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夫水行不避蛟龙者




  [原文]

  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秋水》

  [要义]

  在水上行进不躲避蛟龙,这是渔父的勇敢;在陆上行走不怕犀牛老虎,这是猎人的勇敢;白刃相加,视死如归,这是烈士的勇敢;懂得不幸是由命运造成的,得志是时机决定的,遇大难而不畏惧,这是圣人的勇敢。古人论述勇敢很多,总而言之,不外力勇和心勇两大类。力勇是物质层面的,心勇是精神层面的,力勇与心勇又各有几种情况。凡是力大而勇者,徒手格杀猛兽;凭手中武器而不惧者,或有其他凭借而胆壮气雄者,亦为力勇。心勇有机智之勇,有玄智之勇,有道义之勇等,是一种精神上无坚不摧的力量,一种顶天立地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渔父猎人之勇是力勇,烈士之勇是道义之勇,而圣人之勇是玄智之勇。

  《荀子·荣辱》:“有狗彘之勇者,有贾盗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争饮食,无廉耻,不知是非,不避死伤,不畏众强,恈恈然唯饮食之见,是狗彘之勇也。为事利,争货财,无辞让,果敢而狠,猛贪而戾,恈恈然唯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轻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而持义不挠,是士君子之勇也。”狗彘之勇、贾盗之勇和小人之勇皆为力勇,为物质财货而不惜死者亦为力勇。士君子之勇为道义之勇,或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或为朋友两肋插刀,或一人坚持真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或“吏不服我能而服我公,不畏我严而畏我廉。”

  苏轼《留侯论》:“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前者为匹夫之勇,血气之勇,力勇也。后者为道义之勇,心中怀有远大目标,故能忍拾履之辱或胯下之辱。道义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泰山崩于前而不惊,没有什么能击垮他们,仁者无敌于天下,自有浩然正气于胸中,故能视死如归,敢于为道义而献身。“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胜人者有力是力勇,自胜者强是心勇,是玄智之勇。老子还说:“柔弱胜刚强。”也是玄智之勇,玄智之勇来源于玄智之明,玄智是最高智慧,玄勇是最大勇敢。机智之勇来自机智巧智,军事谋略、计策是巧智,机智也是形下的经验的科技的浅智。士兵之勇多为血气之勇,而将军之勇则是机智之勇,或者说是巧勇,巧勇也只是一般的心勇。

  [故事]

  孔子周游到匡,被匡人重重包围,而孔子弹琴唱歌不止,毫不介意的样子。子路进见说:“为什么先生这样高兴?”孔子说:“过来,我告诉你。我忌讳不幸的命运已经很久了,但仍不免处于逆境,这是命呀。我追求飞黄腾达已经很久了,但还是不能达到,这是时遇不好。尧舜时天下没有不得志的人,这不是因为他们有智慧而得到顺境;桀纣的时代天下没有得志的人,这不是因为他们缺乏智慧而未得坦途,这是时势造成的。在水上行进……这是圣人的勇敢。仲由,安心吧,我的命运受到了限制。”不久,有个领兵将军进见孔子,说:“我们误以为你是暴虐我们的阳虎,所以把你包围起来,现在发现你不是,特来向你道歉并撤围。”孔子从卫去陈经过匡邑,而阳虎曾侵暴匡人,孔子貌似阳虎,匡人兴兵包围他们,孔子以为死生有命,故弦歌不辍。《论语》:“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在匡地受到恐吓,便说:“文王死了后,周朝的文化遗产不在我这里吗?上天将抛弃这文化的话,后人就看不到礼乐文化了;上天不抛弃这文化,匡人能奈我何?”凡是圣人皆有玄智玄勇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因此孔子慨然以文化传人自任,毫不畏惧匡人之围。圣人的心勇是全面的,既有道义之勇,也有玄智之勇和机智之勇,道勇、玄勇和巧勇兼备。

