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二战风云人物 > 如钢似铁-铁托 > | 上一页 下一页 |
四三 | |
|
|
这里还出现了一个有趣的插曲:当时,米洛什·文里奇已经进入征集签名的大厅。原先他不清楚是怎么回事。而他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便悄悄离开了大厅。不巧,他的行动让一位作曲家兼指挥看到了。音乐家拦住了文里奇的去路,道: “米洛什,你别跑。”这位老教授停了下来。他当着大家的面说: “对于你来说,这没什么,你是演奏风笛的,可我是给学生讲授伦理学的。”这项运动喧闹一时,并没有收到什么实效,德国人明白,真正解决问题,还得在战场上。 9月份,德国加强对游击队进攻的计划开始实施。新从法国调来的德军第三四二师,在沙巴茨渡过萨瓦河,进犯解放区。游击队与德军激战月余,德军挺进到瓦列沃。游击队遂将瓦列沃包围,时间达两个月之久。后游击队出于战略考虑,没有与德军正面交锋。德军得以突围撤退。这样,德军对游击队的“第一次进攻”随即结束。 但德军消灭游击队主力的目标未变。随即调集大量军力,对游击队发起了第二次大规模的进攻。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正是: 民为适时甘露禾,军似求生得水鱼。 自有大将施韬略,谋谋划划出新局。 第十六章 内战 物有优劣分皂白,忠逆终凭时日裁。 人道同室皆兄弟,一何只见刀兵来? 且说当初抗击入侵者的武装力量,除游击队之外,还有“切特尼克”。 这“切特尼克”,源于塞尔维亚语。人们对它的解释并不一致。有的说,这个词源于塞尔维亚反抗土耳其入侵时代。后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由塞尔维亚英雄科斯塔·贝恰纳茨指挥下的抗击奥匈的非正规军统称“切特尼克”。 这科斯塔·贝恰纳茨身材魁梧、仪表堂堂。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率领一支“切特尼克”,活跃在与保加利亚交界的塞尔维亚一侧,有效地打击了敌人。后来,相当长的时间里,这支“切特尼克”又成为对付克罗地亚人、共产党及其他敌人的准军事力量。又有的说,“切特尼克”有“绿林军”的意思。因为这些军事人员多在森林中活动。 我们且不管过去情况如何,现在看看与游击队并存的“切特尼克”产生和活动状况,便不难知道这“切特尼克”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组织了。 我们知道,1941年德国入侵南斯拉夫,只用了10天的工夫,就迫使南斯拉夫军队投降。德国俘虏了30余万名南斯拉夫官兵。 但当时不是所有的官兵都缴了械。有一部分塞尔维亚士兵,在一些军官的率领下,退入了森林。他们这样做,一方面是对入侵者不满,也是对掌权者不满,不愿执行投降的命令;另一方面,他们无疑是受到传统的影响。当土耳其入侵时,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奥匈军队攻入时,均有军队进入森林,成为抗击入侵者的准军事力量。第三,他们这样做,还因塞尔维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到处都有敌人难以进入的山林。 在“切特尼克”中,最有影响的军官是德拉扎·米哈伊洛维奇上校。 米哈伊洛维奇生于1893年,比铁托小一岁。他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是塞尔维亚军队的中尉。协约国的帮助曾使塞尔维亚在战场上转败为胜,这一点,对米哈伊洛维奇日后的思想发展造成不小的影响,使他在领导“切特尼克”运动起始就注意到国际援助的重要性。后来,米哈伊洛维奇又在索菲亚和布拉格担任南斯拉夫武官。尽管当时米哈伊洛维奇没有得到提升,但武官的阅历,对米哈伊洛维奇的成长、成熟,其影响肯定是不容忽视的。 1941年,他已晋升为上校。在他竖起“切特尼克”大旗时,追随他的,大约有30名军官。他的司令部很快成为某些塞尔维亚爱国人士的聚义所。 他的助手中,颇有几名勇士和智谋之徒。 米哈伊洛维奇身材瘦小。人们最初看到他,会觉得他性情温和,无足轻重,他的背稍微有点驼。一头浓浓的黑灰色的头发覆盖着他那典型的塞尔维亚农民的圆脑袋。他的两颊下陷,眼膻深蓝、近视。灰色的胡须增强了他的脸部的温和感。他总喜欢穿一件英国式野战眼,深蓝色的衬衣,纽扣一直扣到颈部。他不系领带,两条裤腿塞进厚厚的农民式的袜子里。 米哈伊洛维奇的思想意识和性格是复杂的。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才能和目光有限。由于受到自己所接受的教育以及家庭出身的影响,他不但有强烈的虚荣心,而且有塞尔维亚旧式军官所特有的魅力。他十分狡猾,但又往往败在比他更为狡猾的对手的手下。他自己总是说不过问政治,但他的所作所为又无不与政治有关。他的部下对于他的狂热的塞尔维亚爱国主义从不怀疑。大家都知道,对于战后塞尔维亚的前途问题,他抱定一种信念:无论在塞尔维亚成立谁家的政府,但塞尔维亚的权势必须恢复。他认定,共产主义对于塞尔维亚的权势的恢复是一种严重威胁。大概正是由于这些见解,使他无法充分利用外国入侵后南斯拉夫人民所迸发出来的革命热情,而对于这种革命热情背后所表现的深刻而复杂的社会背景他就更是无法理解了。 1941年6月,米哈伊洛维奇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切特尼克”建立起了联系。此后,他还派遣若干“密使”分赴全国各地,在农村设立“招兵站”,米哈伊洛维奇和他的谋士们计划,要把全国所有男性农民统统动员起来,使其中20—30岁的塞尔维亚男子,按村落编为15—20人的连队,组成“切特尼克”的基干队伍;30—40岁的男子则专门从事破坏活动,更大一点的男性农民则留在村内,负责治安,维持秩序。 这当然是不切实际的,但却不能不说明,米哈伊洛维奇并非没有雄心勃勃的计划。 “切特尼克”也不能说没有号召力和吸引力。至1941年9月末,“切特尼克”的队伍已达5000人。 “切特尼克”队伍的组成是很复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变化和各方政策的明朗化,这支队伍发生了重大分化,最突出的变化是一部分人投靠了侵略者,一部分人则参加了铁托领导的游击队。 从一开始,米哈伊洛维奇就打定主意:如果要在抗击敌人与保存实力之间进行权衡的话,他重视的是保存实力。而他日后的行动说明,为了保存实力,他甚至不但可以与入侵者避战,而且还可以与入侵者勾结。 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无疑是坚决抗战的。对于游击队,他可以联合,也可以对抗,甚至还可以与入侵者联合起来对付。游击队。这一切都以对“切特尼克”是否有利为转移。 纵观“切特尼克”的兴衰史,可以看出米哈伊洛维奇先后或同时与五种政治军事力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联系:一是与南斯拉夫流亡政府的联系;二是与以英国为代表的盟国的联系;三是与塞尔维亚卖国贼的联系;四是与入侵者的联系;五是与游击队的联系。 米哈伊洛维奇与流亡政府及盟国的联系并无特殊困难。建立这种联系是双方共同的愿望。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