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十九吳語
7、吳欲與晉戰得為盟主
 

  吳王昏乃戒,令秣馬食士〔一〕。夜中,乃令服兵擐甲〔二〕,係馬舌,出火灶〔三〕,陳士卒百人,以為徹行百行〔四〕。行頭皆官師,擁鐸拱稽〔五〕,建肥胡,奉文犀之渠〔六〕。十行一嬖大夫〔七〕,建旌提鼓〔八〕,挾經秉枹〔九〕。十旌一將軍〔一0〕,載常建鼓,挾經秉枹〔一一〕。萬人以為方陣〔一二〕,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一三〕。王親秉鉞,載白旗以中陳而立〔一四〕。左軍亦如之〔一五〕,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一六〕。右軍亦如之,皆玄裳、玄旗、黑甲、烏羽之矰,望之如墨〔一七〕。為帶甲三萬〔一八〕,以勢攻,雞鳴乃定。既陳,去晉軍一里。昧明,王乃秉枹,親就鳴鐘鼓、丁寧、錞于振鐸〔一九〕,勇怯盡應,三軍皆譁釦以振旅〔二0〕,其聲動天地。

〔一〕 秣,粟也。

〔二〕 夜中,夜半也。服,執也。擐,貫也。甲,鎧也。

〔三〕 係,縳也,縳馬舌恐有聲也。出火於灶外,以自燭之。

〔四〕 徹,通也。以百人通為一行,百行為萬人,謂之方陣。

〔五〕 三君皆云:“官師,大夫也。”昭謂:下言“十行一嬖大夫”,此一行宜為士。周禮:“百人為卒,卒長皆上士。”擁,猶抱也。拱,執也。抱鐸者,亦恐有聲也。唐尚書云:“稽,棨戟也。”鄭司農以為:“稽,計兵名籍也。”周禮:“聽師田以簡稽。”

〔六〕 肥胡,幡也。文犀之渠,謂楯也。文犀,犀之有文理者。

〔七〕 十行,千人。嬖,下大夫也。子產謂子南曰:“子皙,上大夫。汝,嬖大夫。”

〔八〕 析羽為旌。提,挈也。

〔九〕 在掖曰挾。經,兵書也。秉,執也。

〔一0〕十旌,萬人。將軍,命卿。

〔一一〕日月為常。鼓,晉鼓也。周禮:“將軍執晉鼓。”建,謂為楹而樹之。

〔一二〕百行,故萬人,正四方也。

〔一三〕交龍為旂。素甲,白甲。矰,矢名,以白羽為衛。荼,茅秀也。

〔一四〕熊虎為旗。此王所帥中軍。

〔一五〕亦如中軍“載常建鼓,挾經秉枹”之屬。

〔一六〕鳥隼為旟,尚赤。左,為陽也。丹,彤也。朱羽,染為朱也。

〔一七〕墨,漆甲,尚黑。右,陰也。

〔一八〕帶甲,衿鎧。

〔一九〕丁寧,謂鉦也。唐尚書云:“錞于,鐲。”非也。錞于與鐲各異物,軍行鳴之,與鼓相應。 案:“丁寧,謂鉦也”,札記引段玉裁說,當作“丁寧,令丁,謂鉦也”。

〔二0〕譁釦,讙呼。

  晉師大駭不出,周軍飭壘〔一〕,乃令董褐請事〔二〕,曰:“ 兩君偃兵接好,日中為期〔三〕。今大國越錄〔四〕,而造於弊邑之軍壘,敢請亂故〔五〕。”

〔一〕 周,繞也。飾,治也。

〔二〕 董褐,晉大夫司馬寅。請,問也。 案:“司馬寅”原作“ 司馬演”。攷異卷四據左傳哀公十三年疏、文選王仲宣贈文叔良詩注引國語注“演”並作“寅”。今據改。

〔三〕 偃,匿也。接,合也。

〔四〕 錄,第也。

〔五〕 敢問先期亂次之故。

  吳王親對之曰:“天子有命,周室卑約,貢獻莫入,上帝鬼神而不可以告〔一〕。無姬姓之振也〔二〕,徒遽來告。孤日夜相繼〔三〕,匍匐就君。君今非王室不平安是憂,億負晉眾庶,不式諸戎、狄、楚、秦〔四〕;將不長弟,以力征一二兄弟之國〔五〕。孤欲守吾先君之班爵〔六〕,進則不敢〔七〕,退則不可〔八〕。今會日薄矣〔九〕,恐事之不集,以為諸侯笑〔一0〕。孤之事君在今日,不得事君亦在今日〔一一〕。為使者之無遠也,孤用親聽命於藩籬之外。〔一二〕”

