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謙之案:皇侃論語學而義疏引作“重為輕根,靜為躁本”,“根”“本”對文、義亦優。

  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

  嚴可均曰:“是以君子”,河上、王弼作“是以聖人”

  謙之案:韓非解老作“君子”,磻溪、樓正、高翿、傅、範、王羲之本並同。高本漢本無“是以君子”四字。“終日行”,遂州本作“行終日”。又禦注、景福二本“輜”作“□”,羅云:“乃輜之別構。”洪頤烜曰:河上注:“輜,靜也。聖人終日行道,不離其靜與重也。”頤烜案文選東京賦“終日不離其輜重”,薛綜注:“輜重,車也。”李善注:“張楫曰:‘輜重,有衣之車也。'”言聖人終日如處衣車以養靜,非謂輜即靜也,注義失之。

  徐鼒曰:按訓“輜”為“靜”,古無此訓。……據選注如此,較“輜,靜也”之訓為長矣。蓋“輜重”與“榮觀”、“燕處”、“萬乘之主”等語,本是一例。

  謙之案:洪、徐之說是也。方日升韻會小補引:“說文‘輜,軿車,前衣車,後從車,甾聲',徐曰:‘所謂庫車。'字林:‘載衣物車,前後皆蔽。'左傳宣十二年正義引說文云:‘輜,一名軿,前後蔽也。'後輿服志注:‘軿車有衣蔽無後轅者,謂之輜。'釋名:‘輜,屏也。有邸曰輜,無邸曰軿。'又光武紀注:‘釋名:“輜,□也。謂軍糧什物雜□載之,以其累重,故稱輜重。”'又前韓安國傳‘擊輜重',師古曰:‘輜謂衣車,重謂載重物車,故行者之資,總曰輜重。'”(卷二)方氏所考甚明,蓋輜重為載物之車,前後有蔽,載物有重,故謂輜重。古者吉行乘乘車,師行乘兵軍,皆有輜重車在後。此以喻君子終日行,皆當以重為本,而不可輕舉妄動也。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嚴可均曰:“燕處”,王弼、傅奕本作“宴處”。

  謙之案:今王本作“燕”,禦注、景福、館本亦作“燕”,釋文出“宴”字:“于見反,簡文云:‘謂靜思之所宴居也。'”文選遊天臺山賦注引同。

  如何萬乘之主,以身輕天下?

  嚴可均曰:“如何”,各本作“奈何”,“以身”,各本“以”上有“而”字。

  焦竑曰:“奈何”,古本作“如之何”。

  謙之案:傅、范古本並作“如之何”,“之”字疑衍。“奈何”乃注文,強本成疏“如何奈何也”。可證。

  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嚴可均曰:“輕則失臣”,王弼作“失本”,大典作“失根”。

  謙之案:此文當作“輕則失根,躁則失君”,與上首句“重為輕根,靜為躁君”相對成文。遂州本、傅、範本“失臣”均作“失本”。畢沅曰:“王弼同河上公作‘輕則失臣'。”范應元曰:“‘本'字,嚴遵、王弼同古本。河上公作‘輕則失臣',與前文不相貫,宜從古本。”馬敘倫曰:“老子本作‘根',‘根'寫脫訛成為‘木',後人改為‘本'以就義。”又永樂大典王弼本作“輕則失根”,吳澄、焦竑、李贄及釋德清諸本同此。俞樾曰:“當從之。蓋此章首雲‘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故終之曰‘輕則失根,躁則失君',言不重則無根,不靜則無君也。”至“君”“臣”對立之文,則為後之尊君者所妄改,當非老子本文。

  【音韻】此章江氏韻讀:根、君韻(文部),行、重韻(陽、東通韻,重協宅王反)。觀、然韻(元部,觀音涓),主、下韻(侯、魚通韻,主協音渚)。臣、君韻(冬、真通韻)。謙之案:高本漢同。行,陽部,重,東部,陽、東通韻。臣,真部,君,文部,文,真通韻。惟“失臣”之“臣”,當從永樂大典本作“根”,以與首句相應,“根”“君”為韻。

  右景龍碑本四十六字,館本章末注“卅六字”,卅為□字之誤。河、王本四十七字,傅、範本四十九字。河上題“重德第二十六”,王本題“二十六章”,範本題“重為輕根章第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