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海瑞 >  上一页    下一页
一二


  §指点江山

  海瑞满腹经纶,一旦有机会,就会对时政大发议论。

  一次,福建掌管地方治安的吴检事邀请海瑞,商谈解决困扰地方多年的驿传问题。明朝中叶,由于交通的发达,地方政府的负担也日益沉重,原因是明朝的财政制度并没有差旅费开支这一项内容。结果,全国1040个驿站,名义上是由兵部掌管,实际上一切费用,包括过境官员本人及其随行人员所需的食物、马匹和船轿挑夫等相应费用,都要由地方财政承担。兵部只是发给出行官员一纸公文,地方政府就必须按相应级别标准保证供应。在明朝初期,这一矛盾并不突出,因为当时的政府机构还不庞大,官员出巡的次数也不多。到明朝中叶,政府机构急剧膨胀,繁文缛节搞得政务运行相当复杂,仅正常的公务往来就多得不得了,加上一些作风不正的官员借机盘剥,地方官员被搞得焦头烂额。

  海瑞对此当然一清二楚。既然有人问他,他就无所顾忌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说,驿递问题被搞得喘不过气,其根子在于近年的关文泛滥,文山会海。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有三个办法,分为上、中、下三策。

  上策为治本,即裁减一切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精兵简政,恢复本朝开山之祖立下的五马三驴之法,从根本上减少迎来送往的机会。这五马三驴之法究竟是什么内容,我们现在已经不能了解得十分清楚,但根据有关材料的分析,可以推测出这种办法大概是指每一驿站的配置。在每一驿站配五匹马,三头驴。有信使或官员路过驿站时,若要到较远地方去的,可以乘马,近途的则只配驴。明初,朱元璋实行严格的集权管理,因此政府机构比较精简干练,官员外出及公文传递也要少得多。

  朱元璋规定五马三驴法,其实也是为了限制各级官员滋长不良风气。海瑞认为,只有恢复祖宗之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举例说,现在地方就如同一匹可以拉1000斤的马,如果只让它拉1000斤,那它可能走得十分轻松。但如果硬要让他驮上1万斤东西,那这匹马可能连蹄子都抬不起来,立时就会被压垮。现在各县就如同能拉千斤的马,驿站的负担如果超过“千斤”,则各县的经济就可能被搞垮,那就很难再恢复起来。因此,必须想办法减轻各县的负担。

  当然,上策的执行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那就实行中策。中策是指按照过往官员的职级规定必要的接待标准,不执行公务的官员绕道而行,本县驿站概不接待,这是中策。实在做不到,亦可先出下策,即接待任何官员都不搞迎送程序,仅安排必要食宿。海瑞指出,按他的理想,应该全面恢复明朝初期的各项严格规定,提出的这几条对策,仅仅是为了当前解决实际问题。建议县令乃至巡抚(相当地区专员)择上策而行之。

  海瑞提出的这些主意,当时是否为吴检事所接受我们不得而知。但后来海瑞出任淳安县令,是坚决地实施了当年提出的这些治理良策的。

  海瑞就任南平教谕期间,对自己家乡的时局一直非常关心。家乡局势不好,黎汉之争不断,使海瑞坐卧不宁。于是,他特意致函海南道陈双山,再次陈述自己治理黎汉之乱的设想。信中,他反复阐述当年所撰《治黎疏》、《平黎疏》两文的内容。海瑞说,开道制县的办法其实很好,它可以彻底消除几万黎人所带来的不安,为几十万百姓创造一个和平的生活环境。

  但是,这样的事为什么没有一任政府官员去做呢?海瑞认为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根本没有在海南长呆的打算,到任后就想着快点提升离开,认为治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有三年五载则完不成,因此根本不想沾上此事;二是自己没有调查研究,听人说黎人不得了,什么百发百中,什么武艺超群,自己没有一身本事,不敢与之对抗;三是在读书进爵的过程中,只想着如何应付考试,而没有真正读懂经书,不知方略之策。从政后,被一般民间事务缠得脱不开身,更不懂得用兵布阵之事,因此对这样的事想都不敢想;四是虽有立功建业的志气,但又顾虑自己立下的功劳被别人掠走,自己吃力不讨好。看来,经过一段校长生涯的实践,海瑞对世间的炎凉,官场的腐败已经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但他从不轻易放弃自己的主张,他还想激励陈双山能够振作精神,彻底解除黎患的干扰。

  他向陈双山坦言,说明了自己的主张屡遭冷遇的原因。他认为,有三个原因导致了平黎之策不被接受,一是不了解海南的地势险要,如果要举兵剿黎将会遇到多么大的困难,不相信一个书生能提出什么治世良策来;二是盲目地认为平黎只不过是举手之功的事,实际根本没有掌握事态的关键,说话不着边际,因此也不可能将任何计划有效地付诸实施;三是只会纸上谈兵,遇事久拖不决,优柔寡断,当然办不成大事。

  海瑞激励陈双山,说此事对于大人来说易如反掌。在海南当朝一任,能够建立留芳万世的功名,为什么不决心干上一番呢!海瑞还急切地表示,如果有什么需要进一步咨询的,可以在他回乡省亲时再作深一步讨论。

  这再一次说明海瑞有一股韧劲,总想找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的这种作风在当时社会十分少见,而且也很难兑现。他向朝廷呈交的《治黎策》、《平黎策》受到冷遇,于是想可能地方官员可以利用现成条件实现这些设想。事实证明他的想法过于天真了。在那样的社会制度条件下,仅靠局部的谋略、措施是无法解决问题的。他给陈双山的信如石沉大海,无疑给海瑞又上了一课。

  海瑞任教谕四年,始终如一地坚持以礼为教,认真讲道论德,解释经义治事,作风实事求是,行为脱俗,实为难得。四年中,将郡庠治理得有条有理,业绩突出,受到肯定。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他被提升为浙江淳安县县令。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