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传记系列——

 

文学艺术家卷——卓别林

张式成   编著

第一章  电影诞生时本书传主在哪?



引言



  那是流逝久远而又使人刻骨铭心的时光:20世纪4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文明美丽的欧罗巴大陆上,法西斯的猛烈炮火正野蛮疯狂地摧残着绿色的田园、大地。古老的城堡、高耸的教堂、华丽的剧院、庄重的博物馆在化为瓦砾灰烬,雕塑、壁画、花圃、喷泉在坍塌燃烧,老人、孩子、猫咪、鸽子在惨遭涂炭,弥漫的硝烟毒雾染黑了湛蓝的天空……

  此时,远离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的美国西海岸仍然一派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天使之城”的洛杉矶郊外好莱坞,各大影片公司制片厂的摄影棚、录音厅里异常繁忙,摄影机在开动,歌舞、音乐、“开拍”、“OK”的喊声此起彼伏。

  然而这天,位于好莱坞中心落日街和拉布雷亚街拐角处的一家制片厂,却静寂得有些冷清。摄影场地上,演员、场记、摄影师、录音师和灯光、布景、服装、效果的工作人员或立或坐,一声不吭地注视着一个扮了装的小个子男人。他眉头紧蹙,在默读着几封信件,这是一些恫吓与威胁的玩意儿。写信的是一些纳粹分子和亲纳粹者,这些家伙知道他--卓别林先生编写、拍摄的电影《大独裁者》,是隐射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法西斯头子、纳粹德国的“元首”希特勒的;便扬言要制造混乱,妄图阻止他拍摄这部影片。

  不一会儿,一个脸色发白的工作人员,急吁吁地冲进摄影棚,递给卓别林一个厚厚的牛皮纸信封:“查理,这是刚才在大门口捡到的。”纳粹分子们在这封信中,用更为赤裸裸的语气叫嚣:“如果你不停止拍摄这部电影的话,将来无论在哪个城市、哪座影院放映它,我们就要在那里放臭气弹,向银幕开枪!”

  面对这种凶焰万丈的嚎叫,制片厂的人们不安的心头和脸上又添了几分紧张。他们都知道,卓别林先生为编写这部电影前后花了两年时间,为设计、制作大量的景片、模型、道具,则用了一年功夫,在摄影机还没开动之前已花掉一个巨额数字50万美元。开拍之后又困难重重、麻烦不断,联美影片公司向卓别林发出警告,说美国电影摄制发行会主席办事处因希特勒还没进攻英、法,指出拍这样带有强烈倾向的影升很难通过审查。联美公司同时转来了很多令人气馁的信件,都说这样的影片绝不可能在英国或美国上映,要求卓别林停拍。

  现在影片的摄制到了最后阶段,已流水吹烟般地用去了200万美元,一旦停拍,它们就白白地抛入了大西洋。人们更担心的是,卓别林先生及其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因为同样内容的恫吓、威胁信件已经塞进他在贝弗利山上的住宅门下。人们似乎看到了游荡在制片厂门外、贝弗利山上和影剧院中那些冷酷凶恶的面孔,和他们怀中藏掖着的刀、枪、铁条、臭气弹……片场中的寂静令人难受,人们的心跳都似乎彼此可闻。

  正当盛年、刚过五旬的卓别林压下满腔怒火,把那些恫吓信轻轻扔到废纸篓里。他嘴角边浮起一丝轻蔑的微笑,耸耸肩说:“没什么了不起,那就让他们开枪吧。我非要嘲笑希特勒不可!这就是我的回答。来,各部门准备,开拍。”

  影片终于摄制完,不可一世的战争狂人希特勒闻讯暴跳如雷,竟下令处死远在大西洋彼岸的卓别林。他恼羞成怒地挥舞手掌,本来口吃的嘴里喷出泡沫:“可恶,可恶,这个该死的小丑!”

  是的,按角色分工来说,卓别林在影片中扮演的人物是丑角。所不同的是,在历史长河中,在人生舞台上,希特勒是一个遗臭万年的真正小丑;而卓别林却是一个名垂青史的伟大的喜剧电影艺术家。在世界名人堂里,在亿万不同肤色、爱好和平与进步的人民心目中,这个伟大的天才的电影艺术家、一代喜剧大师和民主斗士,与那些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医学家并肩屹立着……


电影诞生时,本书传主在哪?

