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




  国学名著讲读系列
  庄子讲读
  方勇 著
  顾问 王元化
  主编 胡晓明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主讲者简介:
  方勇:1956年5月生,浙江浦江县人。1986年6月获河北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1997年6月,获杭州大学中文系博士学位,并于同年7月进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9年6月出站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现为该校中文系教授、先秦文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秦诸子学和宋元文学研究。着有《庄子诠评》、《卮言录》、《方凤集辑校》、《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等,发表的论文有:论庄子的审美通感(《中州学刊》1993年第4期)、论庄子对无意识心理现象及其作用的认识(《河北师院学报》1995年第3期)、庄子崇尚自然朴素之美说质疑(《中州学刊》1987年第3期)、论《庄子》中孔子形象的多面性与解说者的偏执(《中国文学研究》1994年第2期)、中国英雄传奇小说的开山之祖——《盗跖》(《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天下》篇与中国学术史(《河北图苑》1992年第3期)、庄子逍遥义由玄学化向佛学化的转变(《文史知识》2000年第10期)、庄子逍遥义的历史演变(《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辑)、《淮南子》对庄子的积极阐释(《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论唐代庄子寓言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魏晋佛学与庄子学的互相倚重(《浙江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等。目前正从事庄子史学研究。

  二、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一)课程性质
  经史子集名著讲读专题课《庄子》是汉语言文学系学生必修的专题课。本课程开设一个学期,共40学时。
  (二)课程设置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庄子思想、艺术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巨大影响。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  教学内容
  对庄子的生平、著作、思想、艺术及庄学发展情况作必要的讲解,尤其对《庄子》中的重要篇章作深入分析、串讲。
  (二)教学要求
  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学生听讲与做作业相结合,并要求学生阅读有关参考书,全面了解庄子的有关重要思想,以及庄子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发展情况。

  三、教学计划
  第一讲 庄子其人其书
  一、庄子故里
  1、 商丘说
  2、 蒙城说
  3、 曹县说
  4、 蒙山说
  5、 东明说
  二、庄子名、字、号
  1、 名
  2、 字
  3、 号
  三、《庄子》其书
  1、《庄子》内、外、杂篇
  2、《庄子》版本:古本、郭象本
  4、 可资利用的文献资料及重要的庄子学专着
  第二讲 《庄子》散文选析
  一、《逍遥游》
  二、《齐物论》
  三、《秋水篇》
  四、《天下篇》
  五、庄文的艺术特色
  第三讲 《庄子》解读史述要
  一、  战国诸子对庄子的阐释
  二、  秦汉时期的《庄子》阐释与研究
  三、  魏晋玄学与郭象《庄子注》
  四、  唐代庄子学与成玄英《庄子疏》
  五、  宋代的《庄子》解读
  六、  明清的庄子解读
  七、  民国时期的庄子解读
  八、  建国以来的庄子解读
  第四讲 老、庄之异同
  一、释德清的观点
  二、朱熹的观点
  三、鲁迅的观点
  第五讲 《庄子》专题讲座
  一、庄子逍遥义的历史演变
  二、庄子大鹏形象的历史解读
  三、庄子的文艺思想
  三、讨论题与作业题
  1. 你是如何理解大鹏形象的?
  2. 庄子的逍遥本义是什么?郭象、支遁各是如何阐释的?你又是如何理解的?
  3. 明陆西星认为本篇行文有“纩中线引,草里蛇眠”的特征,清刘熙载认为有“断续”之妙,请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4.   作者在本篇中是如何运用寓言、重言、卮言的?
  5.   请分析下面第一段文字的喻中有喻的特征;指出第二段文字中所有比喻与被比喻的关系:
  (1)、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2)、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6. 《齐物论》篇集中地阐述了作者什么样的哲学思想?我们应作如何评价?
  7. 《齐物论》篇末所写“蝴蝶梦”有何美学意味?
  8. 《养生主》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养生思想?外篇《刻意》、《缮性》、《达生》所反映出的养生思想与此有何不同?
  9. 庖丁解牛寓言故事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这则寓言故事在客观上给了人们以什么样的启示?
  10. 庄子以丑为美的思想对后世艺术有哪些积极影响?
  11. 司马迁谓庄子“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请认真体会这一说法,并谈谈你对《胠箧》篇的看法。
  12. 前人每每指出庄子文章具有汪洋恣肆的风格特征,试分析本篇河伯、北海若数番问答所体现出的这一风格特征。
  13. 本篇“痀偻承蜩”、“津人操舟”、“吕梁丈人”等寓言故事与内篇《养生主》“庖丁解牛”寓言故事一样,其本身所呈现出的客观意义与作者的寓意有何本质性的不同?
  14. 何谓寓言、重言、卮言?今天所说的寓言与庄子所谓的寓言有何区别?
  15. 庄子运用寓言来“藉外论之”,与诗歌创作时运用比兴手法有何本质上的一致性?
  16. 《盗跖》篇撰写“盗跖痛骂孔子”的寓言故事,旨在“诋訿孔子”。如从文学角度来看,此则寓言故事则已成了后世小说的雏形。请细加体味。
  17. 《渔父》篇主旨同样是在“诋訿孔子”。但全篇只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看成是一篇早期的小说作品。请区别其在塑造人物形象、编排故事情节等方面与《盗跖》篇的不同。
  18. 《天下》篇作为中国最早的一篇学术史论文,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19. 《天下》篇中评较了先秦时期哪几个主要学派?对包括老庄在内的各学派采取了什么样的批评态度?
  20. 试述《天下》篇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参考书目
  郭象《庄子注》(在郭东藩《庄子集释》中)
  方勇、陆永品《庄子诠评》 巴蜀书社
  方勇、张晨霞《庄子闲读》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陈鼓应《庄子今译今注》 中华书局
  崔大华《庄子研究》 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目  录

  导读…………………………………………………………………()

  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
  人间世………………………………………………………………()
  德充符………………………………………………………………()
  大宗师………………………………………………………………()
  应帝王………………………………………………………………()
  (以上选自内篇)
  骈拇…………………………………………………………………()
  马蹄…………………………………………………………………()
  胠箧…………………………………………………………………()
  秋水 ………………………………………………………………()
  达生…………………………………………………………………()
  田子方………………………………………………………………()
  (以上选自外篇)
  寓言…………………………………………………………………()
  盗跖(节选)………………………………………………………()
  渔父…………………………………………………………………()
  天下…………………………………………………………………()
  (以上选自杂篇)

  附录一  庄子寓言故事选
  附录二  庄子传记序跋论评选
  附录三  《庄子逍遥义的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