  大家都熟悉“将相和”的故事。战国七雄秦最强,时时欲东侵赵魏韩三晋之地。赵国良将廉颇,以勇气闻于诸侯,为赵国长城。赵惠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给赵王信说,愿用十五座城邑换取和氏璧,其实想阴谋夺取。赵王和廉颇等大臣商量,给秦和氏璧,恐怕得不到秦城;不给又怕秦军来攻打。后来宦者令缪贤推荐他的舍人蔺相如奉璧去秦。秦王坐在章台上接见蔺相如,相如呈上和氏璧,秦王大喜,传示美人及左右大臣,左右皆呼万岁。相如看见秦王没有给赵国城池的意思,便说:“这璧上有个小斑点,请让我指示给您看。”秦王传给相如,相如持璧倒退到柱子上,怒发上冲冠,把秦王数说了一通,秦王怕相如以璧击柱而碎之,便装模作样让人拿来地图,指出十五城给赵。相如看透了秦王的奸诈,便说:“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估计不能强夺,便答应了,把相如安排到国宾馆里。相如便让从人怀揣和氏璧,从小路回赵,所谓“完璧归赵”。秦王白斋戒了五日,也没得到宝璧。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出使不辱于诸侯,便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后来秦王又派使者邀请赵王,愿相会于渑池,赵王遂去,相如伴从,廉颇送到边境上。两王相会于渑池,秦王饮酒到酣畅时候,便说:“我听说赵王喜欢音乐,请奏瑟听。”赵王弹瑟一曲,秦御史便上前记下:“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相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走上前说:“赵王听说您擅长秦地音乐,请您击缶以娱乐。”说完相如跪献缶,秦王不肯击缶。相如说:“五步之内,我就能以颈血喷溅大王。”左右想杀相如,相如瞪眼叱之,都吓得后退。秦王很不愉快地击了一下缶,相如便让赵御史写道:“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国群臣说:“请以赵国十五城为秦王祝寿。”相如以牙还牙,有过之而无不及:“请用秦都咸阳为赵王祝寿。”整个一场酒宴,秦王也没能占上风。赵国还安排下重兵以保驾,秦王也不敢轻举妄动。会后归国,赵王拜相如为上卿,比廉颇职务高。廉颇说:“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扬言见了相如要当众羞辱他,因此相如想方设法避开和廉颇见面。相如的舍人嫌相如怯懦,相如说:“你看廉将军与秦王谁厉害?”舍人说:“比不了秦王。”相如又道:“秦王威武,我能叱之于朝廷,侮辱其群臣。我虽然顽劣,难道独独怕廉将军吗?我主要是考虑到,强秦不敢侵略赵,正因为有我们一将一相在。两虎相斗,势必削弱,我躲避廉将军,是以国家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廉颇听说后,脱光了膀子,背着荆条,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两个人遂成了生死与共的刎颈之交。观相如两屈秦王,可谓勇士矣,机智之勇过人,道义之勇慑人,他凭着一腔忠君爱国的勇气战胜了秦廷众人。廉颇名将,血气之勇多,亦不乏机智之勇,只是缺乏道义之勇和历史使命感,相如的道义之勇和博大胸怀最终压过了廉颇的私斗之勇和狭隘心理,使廉自动负荆请罪,将相和则赵国之大幸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人都要爱国,先国家而后私仇!

