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海瑞 > | 上一页 下一页 |
四五 | |
|
|
§千金劾海 海瑞不停顿地整顿各方事务,利用所制定的条例和规定,大力扭转官府中的陈腐之气。他将所制定的《督抚条约》提到很高的地位,一再要求所有官员严格执行:“本院所行条约计三十五款,非本院突为一说也。祖宗成法,今条举之,以上利国,以下便民。 文到之日,各官当日严惕厉之心,痛洗颓惰之习。官日加悉阅各房科,吏日以本等事请。官糊涂吏提撕之,吏隐蔽官鞭策之。并一应本院行事,敢有一事一字不遵,一时一刻迟误者,本院决不轻贷。非本院故自苛责也。立立道行于前,乃可必世面仁于后。令行禁止,不可谓非大圣人作用也。诸葛孔明以严治蜀,本院于江南亦云。各官毋自贻悔。” 退田,使一大批占有大量土地的地主官吏利益受损。严格执法,又堵住了不少官员多吃多占的路子。 他们的好日子没有了,他们感到不那么舒服了,于是开始有所反应,开始是局部的,所提的奏疏也得不到皇帝的批复,但后来形势逐渐变了。虽然海瑞还在持续不断地向大地主、大官僚们进攻,力图毕其功于一役,但是他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向朝廷告状的人越来越多,一些官吏抓住海瑞工作中的一些缺点和不足,采用造谣中伤、无限夸大等手法,多次向皇帝告状,说海瑞工作没有能力,只会抓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识大体,作风粗暴,众人不满等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戴凤翔的参劾。 戴凤翔的官职是吏部的吏科“给事中”,职位并不很高,但在吏部供职,文采不错,又熟悉专管整理参劾并向皇帝汇报的官员,因此,他所提交的疏折,能够方便地递交给皇帝。又由于他见到的奏疏比较多,知道皇帝重视知道什么样的奏疏。徐阶一家看中了戴的这一优势,先后向他行贿达“千金”,终于说动戴写下参劾海瑞的疏折。 戴凤翔在奏疏中,历数了海瑞的种种罪状,说海瑞滥受诉讼,无节制地受理民事案件,仅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就下结论,致使刁民猖獗。将海瑞扼制贫富过度差距说成是随意侵占农民的田地,使许多农民不敢收回租子,其势如“挖壮民的肉去喂饿急了的老虎”,等等。 海瑞向皇帝提出的抗疏,阐明了自己在到任以后面临的形势,说明所采取一系列措施的背景,为自己进行辩解。海瑞说到,本官到任后,朝廷接到的本官上递的准状(即要求批准对有关官员进行处理的请示)比前任为多,这是实情。因为所处理的问题多涉及到乡、县乃至州一级的官员,为了“通民隐、抑强横”,故不得不连续请示汇报。海瑞说:“我到任才几个月,接到的有关“乡官夺产”的诉讼竟有几万件。在调查中,州、县及生员都说这是近20年问题的总爆发。退田还民,是顺应民心的大好事,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欢迎。凤翔把今天的民说成是‘虎’,把乡官说成是‘肉’,却没有说明这‘肉’本来就是民身上的。况且,我们今天还给农民的‘肉’,不足于被挖走的1/10!”戴凤翔在奏疏中说海瑞“勾结倭寇,攻陷城池、誓血为盟,劫库斩关,行李不通,烟火断绝”,海瑞对此不屑一顾,说这样大的事,几乎不用花力气就可以搞清楚。若倭寇进攻,皇帝早就从其他渠道得到信息了,不可能发生倭寇已经进入而朝廷还不知道的事。所以,这样的谣言不攻自破。海瑞指出:“今年遇到水灾,富家却‘照例取租’。我多次提议应该减租,甚至禁止收租,虽大家都说提得好,却始终没有看见有禁止收租的命令。”海瑞还说: “与戴凤翔争论的事小,不能为朝廷尽到自己的责任则是大事。因此,本官根据皇上的授权而行使有关职权,根本没有什么错误。只要得到必要支持,我可以在几个月内使局面彻底改观。现在,赋役未平,军兵未壮,而‘禁诬告而刁讼未息,禁浮靡而奢侈如初’。” 海瑞坚决地说:“微臣负国,凤翔欺君,两不宽贷。” 要求皇帝将他本人和戴凤翔一并处理革职,以正视听。 其铮铮汉子的形象,呼之欲出。 海瑞终于没有躲过四面八方射来的乱箭,最后,还是被皇帝安排退休,结束了16年的官宦生涯,回到老家休养。事后,徐阶的儿子对别人说:“不肖兄弟合千金贿给事中去之,为松人(淞江一带的人)安堵。”他们认为,花笔大钱,搬掉了一块堵在他们心头的大石头,非常值得。 不过,徐阶最终没有逃出历史的惩罚。他儿子行贿的事情后来终于败露,立即在全国引起大哗,徐阶家的土地全部被没收,大儿子被充军边疆,另两个儿子被降为庶民。如果不是首辅张居正帮忙,徐阶的命可能都保不住了,这可算是恶有恶报了。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