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境界差异”论




  [原文]

  惆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桥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冶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春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译文]

  胡蝉和楚鸠讥笑大鹏说:“我轻易地从地上飞起,疾速地抵达榆树和檀树,一个时辰不到,那就落在地上罢了,为什么偏要飞向九万里的高空又往南极大海飞去呢?”到十里近郊去的,只带三餐粮食而当天返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远的地方去,要用一夜的时间准备粮米;到千里路远的地方去,就要准备三个月的粮食。这两个虫鸟又哪里知道这个道理呢?

  [注解]

  这段话,庄子以蝉鸠讥笑大鹏来暗指这一类人讥笑修行修道的无用,在蝉和鸠眼里,这种所谓的“逍遥游”没什么意思,兴师动众大动干戈的,不如“我”这样轻松自在。

  这一段分两层。上一句通过惆与学鸠的笑言,揭示惆和学鸠这一类人的无知与渺小。而下一句则是反驳惆与鸠而另举的一个例子。其实生活中惆和鸠这类人比比皆是,总认为自己学问大,本领大,似乎天下人不如已,但真正有学问,有本领的人越是觉得自己的渺小。有句话“学医三年,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谓天下无方可用”,所以人要学会谦虚。老子曰“知者弗言,言者弗之”,智者不夸夸其谈,夸夸其谈的人不智。还说“吹者不立,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就是说自我吹嘘的人不会有所成就;自以为是的人不会得到赞誉;自我显露的人,反而不能自明;自我夸耀的人,事业不会有成就;自以为贤能的人,不能充任首领。正是这样的千古祖训及文化认知,使得中国人比起西方人而言,显得更含蓄、阴柔而温婉。这从中国古人以月亮记年谓之“阴历”,而西方人以太阳记年谓之“阳历”的差异中也可突显。

  [原文]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知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译文]

  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清晨的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春秋,这就是短寿。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龟,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长寿。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吗?

  [注解]

  这段话和《庄子》中记载的另两个寓言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称之为“望洋兴叹”,一个称之为“坎井之蛙”。“望洋兴叹”讲述了河神河伯在秋天百川灌河的时候欣然自得,自以为天下之盛美都聚集在自己身上。于是顺水向东而行,到了北海,面朝东面瞭望,看不见水的边际,这才改变了他洋洋自得的神情。 “坎井之蛙”的故事,人人皆知,不再重复。

  还有一则笑话:有三个农民在一起闲聊。他们说起了当皇帝的好处。其中一个老头说,如果我当上了皇帝,那么我就下令,咱村东边这条街上的粪全归我,别人谁去拾都是犯法。第二个老头瞪了第一个老头一眼,说你就知道拾粪,皇帝拾粪干啥?如果我当了皇帝,我就打一个金斧子,天天用金斧子上山砍柴。第三个老头哈哈大笑,他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他说,你们两个可真有意思,你想呀,都当皇帝了,还用得着你干活?当了皇帝什么也不用干。要是我当了皇帝,我就天天坐在火炉子边上吃烤红薯。

  这些笑话和寓言,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人的眼界决定了他的思维模式。北海之神在听了河伯的感叹后说道:“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意思是“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下的书生,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知识教养的束缚。”

  所谓“存在决定意识”,一个人的生存空间、文化知识、阅历见识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与见解。所以惆、学鸠、朝菌、蟪蛄等等这类人就是这样。所以人很渺小,一个人贵在谦逊,不然会弄出坐井观天的笑话。前段时间,以司南马、方舟子、何祚麻之流的所谓院士、博士对中国易经、阴阳五行包括中医大批特批,叫嚣其为伪科学。其实这些人与蜩和学鸠有何区别?估计他们肯定没有看过庄子,不然不会这样无知!当然,事物都是相对的,不同的事物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大鹏有大鹏的眼界,惆与学鸠之类也有他们的乐趣。“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除了谦逊之外,人也要学会“跳出自我看自我”。“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境界不同,眼界也会不同。所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很喜欢一句话,“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读书贵在长知识,行路贵在长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