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謂南宮敬叔曰:“吾聞老聃博古知今,
敬叔孟僖子子也老聃老子博古知今而好道 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今將矣。”對曰:“謹受命。”遂言於魯君曰:“臣受先臣之命, 先臣僖子
云孔子聖人之後也,
聖人殷湯
滅於宋,
孔子之先去宋奔魯故曰滅於宋也
其祖弗父何,始有國而授厲公,
弗父何緡公世子厲公兄也讓國以受厲公春秋傳曰以有宋而授厲公宜始始也始有宋也
及正考父佐戴武宣,
正考父何之曾孫也戴武宜三公也
三命茲益恭。
考父士一命其大夫再命卿三命是也
故其鼎銘曰:‘
臣有功德君命銘之於其宗廟之鼎也
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
傴恭於僂俯恭於傴
循牆而走,
言恭之甚
亦莫余敢侮,
余我也我考父也以其恭如此故人亦莫之侮
饘於是,粥於是,以餬其口,
饘糜也為糜粥於此鼎言至儉也
其恭儉也,若此。’”臧孫紇有言:“聖人之後,若不當世,
紇臧武仲弗父何殷湯之後而不繼世為宋君
則必有明君而達者焉,孔子少而好禮,其將在矣。”
將在孔子 屬臣曰:“汝必師之,今孔子將適周,觀先王之遺制,考禮樂之所極,斯大業也,君盍以乘資之,臣請與。”公曰:“諾。”與孔子車一乘,馬二疋,堅其侍御。敬叔與俱至周,問禮於老聃,訪樂於萇弘, 弘周大夫
歷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則,
則法
察廟朝之度。
宗廟朝廷之法度也
於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聖,與周之所以王也。”及去周,老子送之曰:“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者送人以言,吾雖不能富貴,而竊仁者之號,請送子以言乎。凡當今之士,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譏議人者也;博辯閎達而危其身,好發人之惡者也;無以有己為人子者,
身父母有之也
無以惡己為人臣者。”
言聽則仕不用則退保身全行臣之節也
孔子曰:“敬奉教。”自周反魯,道彌尊矣。遠方弟子之進,蓋三千焉。
孔子觀乎明堂,睹四門墉有堯舜之容,桀紂之象,而各有善惡之狀,興廢之誡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負斧扆,南面以朝諸侯之圖焉,
世之博學者謂周公便履天子之位失之遠矣也 孔子徘徊而望之,謂從者曰:“此周之所以盛也。夫明鏡所以察形,古者所以知今,人主不務襲跡於其所以安存,而忽怠所以危亡,是猶未有以異於卻走而欲求及前人也,豈不惑哉。”
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戒,
雖處安樂必警戒也
無所行悔。
言當詳而後行所悔之事不可復行
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大。勿喟不聞,神將伺人。焰焰不滅,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終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羅。
綿綿微細若不絕則有成羅網者也
毫末不札,將尋斧柯。
如毫之末言至微也札拔也尋用者也
誠能慎之,福之根也。口是何傷,禍之門也。強梁者不得其死,好勝者必遇其敵。盜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眾人之不可先也,故後之。溫恭慎德,使人慕之。執雌持下,人莫踰之。人皆趨彼,我獨守此。人皆或之,我獨不徙。
或之東西轉移之貌
內藏我智,不示人技,我雖尊高,人弗我害,誰能於此。江海雖左,長於百川,以其卑也。
水陰長右江海雖在於其左而能為百川長以其能下
天道無親,而能下人,戒之哉!”孔子既讀斯文也,顧謂弟子曰:“小人識之,
音志
此言實而中,情而信。詩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戰戰恐也兢兢戒也恐墜也恐陷也
行身如此,豈以口過患哉?”孔子見老聃而問焉,曰:“甚矣道之於今難行也,吾比執道,而今委質以求當世之君而弗受也,道於今難行也。”老子曰:“夫說者流於辯,
流猶過也失也 聽者亂於辭,如此二者,則道不可以忘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