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海瑞 > | 上一页 下一页 |
六 | |
|
|
§乡试中举 明朝走入仕途的主要途径是科考。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极为重要的人事制度。科举制萌芽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社会人事制度是门阀制度,即以豪门贵族为基础的地主豪强制。门第显赫的官僚大地主掌握国家政权,这些家族的后代也跟着身居高位,享受各种优厚待遇。门阀制度推行的结果,是这些豪门贵族的家族势力空前膨胀。在门阀制度的保护下,家族成员可以不再依赖其他任何条件,只要他是这个家族的成员,就可以确立自己的社会地位,就可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在这里,以功名而获褒奖、得进取,反而被认为家族的耻辱。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有门第不够显赫的人,才需要通过立功来提高社会地位。逐渐地,士族大户以优闲为荣,不屑接触实际的风气盛行,最后堕落到毫无涉政能力的地步。社会管理层的核心力量腐败到这样地步,管理混乱、民不聊生是其必然结果。那一时期国家之间纷争不断,改朝换代频繁,与此直接相关。当然,这也迫使社会将变法改革提上日程。何况,由于出身高贵的人愿图功名,不愿做官,希望每天都那么悠闲自在。即使做官,也只愿做文官而不愿做武官,武官毕竟要付出生命和鲜血。因此,事实上当时许多出身寒门的武官已经进入政权机关。 这部分官吏对改革变法非常支持,他们不愿意忍受那些不学无术、无功受禄的达官显贵的白眼。于是,通过一定程序,在社会范围内招纳合格人选补充干部队伍的制度被提了出来,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完善。 到了明代,科举制度已经相当完善。当时科举制度与学校制度是统一的。非生员、监生(指“大学”,即中央一级官学——国子监的学生)一般不准参加科举考试。所以,“童生试”就成了科举的初级考试。 在童生试以上,则是直省的乡试和中央的会试、殿试。 海瑞于嘉靖二十八年参加的乡试,是一种由朝廷派员主持,分直省举行的中级考试。这种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考场设在各省省会,当时的朝廷严格规定,各省的参考人员只准在本省参加考试。海瑞当时就是在海南参加考试的。另外,北京、南京也分别设有考场。海瑞参加考试时是在明朝中叶,考试制度还相当规范。因此,考试的管理非常严格。每个考场都设主考二人,同考四人,统称“内帘官”。考官都是皇帝临时任命的,一般由进士出身的京官和教官担任。主考大多是翰林,即在过去科考中选拔出来留在翰林院的人员,称之为翰林官。翰林官都是较有发展前途的人员,一旦哪个部门或地方重要官职出缺,朝廷就可以选派翰林官前去顶替。因此,翰林院实际上是一个后备干部储备基地。明代翰林官在平时还要从事修史、著作、图书等事务性工作。派翰林出任低级科考的主考,说明朝廷对科考的重视。科考时,布政司或京府出还要委派一名相当级别的官员任提调官,负责行政事务的处理和后勤保证工作。按察司或都察院派两名司官或御史担任监试,负责监督考试过程,发现问题及时向上汇报.提调、监视统称“外帘官”。外帘官虽然级别不低,但没有权力干预考官判卷录取工作,更不准侵夺考官的权力。 乡试在八月初到八月中举行,七天之内连考三场,每场一天。第一场考经义四道,四书义三道。根据明代科场文字格式的规定,考经义、四书义时,考官“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一经命题取士”。只能用四书五经中的文句,不得自创题目,也不能从其他典籍中出题。应该说,考题的范围并不大,考生容易押题。当时判卷,主要看考生八股文的水平,考生答题,一律用八股格式“体用排偶,谓之八股”。八股是一种固定的文章格式,要求作文章必须分成八个层次,首先是“破题”,要求用两句话阐明题要旨。其次是“承题”,要求用三句话进一步解释题意。在第三段“起讲”中开始发议论,不许再涉及题意。到第四段“入手”转入正式议论,所有的议论必须在“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四段中讲完,而议论的重点必须落在中股,各股文字必须排比对偶,通篇字数不得超过700,也不能少于300。 就海瑞的才华而言,应付这样的考试应该不在话下。但他28岁入郡庠,到36岁才中举。看来,对考生议论时政的限制对他是一大障碍。明初洪武年间,还允许考生“各抒己见,任陈论国家时事”。到明中叶,考试规则已被修改为“但许言前代,不及本朝”,就是说,要议论,也只能议论过去的事,对当前时事,一概不许乱说。甚至连语气都要模仿古人的,美之名曰“代圣贤立言”。海瑞的强项在批评时政,让他发议论,却又不能议论当前的事,对于他实在是一件难事。恐怕这也是他到36岁才考个举人的原因之一。 乡试中举后就可以做官,但一般只能做个位卑俸薄的郡县学教官,所以绝大多数举人愿意参加会试,以博取更高的功名。海瑞也不例外,中举后,他又两次参加了会试。 会试和殿试是朝廷直接主持的高级考试。会试于乡试的次年举行。考场设在京城。一些古典戏文、小说中常说的“赶考”,就是指那些通过乡试的举人赴京城参加考试的事。古时交通不便,举人赴京费时费力,因此常会演绎出许多曲折动人的故事来。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