〔一〕 無以告祭於天神人鬼。

〔二〕 振,救也。

〔三〕 徒,步也。遽,傳車也。

〔四〕 億,安也。負,恃也。安恃其眾而不用征伐戎、狄、楚、秦卑周者。

〔五〕 弟,猶幼也。言晉不帥長幼之節,而征伐同姓兄弟之國,謂魯、衛之屬。或云:“謂晉滅虞、虢、韓、魏。”然滅虞、虢、韓、魏皆在春秋之始,非所以責定公。

〔六〕 爵次當為盟主。

〔七〕 不敢過先君。

〔八〕 亦不可不及也。

〔九〕 薄,迫也。

〔一0〕集,成也。

〔一一〕言欲戰以決之也。不勝,則服事君;若勝之,則為盟主。

〔一二〕藩蘺,壁落。

  董褐將還,王稱左畸曰:“攝少司馬茲與王士五人,坐於王前。〔一〕”乃皆進,自(亞刀)於客前以酬客〔二〕。

〔一〕 賈、唐二君云:“稱,呼也。左畸,軍左部也。攝,執也。少司馬茲與王士五人,皆罪人死士也。”

〔二〕 賈、唐二君云:“(亞刀),剄也。酬,報也。將報客,使死士自剄,以示其威行,軍士用命也。”昭謂:魯定十四年,吳伐越,越王使罪人自剄以誤吳。故夫差傚之。

  董褐既致命〔一〕,乃告趙鞅〔二〕曰:“臣觀吳王之色,類有大憂〔三〕,小則嬖妾、嫡子死,不則國有大難〔四〕;大則越入吳。將毒,不可與戰〔五〕。主其許之先,無以待危〔六〕,然而不可徒許也〔七〕。”趙鞅許諾。

〔一〕 致命於晉君。

〔二〕 趙鞅,晉正卿趙簡子也。

〔三〕 類,似也。傳曰:“肉食者無墨,今吳王有墨。”墨,暴氣也。

〔四〕 大難,反叛。

〔五〕 毒,猶暴也。言若猛獸被毒悖暴。

〔六〕 主,趙鞅。

〔七〕 徒,空也。言不可空許,宜有辭義。

  晉乃令董褐復命曰:“寡君未敢觀兵身見〔一〕,使褐復命曰:‘曩君之言〔二〕,周室既卑,諸侯失禮於天子〔三〕,請貞於陽卜,收文、武之諸侯〔四〕。孤以下密邇於天子,無所逃罪〔五〕,訊讓日至〔六〕,曰:昔吳伯父不失,春秋必率諸侯以顧在余一人〔七〕。今伯父有蠻、荊之虞,禮世不續〔八〕,用命孤禮佐周公,以見我一二兄弟之國,以休君憂〔九〕。今君掩王東海,以淫名聞於天子〔一0〕,君有短垣,而自踰之〔一一〕,況蠻、荊則何有於周室?〔一二〕夫命圭有命,固曰吳伯,不曰吳王〔一三〕。諸侯是以敢辭〔一四〕。夫諸侯無二君,而周無二王,君若無卑天子,以干其不祥〔一五〕,而曰吳公,孤敢不順從君命長弟〔一六〕!’許諾〔一七〕。”

〔一〕 觀,示也。

〔二〕 曩,向也。

〔三〕 謂不朝貢。

〔四〕 貞,正也。龜曰卜,以火發兆,故曰陽。言吳欲正陽卜,收復文王、武王之諸侯,以奉天子。

〔五〕 孤以下,晉辭也。密,比也。邇,近也。

〔六〕 訊,告也。 案札記:“段云此‘訊’亦‘誶’之誤。”

〔七〕 此晉述天子告讓之辭。同姓元侯曰伯父;吳伯父,吳先君。不失,四時必率諸侯備朝聘之禮。

〔八〕 今,謂夫差。虞,度也。言夫差有蠻、荊之備,廢朝聘之禮,不得繼世續前人之職。

〔九〕 休,息也。周公,周之太宰,諸侯之師。言君有蠻、荊之虞,故命晉侯以禮佐助周公,與兄弟之國相見,命朝聘天子。息君憂,周之憂也。

〔一0〕掩,蓋也。淫,僭也。名,號也。

〔一一〕垣者,喻禮防雖短,不可踰也。言王室雖卑,不可僭也。

〔一二〕言吳姬姓,而自僭號,況於蠻、荊,有何義於周室而不為乎?

〔一三〕命圭,受錫圭之策命。周禮:“伯執躬圭。”吳本稱伯,故曰吳伯。

〔一四〕辭不事吳。

〔一五〕干,犯也。

〔一六〕案:“孤敢不順從君命長弟”下“許諾”二字,攷異卷四據文選注引國語,無此二字。

〔一七〕長,先也。弟,後也。

  吳王許諾,乃退就幕而會〔一〕。吳公先歃,晉侯亞之。吳王既會,越聞愈章,恐齊、宋之為己害也,乃命王孫雒先與勇獲帥徒師,以為過賓於宋,以焚其北郛焉而過之〔二〕。

〔一〕 幕,帳也。

〔二〕 勇獲,吳大夫。徒師,步卒也。郛,郭也。託為過賓而焚其郭,去其守備,使不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