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白居易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二〇 | |
|
|
§九、谪居江州 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夏天,白居易“丁忧”期满。按照惯例,除服后就该补官,而白居易到次年冬天,才被朝廷召回长安,拜为太子左赞善大夫。 赞善大夫隶属于东宫,唐代的东宫官属,不准过问朝政。赞善大夫的主要职务是协助左德对太子进行“讽谕规谏”,事实上事情很少,故白居易称之为“冷宫”。当权者把白居易搁在东宫,是别有用心的。因为这一闲职使得对国家政事有着远见卓识而急于兴利除弊、对文武大臣祸国殃民勇于揭发批判而奋不顾身的白居易,失去了在朝廷中参政的权利。 这时的白居易心情极其苦闷,他胸怀治国安邦的抱负,但却没有机会实施。在他看来,与其做这毫无发言权的“冷宫”,还不如不作的好。在赠友李绅的一首七律中,他很含蓄地流露了这种想法: 病身初谒青宫日,衰貌新垂白发年。 寂寞曹司非热地,萧条风雪是寒天。 远坊早起常侵鼓,瘦马行迟苦费鞭。 一种共君官职冷,不如犹得日高眠。 李绅是白居易的好友,元和八年暮春回长安,他此时任国子助教。国子助教也是一个没有职权的闲职。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正月,元稹由唐州回到江陵府,然后入京。白居易由于政治上失意,加之心情苦闷,遂常和元稹、李绅去城南野游,以排除心中的不快。长安城的南郊,当时是风景秀丽的游览地方。 南有终南山、雪岩、玉案、圭峰、紫阁诸峰并列,气象万千。在这广阔地区中还有许多名刹古寺。他们常常在此饮酒作诗,流连忘返。有时白居易还鼓动元、李二人等天黑再往回走,“更劝残杯看日影,犹应趁得鼓声归”。三人常常沉醉在这山光美景之中。 三月二十五日,元稹诏授通州司马。二十九日,白居易送别到户东蒲池村。白居易有诗曰:“蒲池村里匆匆别,沣水桥边兀兀回。行到城门残酒醒,万重离恨一时来。”同时觉得意犹未尽又写了《重寄》。 “萧散弓惊雁,分飞剑化龙。悠悠天地内,不死会相逢。”可见对元稹的不幸遭遇,感到愤愤不平,可又无可奈何。 同年夏天,京城长安发生了一起非同寻常的事件,这次事件是对他生活的一次大的冲击。 这年春天,蔡州刺史吴元济叛唐,宪宗命令宣武等十六道进军讨伐。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暗中与吴元济勾结,他派遣奸人募盗十人攻河阴转远院,杀伤十余人,烧钱帛39余万缗匹,谷3万余斛。目的是威胁朝廷罢兵,以解吴元济之围。人情稍有恐惧,但宪宗不为所动。 自去年冬天李吉甫暴病死后,用兵讨伐吴元济之事,由宰相武元衡主持。李师道阴谋派人刺杀他和主战大臣御史中丞裴度。恒郓节度使王承宗遣牙将尹少卿奏事,为吴元济游说,尹少卿在书中言辞不逊,当时就被武元衡叱斥出去。而后王承宗又写信诋毁武元衡,可是武元衡毫不退让,矛盾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境地。 六月初三日,天还未亮,武元衡入朝,由住所走出靖安坊的东门时,突然有贼从黑暗处以箭射之,随从们都吓得一哄而散,贼人抓住武元衡的马而杀死了他。然后割下他的头颅而逃走。大约也在这个时候,另一伙贼人在通化坊击伤裴度的头部,裴度从马上摔到沟里,幸亏毡帽厚,刀才没有破进去,得以不死。 事情发生之后,京城大骇,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