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历史小说 > 苏曼殊全传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三 | |
|
|
开始,河合仙并没有留意,可是天快擦黑了,发现小苏戬还在那里画呐。她便走了过去,细细地向那张纸上看去。河合仙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还不足5岁的孩子,竟将白天看到的那只猛虎生动逼真地画到纸上。无论是虎的神态,还是虎的形体,都画得惟妙惟肖、细腻传神…… 河合仙完全惊呆了,她连忙喊来杰生。杰生看罢也惊呆了。 小苏戬扭头看一眼还在发愣的父母,挑皮地问:“画得像不?” “像!像!”河合仙、苏杰生一齐回答,他们兴奋得不知怎么表达好了,一同把小苏戬抱起来,然后又高兴地举过头。 “妈,我有自己的老虎了。”小苏戬得意地说。 河合仙、苏杰生都被逗笑了。 于是,这只“纸老虎”,便成了后来的著名画家苏戬的第一幅作品。这幅作品,在他整个生命画卷中的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 1889年,6岁的苏戬回到广东的故乡后,更加显露出绘画的天才。 苏戬的故乡——白鹤港,是广东香山县一个百十户人家的小镇。这里,小镇地处山坳,景色宜人,山上翠竹如烟,白雾缭绕,林中鹤巢甚多。每每夕阳西下,白鹤云集,小镇显得愈发秀丽。故有童谣之云:“流水淙淙白鹤港。” 这般景色,是日本横滨无法相比的。喜的小苏戬每日画个不停。他画山泉、溪水、白雾、翠竹、野鹤、山鸡,画绿草、山地、田埂、老树、耕牛……他每画完一张画,就小心翼翼挂在屋子的墙上。半年过去后,他家屋里几乎成了画廊,花花绿绿的,异常鲜艳,惹得镇子上的大人孩子都来观看。渐渐的,村民们都称苏戬为小画家。 三、学子生涯 1889年仲春,是苏戬一生里最难忘的岁月。就是在这年的春天,他进入了本家“私塾”。 这座“私塾”,设在苏家东面“简氏大宗祠”内,离苏戬家也只有百八十米的距离。它是苏家专为本家族子弟求取功名而开办的“私塾”。原来苏家,对功名的求取只放在金钱上,认为世间若有雪花在,神门鬼门也洞开。这在苏家家谱上是有所记载的: 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四月二十八日,苏浙赈捐第十三次奖案:苏仁章捐银一百八两,准作监生。十三次奖案两江总督册报:苏仁章捐银一百两,准予县丞衔。十三次奖案两江总督册报,县丞衔苏仁章。捐年四十六岁,捐银五百两,准给蓝翎。 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四月二十八日,苏浙赈捐第十三次奖案:奉旨事,两江总督册报:俊秀苏朝日晖三十九岁,捐银一百八两,准作监生。册报:监生朝晖捐银一千两,准予同知衔。册报:同知衔朝晖捐银七百十两,准加带一级,并给与父仕昌,母林氏,兄仁章,嫂黄氏从四品封典。 …… 渐渐地,苏家感到,若使苏氏后代能当上真正的官,而不是求得像红章、朝晖这种徒有虚名不能吃,不当喝的空衔,除了要有银钱之外,还要有比银钱更重要的东西——学问。因此,苏家就办起了“私塾”。 私塾的先生是一位本家,名叫苏若泉。长得清癯,干瘦,整学生也是极其的严格。他每每讲课的时候,手里总是拿着条戒尺,颤颤悠悠地晃动着。哪个学生稍一溜号,他便厉声地叫起你的名字,进行提问,如果答不上来,他手中的戒尺,便挥动起来,管叫你吃尽苦头。 一次,私塾里学习《古文观止》的《滕王阁序》篇。老先生被王勃的才情和文中的风韵所感染,正津津有味,摇头晃脑地诵读着: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老先生正念得起劲,忽听见下面传来一声翻纸的声音,他循着响声悄悄看去,发现苏戬正在那一笔一笔画着画,他立刻动了怒,大吼一声: “苏戬!” 苏戬战栗一下,即刻站了起来。 学生们的眼睛也一齐向苏戬看去。这其中有两个人几乎为苏戬急出了一头汗:一个是苏维春,苏戬二叔的儿子。一个是煦亭,苏戬同父异母的哥哥。他们都是朋友,都曾因头脑笨吃过板子。这会儿,他们真为苏戬捏了一把汗。 老先生掂了掂手中的戒尺,一步步来到苏戬跟前,斜着眼睛觑了他一下: “你说说,我方才念的那段文字,哪几句是世人称道的写景佳句?”说罢,又用手摸挲一下戒尺。他早已想好了,只要苏戬眼睛一发呆,他的戒尺就回敬过去,专拣手和屁股打。一戒尺下去,皮肉就得红肿起来。惩罚不听课的学生,他是最有办法的。他正这么得意洋洋地想着,不料,苏戬却扬起了头,响响亮亮地说: “先生,我觉得写景最好的是这两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老先生暗暗吃了一惊,表面依旧严厉地问:“为什么上课不听讲,却画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苏戬眨了眨眼睛:“先生,你领着我们念第二遍时,我就记住了。” “记住了?”老先生嘴角撇了一下,不信任地笑笑,道:“好,那你接着我方才诵读的地方,背诵一段。真背下来,我便饶了你,否则……”戒尺依旧晃动起来。屋中的空气愈发紧张了,连学生们喘息的声音都听得真切。老先生倒背手在地上嚓啦嚓啦地走着……苏戬擦了一把额头的汗,便背诵起来: “遥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俱,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老先生听到此处,悄悄放下手中的戒尺,内心里无比激动。教私塾算来已有二三十年了,教过的弟子也是成百上千了,却从未见过这样的天才。他觉得眼前的苏戬和作《滕王阁序》的王勃的才情没有什么区别。如若培养得好,将来定能成为奇才。就是从这时候起,老先生便给苏戬吃起了小灶,把自己珍藏的好书都拿给苏戬看,至此,苏戬长进很快。 一日,秋阳灿灿,风儿也异常爽利,明净的山野里,迷漫着果香、花香和秋草的芳香,山鸟的啁啾声早已从山谷里传来,响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 老先生终受不住山野的诱惑,带着学生来到山地间。一来,他要和学生们一同来欣赏和感受一下大自然,二来也可顺便激发一下学生的激情。刚过一片草坡,就见一个农夫正在赶着水车灌田,老先生立时来了兴致,当即就对学生们说: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