答,已被董曲江等随臣听到了,但是都不懂其中之意,也不好再问,只得作罢是了。

  穿过石门,来到西侧的石室内,看过元代中统年间的石刻《天门铭》,纪晓岚同董曲江等一帮文人秀士们纷纷赞叹。

  赞叹杜仁杰的铭辞古雅,赞叹严患范的楷法端严。原来,立在这里的《天门铭》石刻有两方,一方为杜仁杰所撰,一方为严患范所书,皆为书林之最,文章之秀。

  乾隆帝观罢,兴犹未已,又带领群臣向天街进发。

  在南天门之上,有一块依悬崖、临幽谷的天地,名曰"天街”。这是泰山上最高的一块坦地,人们便以街市名之。有土便有人烟,这里住着十几户人家,专做游客的饮食,安排住宿,和供应一些香烛纸钱的生意。

  天街前面,就是宋代所建的碧霞宫。碧霞宫又叫碧题祠,宫内各殿,全用铜瓦、铁瓦盖顶,金碧辉煌。明洪武年间一次重修就花掉黄金四千九百五十两。当晚,乾隆君臣一行,即驻跸于碧霞祠内。

  晚宴过后,乾隆帝游兴不减,便带上纪晓岚、刘墉、和珅等几位臣子,走至宫外,要看看夜色中的泰山。

  俄而月上东山,银光泻地,在月色中看去,山不高而秀,林不密而青;四拢一片春黛,与苍穹紧紧相衔。微风吹拂,清香袭人,恍然如临仙境。乾隆不禁诵道:“世人尽道皇宫好,哪知美景出天然。”纪晓岚深知,皇上性喜风雅,遂启奏道:“如此美景,不应辜负,圣上当有所题留。”乾隆点头同意,随从侍卫赶快回祠中取来文房四宝。

  面对这人间仙境,乾隆帝精神焕发,但千头万绪,一时竟无从谈起,想了几句词,自己也不满意,提笔很久,却不能落墨。

  纪晓岚看着这月明风清的泰山,想起斗母宫女尼的风流韵事,便想起一个绝好的题词。看圣上思索未定,有意提醒乾隆,连声称赞泰山夜景:“此景真乃无边风月,风月无边。”乾隆不愧为历史上著名的才子皇帝,听了纪晓岚的话,灵机触动,挥笔写出了"二"两个大字。

  和珅看后不解其意,去问刘墉。

  罗锅子含笑答道:“圣上所书二字,既写景又寓事,言简意赅,冠绝千古,你看那不正是'风月无边'吗!”说到这里,他想起纪晓岚当着皇帝的面,叫他"刘罗锅子",让他出丑,便有心难倒纪晓岚。遂向皇帝奏道:“圣上若命纪春帆再题一语,对成一联,岂不更两全其美?”

  “嗯,好!好!纪昀,你来把它对上!”乾隆觉得有趣。

  纪晓岚看透刘墉的心思,眼珠一转,来了主意,提笔写下两字"因受。”乾隆和刘墉、和珅等不解其意,正待纪晓岚解释,却见纪晓岚又书一联:斗母宫二,留石庵因受。

  皇上看后,立即理会其中用意,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这一联的寓意是:“斗母宫风月无边,刘石庵恩爱存心。”刘墉见纪晓岚又拿他戏谑,脸上热辣辣的。

  纪晓岚早已笑得前仰后合。

  刘墉罗锅着腰,笑嘻嘻地拿起笔来,为纪晓岚刚写一联,提上落款:“纪匀”。其意是:纪昀少日。

  乾隆君臣又大笑一场,然后回宫歇息,一夜无事。

  次日五鼓,他们便挑灯匆匆赶往日观峰,去看日出的胜景。

  时序虽是初秋,但日观峰在泰山极顶,境深三十里,出海八千丈,山风吹来,凛冽袭人。

  他们到达日观峰顶,俯看山下,天地未开,混沌一片,眺望东方,亦浑蒙难辩。眨眼间,白光乍吐,射出海面,扶摇直上,霞光如矢,相继突破晦暗,崩射而出,继而金黄,继而橙红,继而朱紫……,七彩交错,将云层透射得如琥珀、如玛瑙、如汉玉,玲珑剔透,煞是好看。

  少顷,一轮鲜红的旭日,象一团即泄的铁浆,突然自大海中涌现。山林立刻披上了一袭金黄的晨缕,正是所谓"沧海浴日,金轮晃漾"的奇观了。

  用过早膳,乾隆君臣在玉皇顶附近的东岳府祭祀之后,来到庙北的弥高岩下。乾隆忽然想起《论语》里"仰之弥高"的句子。

  乾隆本来擅长联语,但总是难不倒纪晓岚。今天他想,我何不用《论语》上的句子难他一难?便给纪晓岚出一联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乾隆想这一回也许难住了纪晓岚,哪知他的语音刚落,纪晓岚便接着念出了下联: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

  此联对得自然流畅,无懈可击,浑若天成。乾隆及众大臣无不为之口叹心服。

  看完唐玄宗的《纪泰山铭》、宋真宗的《述功德铭》,在"五岳独尊"石刻前,纪晓岚引头吟诵起杜甫的《望岳》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校

  他们爬上天柱峰,去看那座立于泰山极巅的无字碑。

  那碑高一丈五尺六寸,南北面广三尺六寸,东西侧厚二尺四寸,上微隘于下。顶似幢盖,另以石复,四棱盘折。石色明净可鉴,非泰山所有。大臣们看得非常仔细,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董曲江认为,是秦始皇时所立;董邦达则持汉武帝所立;刘师退则认定是神主石;刘墉认为是石标。各执一理,互不相让。

  纪晓岚沉思良久,才开口说话:“我认为汉武帝所立一说不无道理。《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着秦始皇立泰山刻石,但未曾指出立于泰山之巅,且当世刻石辞有147字。而《史记·封禅书》中,记汉武帝到泰山封禅,'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巅'却不言刻石。汉武帝所立较为可信。”大家认为言之有理,但仍不能定论,有待后世考证。

  下山路上,乾隆皇帝想听泰山掌故,大臣们便有讲《八仙过海》的,有讲《吕洞宾戏牡丹》的。有讲《瑶池会》的,有讲《悬云寺》的。

  行到扇子崖,轮到纪晓岚讲,他便绘声绘色地讲起岱宗坊的传说来:相传当年碧霞元君为占泰山,用尽千方百计,战胜许多对手,终于独占了这块宝地,成为一山之主。但她贪得无厌,依仗其父东岳大帝的权势,不断将管辖范围向四周扩张。这样,便引起各方神仙的不安和愤慨,大家纷纷去找掌管封神大权的姜子牙,状告碧霞元君。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