  电影是20世纪影响最广泛的艺术形式。它最初是一种光影艺术,人类对它的研究古已有之,如中国宋代即有“皮影戏”。到了1891年,美国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活动西洋镜”,获得专利,摄影机随之诞生。1894年爱迪生在纽约开设了第一家“活动西洋镜”观赏店,4英尺高、宽的电影镜一次供一人观赏50英尺的活动影片。1895年4月23日,爱迪生划时代的发明引起轰动,这一天在纽约木丁斯特拜尔音乐厅幕布上映出了栩栩如生的画面。当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制造成能将活动画面投影到银幕上的放映机。这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卡普辛大街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印度沙龙,摆放了100张坐椅,售票招揽观众,这可称为世上第一家电影院。在放映首部影片“火车进站”时,当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们优雅地落坐后,幕布上突然出现的火车头由远而近、由小到大、喷吐着浓烟好似迎面驰来;现场顿时大乱,人们顾不得体面,惊恐地躲闪甚至夺门而逃。笑出了眼泪的卢氏兄弟和工作人员,一面安抚观众,一面收拾“残局”,从头开始放映。回过神来的男士女士们欲罢不能,好奇地一部一部,一遍一遍地看下去;一共看了11部影片,如“工厂放工”、“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等。看得惊呼不止,看得如痴如迷,看得开怀大笑……这一天被许多电影史权威看作是电影的正式诞辰。此时,我们书中的主人翁在哪儿呢?

  在与法国隔海相望的英伦三岛,在离首都伦敦12英里的汉威尔贫民孤儿学校;当黄昏来临的时候,20个小班的孩子穿着睡衣,跪在宿舍中间的地板上。这其中一个瘦弱羞怯的6岁多的小男孩,就是卓别林。他苦闷地跟着小伙伴们,声腔音调高低不谐地唱着《普天颂赞》中第383首赞美上帝的歌曲:

  夕阳西沉,求主与我同居;
  黑暗渐深,求主与我同居;
  求助无门,安慰也无求处;
  常助孤苦之神,与我同居。
  ……

  在爱迪生发明“活动西洋镜”的前两年,也就是1889年4月16日夜晚8时,伦敦沃尔沃斯区一对年轻的喜剧演员家中添喜,娇小玲珑、能歌善舞的哈娜·希尔生下了一个男婴。身为父亲的卓别林先生,为孩子取名就叫查尔斯·卓别林,亲称查理,也跟做父亲的一样。

  小查理睁眼看世界的时候,家境尚可。他父亲每周挣40个英镑,这在一般艺人中算高的了。一家人住了3间房子,还雇了一个女仆。

  然而好景不长,他1岁时父母离婚。原因总有几条,其中父亲每日嗜酒如命是主要缘故。在当时的英国,歌舞剧演员不喝酒反而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雾都伦敦所特有的潮湿空气和较长时间的低温寒冷,使得酒业发达、酒馆林立。所有的戏院里都设有酒吧,演员们演完戏后总要习惯性地在酒吧里泡一泡才回家。戏院老板通过那发亮的三尺吧台,把塞进名角儿口袋里的包银,又名正言顺地掏出来不少。散发着诱人香气的酒精,使不少艺人沉醉上瘾而不能自拔。

  卓别林先生是其中一位典型人物,连每天演出之前都不吃饭,只吞下红葡萄酒浸泡的几个生鸡蛋。卓别林先生外表潇洒、个性安静、喜欢沉思,他嗓门洪亮,被称作次中音,这些当然都遗传给了小查理。但他一沾杯中物,就如中了魔法似的暴躁易怒,有时甚至动武。每次因此而与妻子发生冲突,然后禁不住到街上酒馆举杯浇愁。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是,小查理满了1岁后,老查理搬出了这个舒适的家。

  小查理的母亲哈娜活泼幽默,直率热情,充满爱心与责任感,同时敢作敢为。她的个性中有她母亲即卓别林外祖母的影响,秘密在于那个老人有一半吉卜赛人的血统。哈娜与卓别林先生分手后,勇敢地独自一人带着两个孩子过日子,大的叫雪尼,与查理同母异父。她甚至连查理的赡养费都没向法院申请要卓别林先生出。她那时很走红,每周可拿到25英镑包银;而且1先令和1便士也不送进酒馆酒吧,她对杯中物已深恶痛绝。

  20多岁的哈娜·希尔常常在周末把雪尼、查理打扮起来;给雪尼穿上一套贵族公立学校——伊顿中学校服式样的学生套装,给小查理穿上一件蓝色天鹅绒外套,加一副蓝色手套,然后整洁精神地出门。秀发垂肩、年轻漂亮的少妇打着花伞,领着两个手拿风车、汽球、活泼可爱的孩子,沿着威斯敏斯特桥路漫步而游;那情景就像是一幅美术名作。

  那是一些使小卓别林感到快乐开心的日子:跟着母亲乘坐游艇在泰晤士河上观光,走过古老的威斯敏斯特桥到水晶宫游乐场看杂耍。即使是搬到了兰贝斯区的肯宁顿路上,小卓别林的生活还是那么开心:可以去坎特伯雷杂剧场坐在红丝绒椅子上看表演,可以花6便士在娱乐场的木桶中摸彩。然后在夜色中坐着马车,在剧团乐手的号角和马蹄声、铃铛声还有大人们的嬉笑声中,回家做个甜蜜的好梦……那时,无忧无虑的小卓别林一身蓝天鹅绒衣的装束,能使人联想起18世纪英国著名画家庚斯博罗笔下的“蓝衣少年”。



免费E

更多好书请

书作品

登陆:应天故事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