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用谎言保卫真理

作者:高金虎




  二十多年前,英国作家肯·福莱特在小说《针眼》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盟军准备在诺曼底登陆。为了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盟军制定了代号为“卫士”的战略欺骗计划,指望通过分兵的方式,阻止希特勒把装甲部队调往诺曼底,从而为盟军的登陆赢得时间。
  20名退役军官在英国的爱丁堡搭起了欺骗战的舞台。他们在这里搭起了坦克、飞机和登陆艇,但这些坦克是用气球做的,登陆艇是用木头、管子和篷布搭起来的,军舰则是由电影制片厂生产的。
  为了进一步证明盟军的主要集结地点是在多佛尔和剑桥地区,通信人员甚至从蒙哥马利的实际驻地朴次茅斯到多佛尔敷设了通信专线,使所有电信均从多佛尔发出。为了使德军深信美国第一集团军的进攻目标是加来,盟军请来了当时英国最优秀的建筑师,在多佛尔修建了一座巨大的输油码头,但这座包括输油管道、储油罐、发电站、消防队乃至警卫室、货车车场等码头,全部是用伪装了的脚手架、纤维板和旧下水管道制成的。此外,盟军还通过虚假的无线电通信使德国人淹没在大量的假信号之中。
  这一切,只有在瞒过德国间谍以后才能实现。然而,一位名叫费伯(代号“针眼”)的间谍发现了这一秘密。他决心把这一秘密报告给希特勒……
  小说问世后,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销售量达1000万册以上。后来又被拍成影视作品。
  《针眼》表现的是一个近乎真实的故事。它的背景、它表现的主题……基本都是真实的。惟有一点例外,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最重要的一点虚构是:当时并没有一名德国间谍发现盟军欺骗这一惊天秘密。
  创造这一奇迹的是英国安全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军情五局。当时的安全局,只有30名官员和103名秘书人员。战争一爆发,安全局要对六万四千多名居住在英国的“敌侨”(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籍的公民)进行安全调查,以确认其是对英国友好的外侨。此外,英国境内同情法西斯运动的极端分子,如奥斯瓦尔德·莫斯利之流,也要囚禁起来,以防止其从事破坏活动。更有大量的敌情报告涌进安全局,对这些报告中所提供的敌特线索,安全局要一项一项地进行调查。这些事情,把小小的安全局忙得不可开交。
  俗话说,乱中易出错。安全局遇到了自己的“滑铁卢”。战争爆发后,一艘德国潜艇竟然摸进了英国军港,击沉了皇家海军的“皇家橡树”号战舰。这在英国掀起一阵轩然大波。本来此事与安全局并无关系,但当时人们都以为“皇家橡树”号是被德国间谍炸沉的。这个消息在英国炸开了锅,人们立即把矛头对准了安全局,指责安全局无能,听凭德国间谍在英国肆无忌惮地活动。统治安全局三十余年的凯尔不得不告老还乡,凯尔的副手A.W.哈克准将代理了一段时间的安全局局长,随即又由戴维·皮特里正式接任。此时,皮特里正想着如何击退德国间谍的攻势呢。
  抓间谍是安全局的老本行。在这方面,它可谓轻车熟路。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安全局共抓获了大约115名德国间谍。在它的部署下,整个英伦三岛成为反间谍的安全堡垒。
  但是安全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辉煌的成就还不是抓住了在英国的全部德国间谍。它的成就在于,它抓住了在英国的所有的德国间谍,并顺利地将其中一部分转化为为英国情报机构服务的双重间谍,并通过他们向德国情报机构提供假情报。
  经营双重间谍需要英国情报机构进行密切的合作,由于职能分工的限制,这种合作并不是完美的。根据秘密情报局和英国安全局的分工,一个新潜入的敌特分子,在英国国境3英里以内,都由安全局进行监视。一旦他离开英国国境3英里之后,就自动属于秘密情报局的工作范围。从理论上说,无论是秘密情报局还是安全局,都应该对一个案件贯穿始终,而不应该截然分工,各管一段。
  从1936年起,安全局就开始建立自己的双重间谍系统。1941年1月2日,英国正式成立了一个直属于国防部的机构双十委员会。双十委员会的成员有总参谋部、本土防卫局和三军情报机构及秘密情报局、安全局。委员会主席和秘书由安全局产生。在整个大战期间,双十委员会承担了对双重间谍工作指导的重任,所有有关双重间谍的情报都由它进行分析、整理。此外,它还代表国防部做出许多重大决策,研究并制定一系列欺敌计划。
