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汉高祖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二一 | |
|
|
§第四章 龙袍加身 一统帝国 项羽死后,楚军大部分都被消灭,刘邦派出各路将领分兵收复楚地。不久,各路征战的将士都胜利而归,惟独楚国的鲁城没有收复。刘邦亲自率军包围鲁城,将项羽的人头挑于长竿上,让守城的士兵观看。 城中士兵一看,项王都死了,知道自己也不可能支撑多久,便开城投降,至此,原属楚国的所有土地,全被刘邦收复。 刘邦进入鲁城之后,命人将项羽的尸体收好,将其安葬在谷城西隅,为他修筑了一座很大的坟墓。而且宣布凡项氏的宗亲,一律免罪,原归属楚国的各诸侯国也不再讨伐。 这时,各路诸侯纷纷投奔汉王帐前,愿意听从刘邦的调遣。刘邦见天下归汉,十分高兴。张良、陈平向刘邦进谏:“今天下粗定,各将领都手握兵权,应尽快安顿他们,以防不测。特别是韩信,实力最强,又占据齐地,地产丰富。若齐地归其所据,恐日后不免生反叛之心,不如封他为楚王,让他回故里,也算是衣锦还乡。” 刘邦点头称是,于是亲自来到韩信帐中,对韩信说:“韩将军智勇双全,屡立战功,为我大汉江山的建立出了不少力,乃我的左膀右臂也。今战事已完,民心安定,不必再劳将军征战沙场,我看将军还是交出兵符,回家享受荣华富贵吧。现在楚地已安定,先王义帝又无后嗣可立楚王,将军生于楚国,对楚国风土人情甚是了解,我决定改封你为楚王,定都下邳,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韩信虽心中不满,但出于无奈,一想汉王对自己恩重如山,自己也不必过多地计较名利得失,况且楚国乃故乡,封为楚王,也算是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了。 便同意了汉王的决定,去楚国当楚王了。其他将领也纷纷被刘邦封王,交出了兵权,自此刘邦心中才得以安定。 公元前202年正月,楚王韩信、梁王彭越和已被册立的淮南王英布、赵王张敖等人共同上疏,要刘邦当皇帝,刘邦忙找来群臣商议,大家都向刘邦进谏:“汉王乃贤能之才,平暴秦,伐霸项,对天下有功。现海内已定,百姓安乐,诸侯受赏,汉王可谓功比天高,理应当皇帝,一统天下,这样才是百姓之大福。” 刘邦推辞不过,便决定选黄道吉日,登基为帝。 公元前202年二月甲午(初三日),刘邦在汜水南面,龙袍加身,即皇帝位。定国号为汉,史称西汉或前汉(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史称东汉或后汉),刘邦即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汉高祖。 刘邦登基之后,文武百官一齐朝拜,高呼万岁,刘邦宣布:大赦天下,追封先母刘媪为昭灵夫人,立吕氏为皇后,太子盈为皇太子。随后,刘邦又下诏分封长沙、闽粤二王。吴芮为长沙王,无诸为闽粤王。 自此刘邦共封了八个王,他们分别是:燕王臧荼、韩王信、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敖、长沙王吴芮(ruì)、闽粤王无诸。 但刘邦对这八王仍不放心,怕他们拥兵自重,后来下诏,诸王皆罢兵归国,所有部下士卒,除少量援职外,都回家休息,免户赋。诸王都明白汉高祖的用意,便都知趣地依旨行事,刘邦心满意足。 刘邦称帝之后,定都洛阳。帝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各种事情的处理十分繁杂。经过一番精心治理,诸事基本都已安定。已到五月间,正是春夏交接之际,刘邦在洛阳的南宫举行盛大的庆功宴会,宴请各诸侯王与文武百官。宴会上刘邦兴致极好,与群臣开怀畅饮,酒过数巡,刘邦与群臣聊天,让诸位畅所欲言,谈谈为什么他能打败项羽,夺得天下。大臣高超认为:项羽狂妄自大,对部下傲气十足,而汉王对部下宽厚仁义,十分诚信,每占领一块土地,便分赏给有功的将领,能和诸臣共享天下之利,故人心都向着汉王,得天下在情理之中;大臣王陵也认为:项羽之所以失天下,主要是不予人利,打了胜仗,不论功行赏,口头答应封地,实际上却没做到,所以人们都不信赖他,不同他一起谋划天下,必然失败。 汉高祖刘邦听完,笑着摇摇头:“你们两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呀。我认为我之所以能得天下,在于会用人。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城池,安抚百姓,源源不断地供给粮饷,我比不上萧何;统率千军万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我比不上韩信。但我能很好地运用他们的才能,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干,而且十分信任他们,这才是我得天下的原因。而项羽帐前只有一个范增,他却不能很好地让他发挥作用,不采纳他的建议,甚至猜疑他,致使谋臣们都远离他,所以他注定要失败。” 群臣听了高祖的话都心悦诚服。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