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韩愈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一 | |
|
|
§第一章 烽烟再起河阳乱 叔嫂相依生计难 话说这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大唐的江山已经坐了几百年,几代君主英明贤德,天下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可谓是太平盛世。然而这和平的景象一旦达到巅峰,往后再走可就是下坡路了。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阳节度使安禄山率先起兵叛乱,转战几个州县,企图与大唐帝国分庭抗礼,把个皇帝佬儿吓得弃都而走,还留下了马嵬坡挥泪斩爱妃的故事。但毕竟唐王朝的气数未尽,不久,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率兵平熄了叛乱,保住了李氏天下。然而这次战乱却成了刺入大唐帝国的一把锋利的匕首。 自此以后,大唐由盛转衰,烽烟叠起。 德宗建中二年,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已、成都节度使李惟岳联合叛乱,企图入寇中原。 次年十一月,河北卢龙节度使朱滔也参加叛乱,十二月几支兵马拥立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为元帅。大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原百姓一时人心惶惶,不可终日。为了逃避战乱,许多人举家迁徙,挥泪洒别了自己生活几十年的故土。 这日,凛冽的西北风呼呼地吹着,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路上空寂无人。路两旁的田野是棕色的被冻得干裂的泥土,偶尔有几棵白杨树,早已掉光了叶子,光秃秃的枝条被西北风刮得“哗哗”作响,却仍坚定不移地指向天空。 天很蓝,云也很高。 远远地,路的尽头升起股黄烟。渐渐地,伴随着阵阵清脆的“哒哒”声,一辆马车像一团飓风飞奔而来。马车陈旧而斑驳,印满了岁月的痕迹。两匹栗色小马很响地喘着粗气,似乎已走了很长的路程。 “愈儿,饿了吧。”车内一个中年女子开口道。 她一身蓝色布衫,头上系一块蓝色碎花头巾,一双明眸,流露出许多的善良与慈爱。细碎的皱纹已经爬上了眼角,脸上写满了旅途的劳顿与疲惫。 看见这普普通通的中年女子,看着她有些散乱的头发、不甚整洁的粗布衣裳,看着她那慈祥的笑容也掩饰不住的悲凉,谁又能想到她竟是唐代赫赫有名的五大家族之一、荥阳郑氏家的女儿、四夔之一韩会的妻子。 “嫂嫂,我不饿。让十二郎吃点吧。”答话的是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年。一对剑眉,飞入鬓角,朗朗星目,炯炯有神。在他身上,一点儿也看不出长途旅行的劳累,而是洋溢着少年人的蓬勃朝气与活力。 “娘,我也不饿。还是你吃吧。”一个年约七八岁的孩子搭话道。毕竟年纪小,他有些疲倦地靠在少年身上。“娘,我们还要多久才能到宣城呀?” “明天这会儿就到了。愈儿,你和成儿都吃点儿东西。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吃饭怎么行?”说着,郑氏从身旁的篮子里拿出两块干粮,递给两个孩子。 “嫂嫂,你先吃。”愈儿把自己的干粮递到郑氏嘴边,郑氏抿嘴咬了一点儿。 “娘,吃我的。”十二郎也高高举起自己的一份。 “你们自己吃吧,篮子里还有呢。” 两个孩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看着他们狼吞虎咽,吃得那个香甜劲儿,郑氏宽慰地笑了。 “愈儿,咱们这是第几次搬家了?”郑氏有一搭没一搭地问着。 “第四次了吧。”愈儿边吃边说着。 “第四次。”郑氏低声重复着。她怔怔地看着眼前这两个孩子,往事像一幅长长的画卷,在眼前铺展开去。 那是代宗大历五年吧。韩会的父亲韩仲卿死在秘书郎的任上。刚出生两个月就丧母的韩愈当时只有3岁,是被长兄韩会抱进家门的。他那么小,那么弱,不说也不动,只是睁大了一双晶亮晶亮的眼睛,惊恐地到处张望。郑氏的心被刺痛了,她一把抱过韩愈,一声长悲:“我的苦命的孩儿呀。” 就这样,郑氏承担起了抚养韩愈的责任。念寒而衣,念饥而餐,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自己的小叔子。 几年后,韩会因御史大夫李栖筠的推荐而入朝任职,做上了起居舍人。一家人从上元搬到长安居住。 小韩愈也已经长大了,到了读书的年龄。他聪颖过人,过目不忘,而且读书刻苦,每天不用人督促坚持诵记数千言。让韩会夫妇又欣慰又高兴。 这段日子,一家人过得平静而又安乐。韩会的二弟韩介英年早逝,留下遗孤老成,过继给韩会,成了这个家庭的一分子。小成儿的加入,又给这个家庭平添了许多乐趣。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