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韩愈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三二 | |
|
|
不久,情势大变。 元和十一年二月,主和分子李逢吉拜相,加上原来主和宰相韦贯之、右拾遗独孤朗、吏部侍郎韦顗等人的附和,主和派的势力大增。同年五月,主和宰相借故将韩愈降为太子右庶子。 雪上添霜,六月,淮西战事不利,韦贯之遂再提罢兵。然而,宪宗态度坚定,不为所动。八月,韦贯之罢为吏部侍郎。九月,独孤朗贬官兴元、韦贯之外放湖南、韦顗等人都被贬为远郡刺史。 到此,主和派的势力几乎全部去除。裴度、韩愈得以全力布置征讨淮西的大计。 元和十二年七月,宰相李逢吉以出兵四年不胜,兵疲财乏为由再提罢兵议和之事。为避免节外生枝,夜长梦多,裴度自请出征。 这年七月二十九日,宪宗任命裴度为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刑部侍郎马总提任副使,右庶子韩愈为行军司马,司功员外郎李正封为节度判官,都官员外郎冯宿为观察判官,礼部员外郎李宗闵为书记。 韩愈受命后,立刻出关前往汴州,劝说宣武军节度使韩弘出兵,协力讨伐淮西。经过韩愈三寸不烂之舌的劝说,韩弘终于命他的儿子韩公武率兵12000人前往淮西,并捐纳财物资助军需。 此时,已是万事俱备,只待启程了。 八月三日,裴度带着300名侍卫启程前往淮西,一路辗转二十七日到达郾城,距吴元济的根据地蔡州仅有180里。裴度驻兵于此,作为督战的基地。 一到郾城,裴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奏请撤免各镇军中的监军使。这监军使由宦官充任,专权自负,使主将对作战进退无权决定,胜利则居功献捷,败则百般羞辱将帅。让各镇主帅敢怒不敢言,作战不力。 裴度所为,大快人心。监军使撤免后,诸将得到宫中的指挥权,作战跷勇,捷报频传。 当时征讨淮西将帅有忠武军节度使李光颜、怀汝节度使乌重胤、宣武节度使之子韩公武、寿州团练使李文通、鄂岳观察使李道古、唐邓节度使李潼六位。 他们从四面包围淮西,如铜墙铁壁,滴水不漏。 李公颜、乌重胤、韩公武合攻北面,两军照面,大战十六回合,共俘敌军4万人。李道古从东方进击,共战八场,共俘敌军13000人,并攻占淮西南方的重要据点—申州。李文通进攻东面,十次战役,俘虏12000人。 捷报不断,群情振奋。 九月淮西降将向唐邓节度使李潼透露了一个重要情报:吴元济的精兵都屯守在洄曲及蔡州的四境。驻守蔡州的是一些老弱残兵,可以趁虚而入,擒获元济。 李潼一听大喜,准备相机行事。 当时作为行军司马的韩愈总管军政,平时负责操练军队,战时拟定攻守战法,并主管器械、粮草、军籍、赏赐等事务,整日事务繁忙。 一天,他得到蔡州空虚的情报,大喜,兴冲冲地来到裴度住所。 “裴公,我得到确切情报,说蔡州空虚,只有一些老弱残兵,给我1000兵卒,我即刻直取蔡州,抓获那吴贼前来见你。” “退之,”裴度神色平静,并没有韩愈所想像的那样兴奋,“我一直赏识你的才干,视你为自己人,我说几句话,不知你听不听?” “裴公此话怎讲?”韩愈不解。 “那李潼也刚刚得到蔡城空虚的情报,准备伺机行事,立得大功。如果我这里派你去,他以为你与他争功,定然嫉恨于你,”裴度的话似乎没说完,但却不说了。 “韩愈明白裴公的一片苦心。”韩愈笑道,“这吴贼迟早要败,落在谁手里都是一样。” “你能这么想,我就放心了。”裴度也笑,又道: “来,我们看看吴贼还占据哪些地方。” 十月十六日,李潼依李愬之计,带领数千兵马,趁着大风雪,自文城驰百余里,于当夜到达蔡州。 蔡州一是兵力不足,另外由于这天风雪甚大,谁也想不到这天半夜里李潼的人马会从天而降,叛军仓促上阵,还没搞清子丑寅卯呢,就已做了李潼的俘虏。 没花费多长时间,李潼的人马就已占领了整座城池,李潼带人将那还在温柔乡里做梦的吴元济揪了出来,讥笑道: “吴统帅,您睡得可真香呀!” 看看眼前威武的李潼,吴元济垂头丧气地叹了口气,一言不发。 二十五日,裴度、韩愈等人从郾城进入蔡州,颁布皇帝诏令,赦免蔡州庶民士卒。 扰攘多年的淮西叛乱终于得以平定。 淮西出征,实现了韩愈“犹思脱儒冠,弃死取先登”的豪言壮语。壮志得酬,韩愈心中的喜悦是无法描述的。诗人的《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一诗里这样说道: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照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字里行间跳动着平叛胜利的喜悦之情,读来令人快意! 得胜归朝,韩愈因军功擢授刑部侍郎,官阶正四品下,掌管刑法政令。 战事平定,众人加功受赏,朝野上下一片喜气,然而关于平定淮西之役却又发生了一场小小的风波。 平定淮西是当时一件大事,为纪念此战,宪宗决定刻碑撰文记功。韩愈当时已是文坛盟主,备受文人推崇;而且他又亲自参加了这次战役,撰文之人自然非他莫属。 元和十三年正月十四日,宪宗下诏,命韩愈撰《平淮西碑》。 接受圣命,韩愈经过两个多月的构思,于三月二十五日写成,献上朝廷。碑文刻成后不久,却引起了一个人的不满。 原来韩愈认为平定淮西之功主要在于裴度,“能固天子之意”,并临阵督战,运筹帷幄,因此碑文详细叙述裴度事绩,而入蔡擒吴的李潼之功却写得不多。 李潼心中不平,自以为功大而不居碑首。他的妻子是皇室公主的女儿,直接向宪宗哭诉韩愈碑文不实。 宪宗以河北、山东藩镇叛乱未平,还须借重武臣,于是下诏磨去碑文,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文。 韩愈的古文功底深厚,所作碑文,模仿《尚书》、《诗经》句法,以古文写作,朴实深厚,脍炙人口。 而段文昌所撰的碑文,文句骈偶,曲故颇多,虽当时刻石立碑,反而无人注意。也许这可以算是平淮西之役的一个不太完美的句号吧。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