  《庄子》中的《论剑》,其实就是论勇。赵文王喜欢剑术,门下聚集的剑客有三千多人。他们日夜在赵王面前对击,一年死伤百余人,而赵王喜之无厌。如此三年,国势衰弱了,其它诸侯国便商议讨伐它。太子悝很忧虑,对左右人说:“谁能说服君王,使他停止收容剑士,我赏谁千金。”左右都说:“庄子能胜任。”于是太子派人带上千金给庄子,庄子不要,但随使觐见太子,说:“太子有何贵干,赐我千金?”太子便让庄子劝谏,并说:“君王接见的只有剑士。”庄子说:“我善于使剑。”太子说:“然而君王所接见的剑士,都是发乱如蓬,鬓毛突出,铁冠垂下,颈围粗糙的长缨,身着短后的上衣,怒目而视,互相责难,君王见到他们才高兴。今天先生穿着宽松的儒服去见大王,事情就很不顺当。”三天后庄子穿着一身太子给做的剑士服装,和太子一起去见大王,大王抽出宝剑等待他们。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欢剑术,所以用剑术来见大王。”大王说:“你的剑术怎样制服敌手?”庄子说:“我使起剑来,十步杀一人,千里无阻挡。”大王很高兴,让庄子先到国宾馆休息,过几天让他和剑士表演对击。国王便使剑士较量七天,死伤六十多人,选出五六个人,让他们持剑侍立殿下。然后召请庄子,大王说:“今天请你和剑士对击,你用什么剑?”庄子说:“我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庶人之剑。”大王说:“天子之剑是什么样的?”庄子回答说:“天子之剑,用燕溪石城做剑端,用齐国泰山做剑刃,用晋国卫国做剑背,用周国宋国做剑环,用韩国魏国做剑把,用四夷包着,用四时围着,以渤海为环绕,用常山做剑穗,用五行来控制天下,用刑德来评判是非,用阴阳来开辟,用春夏温和之气来维持,用秋冬肃杀之气来施行。这种剑直前无人抵挡,高挥无人能躲,下按无人避免,挥动起来没什么可在它近旁,上可斩浮云,下可断地基。这种剑一旦使用,便可以匡正诸侯,使天下顺服。此天子之剑也。”赵王听了茫然失色,问:“诸侯之剑怎么样?”庄子说:“诸侯之剑,用智勇者做剑端,用清廉者做剑刃,用贤良者做剑背,用忠圣者做剑环,用豪杰做剑把。这种剑,直往而无人抵挡,高挥而无人能躲,下按而无人避免,挥动起来没有什么可在它近旁。在上可以效法圆天来顺应三光,在下可以效法方地来顺从四时,中可以和睦民意以安顿四方。这种剑一旦使用,如雷霆震耳,四海之内无有不宾服而听从君命的。这是诸侯之剑。”赵王又问:“庶人之剑怎么样?”庄子说:“持庶人之剑的人发乱如蓬,鬓毛突出,铁冠垂下,颈围粗糙的长缨,身着短后的上衣,怒目而视,互相责难。用这种剑在前面搏斗,上斩对方脖颈,下刺对方肝肺。用这种庶人的剑法,和斗鸡没有什么不同,一旦了结性命,对国事就毫无用处了。今天,大王享有天子之位而喜好庶人之剑,我私下替大王感到浅薄。”于是赵文王三个月没有出宫,剑客都气愤得在那里自杀了。庶人之剑即匹夫之勇,最低层次的勇。天子之剑是把天下疆域看作一把剑,诸侯之剑是把天下贤能看作一把剑,正是“大剑不剑”。天子之剑、诸侯之剑皆道义之勇,以天下为己任。庄子劝赵王以后要爱天子之剑、诸侯之剑,不要好庶人之剑,庶人之剑如斗鸡,于国事有害无益。

  无知则易生恐惧,知之则勇而不惧。机智之人胆量大,能随机应变,善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因自己知识渊博而不怕妖魔鬼怪。玄智之人大圣大哲,能悟本体,预知时命,与天地精神往来,不受私心物欲遮蔽,顺应自然,与时俱进,不妄想妄求;这些人有玄智之勇,对什么都不怕,连自己都能战胜的人(包括战胜自己的恐惧)还怕什么呢?

  秦王嬴政想以五百里地换安陵,实际上是白白掠取。安陵君不同意,愿世代谨守先王故土。秦王不高兴,安陵君派唐且出使秦国摆平这件事。秦王问唐且,为什么以五百里换五十里而安陵君不肯?唐且说,祖宗之地要坚守,别说五百里,拿一千里也不换。《战国策》:“秦王怫然怒,谓唐且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且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且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这里的论怒其实就是论勇。平民庸夫之勇是脱了帽子,光着两脚,以头撞地,这是敢于玩命的血气之勇。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这是凭借军队实力的力勇,与平民之怒,只有量的差别,没有质的不同,是同一层次的。而专诸聂政要离之勇则是道义之勇,甘为朋友牺牲,勇于单身取王侯之头于森严戒备之中。士人之勇是高于力勇的,是大无畏的心勇,是甘为道义牺牲的伟大精神,所以唐且能使秦王屈服。秦王色厉内荏,唐且义薄云天,最终唐且以勇气战胜秦王,出使不辱使命,堪与蔺相如媲美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