  在安全局经营的双重间谍网中,来自南斯拉夫的公子哥儿达斯科·波波夫是一个重要角色。此人出身于南斯拉夫一个富有家庭,整天养尊处优、花天酒地。不过,波波夫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爱国者。他痛恨纳粹,同情受纳粹迫害的犹太人,希望为反法西斯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他应朋友之邀,加入了德军谍报局,但随后又与英国秘密情报局取得了联系。安全局专门负责双重间谍事务的B处1科科长罗伯逊对他进行了严格的考核,帮助他了解情报工作的一般原则。他在专案官员毕尔·马修斯的陪同下遍访英伦三岛,亲身体验英国的战时生活。由于波波夫记忆力特佳,为不让他记住不该记住的东西,英国双十委员会决定,关键性的地方只向波波夫提供经过修改的照片,而不让波波夫亲身前往。如波波夫曾向阿勃韦尔提供了一批英国飞机场的照片,他自己开车去了飞机场,但只走到飞机场跟前,并没有进入飞机场内部。这样,他对飞机场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足以应付德国人的审讯,但又不至于了解飞机场内部的情况,不会泄露机密。德国空军根据波波夫提供的照片,对英国机场进行了狂轰滥炸,但这些机场实际上都是假的,飞机是纸糊的,德国空军浪费了大量炸弹,英国人毫发无损。
  为了取信于德国人,波波夫向阿勃韦尔提供的情报也不完全是假的,有的是经过双十委员会特许后提供的真实情报,但这些情报充其量只能充当诱饵,不会给英国的国防事业造成什么危害。如波波夫称已经有3万门反坦克炮发到部队,这就是一个真实的情报,但由于英国当时反坦克炮弹奇缺,部队根本不能进行实弹演习,这种情报提供给德国人也就无关紧要,却可以使波波夫取得德国人的信任。希特勒据此认为:英国的实力强大,进攻英国必定会遭到失败。
  为了了解德军总参谋部内部反希特勒抵抗运动的情况,双十委员会让波波夫回到德国。波波夫向德军谍报局的卡斯索夫报告,搜集到的情报太多、体积太大,无法邮寄,只得亲自回里斯本。除了双十委员会提供的一大批情报外,波波夫还提供了两个间谍候选人:嘉黛·沙利文和狄克·梅特卡夫。这两个人后来分别被波波夫发展为间谍,分别取代号“胶水”和“气球”。这样,波波夫就由单枪匹马发展成一个小组。双十委员会给这个小组取了一个代号,叫“三轮车”。随着“胶水”和“气球”的发展成功,波波夫在阿勃韦尔声誉鹊起。阿勃韦尔说他是德国在英国最重要最成功的间谍。卡斯索夫认为他既是第一流的间谍,也是一个出色的组织者。
  “三轮车”小组在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欺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分散德军的兵力、掩护主攻部队的进攻,达到突然袭击的效果,双十委员会制定了庞大的欺骗计划——“卫士”计划,以向德军传递假情报,混淆视听,转移希特勒的注意力。
  “卫士”计划包括36个小计划和几十项对策,目的是诱使希特勒相信,挪威、加来和巴尔干都是盟军可能的登陆地点,迫使他将军队分散在欧洲各地,使他在诺曼底缺乏足够的兵力来挫败盟军的登陆行动。为了使欺骗计划显得确有其事,盟军情报部门在苏格兰虚设了一支有35万人的英国第四集团军,它将会同美国第15军及部分苏军在登陆日前向挪威发动大规模进攻。为了使德国人相信这支不存在的大军确实“存在”,盟军建立了一个高频电台,24小时昼夜工作,报告部队的转移情况。为了欺骗德军的侦察机,盟军又制造了假机场、假飞机、假舰艇和假兵营。
  由于“三轮车”小组在过去的卓越表现,它有幸成为这场欺骗战的主角之一。德国人询问“三轮车”,盟军是否可能向挪威发动进攻,“三轮车”作了肯定的回答,并说苏联已在爱丁堡设立了一个陆海军使团,负责协调第四集团军的作战行动。“三轮车”的情报使德国人信以为真。
  盟军的欺骗行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进攻发起日前,德军情报部门未发现盟军的登陆准备。诺曼底登陆开始后,希特勒虽然肯定这是一场大规模进攻的开始,但又认为盟军在诺曼底的行动不过是声东击西,真正的主攻方向是在加来,从而没有向诺曼底大量增兵,以加强那里的抗登陆力量。当希特勒确定诺曼底是盟军的主攻方向时,盟军已经占领了诺曼底的滩头阵地,并成功地向前推进了。英国安全局长皮特里将军认为,在这次反攻行动中,波波夫一人就牵制了德军7至15个师的兵力。为了感谢波波夫对反法西斯事业做出的贡献,英国政府授予波波夫一枚帝国勋章。