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二战风云人物 > 坚韧不拔-戴高乐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一二 | |
|
|
第五章 忧心忡忡 经济令人大沮丧,官场角逐且疯狂; 抵御外侮无人问,风雨欲来急断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法国的国际地位虽有所上升,但政治、经济情况仍令人焦心。从1924年到1926年的两年时间里,法郎与英镑的比价从70:1下跌到240:1,一再使那些对之错寄希望的人感到沮丧。为了解决经济难题,安德烈?塔迪厄等人曾设想通过实行英美的选举制度来复兴共和国的经济,并竭力寻求公众对他这一计划的支持。大约与此同时,夏尔·戴高乐也在致力于研究在建立防务体系中经济与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他在为法国日益恶化的政治经济情况大伤脑筋。 夏尔·戴高乐从地中海东部地区返国后,在贝当元帅主持的最高国防委员会里担任秘书一职。他接受的第一桩差事是与伊冯少校合作,撰写“驻地中海东部地区部队的历史”。这次,他又受命就战时动员和组织国家人力与物力问题作一研究。戴高乐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1923年就曾起草过一项议案,但经过长达五年之久的唇枪舌剑之后却不了了之。正如戴高乐的评论家所指出的,经济问题对他虽不是特长,但他在30年代受命所写的那篇研究文章倒不乏真知的见。该文刊登在1934年1月1日的《法兰西军事评论》上,题目是《海外的经济动员》。 戴高乐认为,面对当今世界的各种挑战,特别是德国的重新崛起,法国首先要稳定经济,井使之发展,此外还必须尽速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国防军。为了更好地动员群众和发挥国力,他主张既采取墨索里尼的强制措施又采用美国的自由体制。他说:“法西斯政权使执政当局得以不受限制地、随心所欲地利用现有资源所能提供的一切条件。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人人按照要求遵守纪律;领袖通过个人的作用强使各部门紧密合作;最后,在人民中保持一种随时可以迸发出来的高昂情绪……所有这一切对于巩固国防极为有利。” 戴高乐又说,如果按照法国的具体情况实行美国的那套方法,就有可能使法国那样一个受到潜在的外部敌人威胁的国家所面临的问题迎刃而解。但是,法国的政府机构过于臃肿,而且效率极低,他在《法兰西军事评论》上发表的这篇文章,目的在于引起一场公开讨论,如果可能的话,唤起公众舆论支持通过一项战时动员法。这篇文章向公众透露了他为最高国防委员会所完成的那项正式任务的内容。该任务是起草一个行动纲领,一俟上述法案获得通过,即可付诸实施。可是,事隔一年半之久,一项新的议案才提交国民议会。直到1938年3月22日才付诸表决。等到参议院批准成为法律时,已是慕尼黑会议那年的7月11日了。这时,希特勒上台已经五年,距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也只有一年零一个月。 戴高乐的一些传记作者普遍指出:这五年是夏尔·戴高乐幻想破灭的五年,是法国灾难重重的五年。全国陷入了厌倦、消沉、悲观失望的情绪中。政权极度不稳。赖伐尔于1931年和1932年先后组成的两届内阁,是第三共和国的第七十九和第八十届政府。爱德华?达拉第于1934年1月执政九天,他的政府是第八十七届。到1940年法国崩溃之夜又有十一届政府相继执政。贝当元帅在法国战败后应召出山,组成了创纪录的第九十九届政府,最后埋葬了第三共和国。 就在这个时候,位于莱茵河彼岸的日耳曼人正正挣脱凡尔赛和约的枷锁,而它的宿敌法国和英国都没有提出什么反对意见。在1932年4月举行的第二轮总统选举中,暴戾疯狂的国家社会党取得了1300万张选票,为阿道夫?希特勒上台铺平了道路。第二年1月,希特勒登上了总理的宝座,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上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相对和平时期。这个和平只是前后两次世界战争之间的“暂时休战”,它实际上是下一次世界战争的准备时期。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的所谓“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列强完成了一次对世界的重新瓜分。这个划分是和当时的实力对比相适应的。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实力对比很快地发生了变化,它们在战后形成的相对均势被打破,重新瓜分世界的问题必然再次提上日程。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分割势力范围、分享利益和分割殖民地,是以分割者的经济、金融和军事的实力为依据的。 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德国实力的迅速恢复。德国虽然因为战败而被严重地削弱了,但它还是一个欧洲大国,拥有6000多万人口,有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和巨大的经济潜力。但是,单靠德国本身的力量,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实力是不可能的。德国的再度崛起是和美、英垄断资本的扶持分不开的。大量的外国资本,德国巨大的工业潜力,加上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德国帝国主义很快东山再起,回到争夺世界霸权的行列。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头几年,由于战争的影响,加上大量的赔款负担,德国经济处于严重危机。凡尔赛对德和约,不仅剥夺了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而且还重新划分了德国的疆界,使德国丧失了1/8的领土、1/10的人口、65%的铁矿、45%的煤矿、大部分的海外投资、商船和海军舰队。德国还必须交付1320亿马克的巨额战争赔款。特别是1923年1月,法国和比利时占领了德国的煤铁基地鲁尔以后,德国的经济陷入了瘫痪状态,工业生产水平降到战前的40%,工厂成批倒闭,全国60%以上的工人处于失业状态,通货膨胀极为严重,劳动人民陷于饥寒交迫的境地,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德国帝国主义决不甘心于自己的失败,更不会长期容忍凡尔赛条约的束缚。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和地主,从战败的第一天起,就下定了复仇的决心,随时准备伺机再起,夺回失去的殖民地,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同时,美英等国资产阶级担心德国资产阶级的统治会被革命浪潮冲垮,于是对德国进行大力扶持。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各怀鬼胎,他们既相互争夺,又相互勾结,狼狈为奸。美英统治阶级所以扶持德国,主要是企图利用德国作为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工具。美国想利用德国来牵制英、法;英国则推行它传统的保持欧洲均势的政策,扶持德国去牵制它在欧洲大陆上的主要对手法国。同时,它们还利用德国的经济困难,把德国变成美、英垄断资本有利可图的投资场所和推销商品的市场,控制德国经济,剥削德国人民。此外,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反动目的,就是妄图阻止德国革命,井把德国变成反对社会主义苏联的反动堡垒。 1920年1月,美国驻德国占领军总司令亨利?艾伦在日记中就这样写道:德国是最能成功地击败布尔什维主义的国家,德国到俄国领土上去扩张,能长期把德国人引向东方,从而可以缓和他们同西欧关系的紧张气氛。艾伦的这番心里话说出了美、英扶持德国的重要的政治原因。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