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讲 立得定,才不致因怂恿而妄信 —《庄子·外篇·田子方》解读




  已不止一次听人说这是个信仰匮乏的年代了,我曾以为这是当今世界特有的精神问题,读完《田子方》后我才觉得,信仰匮乏是每个时代都存在的问题。

  信仰,简单地说,就是相信。相信爱情的美好,相信友情的无价,相信亲人的和睦,都是一种信仰。从群体来看,老百姓们对国君政绩的肯定与支持亦是一种信仰;从个体来看,一个平民有理想、有目标、有竞争对手、有喜欢或崇拜的精神榜样,也是一种信仰。《田子方》就诠释了这两种信仰。

  信仰匮乏之所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都有过,就因为历史是不断变化的。乱世中的百姓就如同草芥般微小,失去立身安命之所,他们的信仰也早已失去,就只能随波逐流。

  有了这么个认识,我们就不难理解过去的君主或起义者为什么要用仙人、巫术、鬼神等去麻醉百姓,俘虏百姓,最后再用军队、武力、法令等等来巩固统治了。

  周文王在渭水游览,看见一位老人在水边垂钓,可仔细一看,这老人又不像是在钓鱼,因为他并非把钓竿拿在手里,而只是让钓钩悬在水面上。看来他并不是有心在钓鱼。文王一看,觉得老人非同一般,决定要任用他,打算把整个朝政都委托给他,然而,文王又担心自己的大臣对这个老人不信任敬服。他左思又想,本想算了,又实在不忍心看到天下臣民失去一位贤德的大士。于是一大清早文王就召集了众臣嘱咐说:“我昨晚上梦见了一位非常贤良的人,他有着黑黑的面孔、长长的胡须,骑着一匹杂色马,四只马蹄半边是红色的,他大声命令我说:‘赶快把你的朝政托付给那位在渭水垂钓的老人吧,这样你的百姓也就可以解除痛苦了!’” 众臣闻听惊恐不安,颤抖地说:“看来这个托梦人就是君王的父亲啊!”文王说:“虽然是先王托付的梦,但为了谨慎起见,我们还是找巫士占卜一下吧。”众臣说:“这是先君的命令,君王不必多虑了,又哪里用得着再行卜问呢!占卜就是不信任,那可是对先君不敬啊!”听了众臣的话,文王便迎来了那位渭水垂钓的老人(即姜尚),当场把朝政委托给他。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通过耍手段决定结果的案例,跟陈胜吴广把黄符藏于鱼腹一样。用孔子的话来说,文王之所以假托于梦,借用先君的话,其目的只是为了让臣民在短时间内信任并顺应他。

  从结果来看,这是一次成功的快速传播案例。传播者是文王,受众是大臣百姓,手段是借先君之言。对于我们来说,分析如何利用大众的信仰匮乏去传播自己的思想,还不如探讨一下如何才能使大众有信仰,因为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不是传播者,而是受众。

  要想找到治本之法,得先来看看我们的信仰是怎样变得匮乏的,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如此迅速地丢失了信仰。

  庄子去拜见鲁哀公。鲁哀公说:“鲁国上下那么多儒士,恐怕很少有信仰先生所推崇的道家学说的人。”庄子说:“依我所见,鲁国的儒士其实很少。”鲁哀公说:“全鲁国的百姓差不多都身穿儒士的服装,你怎么说儒士很少呢?”庄子说:“我听说,那些戴圆帽的儒士知晓天文,穿方鞋的懂得地理,用五色丝绳挂着玉佩的遇事能决断。然而,这一切都是表面现象。真正身怀学问和本事的学士不一定要穿儒士的服装,穿上儒士服装的人也不一定真正具有那种学问和本事。你如果不相信,你不妨在国中立个号令,没有儒士的学问和本事而又穿着儒士服装的人将以死罪论处,看看情况。”于是,哀公按照庄子说的号令五天,结果鲁国上下几乎没有再敢身穿儒士服装的人了,只有一个男子穿着儒士服装站立于朝门外。鲁哀公召他进来考验他的学识,以国事征询他的意见,发现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他都能做出回答。这时庄子笑道:“鲁国如此辽阔而儒者却只此一人,怎么能说是很多呢?” 可见,这个社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多,半斤八两却夸夸其谈的人倒有不少。本来我们是可以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被这帮不学无术却又热衷于欺世盗名的人一搅和,很多立场不坚定的人就成无头苍蝇了。

  这是告诉我们要明辨是非,不要太容易被人怂恿。有了坚定的立场,我们就可以建立自己的审美准则了。

  庄子在这里给我们讲述了很多这方面的高手,他们外表平凡,乍一看连乞丐都不如,实质上却都是真正的大师,是一批把生活当艺术的能人。像姜子牙,虽用直钩钓鱼,亦能使愿者上钩;像宋元君花费心思寻找到的画师,他只需赤裸上身盘腿而坐,无须润色调墨,信手拈来,便足以入木三分。

  外物不能随你而变,主观唯心是要不得的。你必须要看到,世事其实万变不离其宗,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明智之举。真正的信仰,不是相信别人,而是建立自己对自己的信仰。

  前进的道路上,你是自己唯一的对手。今天和昨天相比,你是否进步了一点?明天跟今天相比,你又要树立怎样的信心,设计怎样的理想?这便是你的信仰。不要把别人或先人作为对手。拿别人做对手太被动,人家不前进,你也前进不得;看着人家停滞你便沾沾自喜,孰不知自己亦在停滞之中。选先人做榜样或对手是没头脑的行为,因为时代不同,价值观也已发生改变,你和先人哪有可比性呢? 你选择的对手必须是有潜力的、永远向前的、未来不可限量,这样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当你明白这点后,一切事情都变得积极了,你也就不至于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了。

  列御寇要向伯昏无人展示他高超的射箭技巧:他拉开弓弦,在手肘上又放了一杯水,这才发出第一支箭;还没等箭头射入靶子,他紧接着又搭上了另一支箭;刚射出第二支,第三支箭便又搭上了弓弦。他熟练地射着,这时他的形态就像一动也不动的木偶。

  伯昏无人看后,取笑道:“这不算什么。你的伎俩只是有心射箭的箭法,还不是无心射箭的射法。我想跟你爬到高山上,脚踏摇摇欲坠的石块,面对百丈高的深渊,我看到时你还能不能射好箭?”说完,伯昏无人拿着弓箭登上高山,脚踏危石,身临百丈深渊,背转身去慢慢向悬崖退步,直到部分脚掌悬空这才拱手恭请列御寇跟上。这时列御寇伏在地上,吓得汗水直流到脚后跟。伯昏无人说:“一个修养高尚的‘至人’,向上望能窥测青天,向下探能潜入黄泉,精神自由奔放达于宇宙八方,神情始终不会改变。如今你却胆战心惊,眼花缭乱,在这种情况下你想要射中靶子就很困难了。”

  由此我想对有真本事的人说,看到你进步,旁人总会眼红的,他们会想很多法子去刁难你。对于这些无聊的挑战,你应该学会笑着面对,最大的侮辱其实是最大的鼓励,最尖酸的取笑恰恰是最善意的进言。只有耐得住寂寞与刻薄,才能真金不怕火炼。真正的射手,不妨隐忍于黑暗,太阳升起之时正是你弯弓射日之机,到那时,箭在心中,自然百发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