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洪秀全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一〇 | |
|
|
太平军在永安的半年中,洪秀全等除了抓练兵外,还抓了两件大事: 1.制订各种制度:如制订《太平军目》、《太平条规》及《太平礼制》等。这些制度,在起义前后,就已经开始酝酿、设想或实行了。但是,到了永安,才修改、补充和制订。 在永安,印刷条件方便,印了不少书籍,如《天条书》、《太平诏书》、《天命诏旨书》、《太平军目》、《太平条规》等。 其中,《太平军目》及《太平条规》是军事著作,对军队的编制、供给和纪律都有规定。它使得太平军的组织严密,战斗性强。这些制度的产生、实行和完善,是太平军能朝气蓬勃、战胜敌人的重要原因。 《太平礼制》这个文件,把从天王到士兵,按等级在礼节上,作了烦琐的规定。如,对诸王以及丞相、检点的子女亲属,在称呼上,各不相同。对丞相至军帅的儿子,都叫“公子”,女儿都叫“玉”。但叫“公子”或“玉”时,又按官职高低来称呼。对丞相的儿子,叫“丞公子”,对丞相的女儿,叫“丞玉”。对检点的儿子,叫“检公子”,女儿叫“检玉”等等。此外,按照不同的官吏等级,在居住、车马、服饰、仪仗等待遇上,都严加区别。这样一个严密的封建等级制度,和洪秀全以往主张的:“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人,皆是姊妹之群”的平等思想相比,无疑是一种倒退。 这种礼仪的颁布和实行,使得太平天国的政权,充满了封建官僚制度的气味。 2.封王: 1851年12月17日,洪秀全以天王的名义,发布诏令,把在东乡宣布的五军主将,加封王爵。 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 封秦日纲为天官丞相、胡以晃为春官丞相。此外,还赏给了其他有功人员的官职。 值得注意的是,诏令末尾一句:“以上所封各王俱受东王节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从军事指挥到行政领导,都由杨秀清总管。 这是太平天国前期,领导集团职权的一次重大变动。在这之前,洪秀全既是领袖天王,又是全军最高统帅。但封王诏令下达以后,他把军事统帅大权,统统移交给杨秀清了。这样一来,杨秀清的职权和地位,比其他诸王都高。而冯云山已下降为第四号人物。 洪秀全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发现杨秀清在群众中有号召力,组织能力和指挥才能也都很出色。 但是,这样一来,洪秀全不统率军队,使自己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斗争,同时也助长了杨秀清的骄纵心理。 封王以后,冯云山的职权和地位,虽然下降了,但他有文化,有心计,对天王忠心耿耿。他运筹帷幄,出谋划策,贡献很突出。 早在1847年,他在监狱中,就考虑过创立天历。 经过修改和补充,他终于制订成功,并报天王批准。 第二年,《太平天历》正式颁行。这是太平天国一项重大的建制。 按照中国的传统,一个新王朝的建立,一定要废除旧年号,创立新年号。太平天国当然也不例外,宣布废除清朝的《皇历》,并把1852年2月3日那天(清咸丰元年十二月十四日),改为天历年初一。 天历有一定的创造性,它和旧农历不同。农历是按月亮盈亏来计月的。天历却把太阳运行一周,定为一年,平均分为12个月。规定单月为31天,双月为30天。 太平天国运动本身是一场农民革命,来参加的大多是农民。冯云山本人出身农家,又懂得天文地理,在创制天历时,处处为农民着想。例如,天历把二十四个节气,平均分配在月初和月中,每月两节气,立春、清明、芒种、立秋、寒露、大雪在月中(16日),惊蛰、立夏、小暑、白露、立冬、小雪在月中(15日),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冬至、大寒都在月初(1日)。这样,农民很容易记住,不会耽误农时。 天历在二十四个节气下面,还注明当时应该种些什么。如,在立春下面写明:“南方地暖种松、种花麦、种乌豆”,清明:“南方地暖插田、种豆”白露:“种蒜、种萝卜、种白菜”,寒露:“种小麦、大麦、蚕豆”等等。 天历包含有反对封建迷信的内容,比旧历进步得多。 宣布天历,象征着太平天国新纪元的开始。 这对清政府的官员们来说,是个大大的“不祥之兆”。因为这件事过去连黄巾、赤眉、黄巢等都未曾干过。 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比历次农民运动,都更彻底! 颁布天历,就像吹响了号角一样。号召全体军民,团结在太平天国的旗帜下,齐心协力,去推翻满清王朝! 太平天国,为实现“革故鼎新”(改掉旧的,换上新的)的政治主张,在永安还搞了一系列文化改革,编写的新书,就有50多种。他们很重视儿童教育,为儿童编印了《三字经》和《幼学诗》等读物。洪秀全写的一卷《幼学诗》,强调要敬上帝,敬耶稣,宣扬天王至高无上的权威。《三字经》以三个字一句的形式,把洪秀全一些著作中的宗教理论,融会在里面,深入浅出,起到分清上帝和阎罗,从善去恶的教育效果。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